本帖最后由 薄荷味 于 2023-7-1 19:05 编辑
随便抓一个题目做引子吧。开始写文字喜欢涂鸦、断句,不知道是不是诗。记得在高中学校的墙报版上,暮色下偷偷写上几句。白天里躲在学生群里一起路过,有同学说挺好的,也有说厉害的。私下里就沾沾自喜,或许喜爱文字从那时就开始吧。学校要求学生们订报纸刊物,自己就订过一个历史文学刊物,名字忘记了。这个歌习惯一直延续着,没有大成绩,但是收益匪浅。很多不好渡的难关都是文字相随。
表面很热情的人,也善解人意。看似温情,实则骨子里冷淡。究其原因,大概从小到大都不想受委屈,只能强装强大刀枪不入,实则是软肋无数。亲情,以及在很大程度上去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说白了也就是比较容易心虚,想掩盖,又力不能及的那种怯懦。这些也都是一日一日去理解去化解,最后就成了我行我素。其实这些也不是自己想说的。偶尔追问自己,为什么就失去了对文字的高度敏感,而觉得写什么都意义甚微。这才是最主要的。有一个好的理解和借口:写文字遇到了瓶颈,再不济就是摆烂。最后确定也还是摆烂,免不了自己对着自己呵呵。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的理想小店。自己有店,干的也还可以,同行业中也能站得住脚。但是,自己也还是很多时候不想干。好多事不是开门关门那么简单,总是还有许多延续性。敞着门等顾客来的店,基本都有延续性,这是一个生意好坏的大问题。没开过店的人似乎不能理解。想开就开,不想开就不开。理是这么个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处处都是问题。也看到一个看过点的文友说再也不想开店了。自己也这么想。想不要了不开了,却又有了很深的情感,又是断舍离的惆怅。
中午,不能好好休息。去邻居水空调流出来的水里,清洗拖把。想起来展示柜一角还有一个手提包。这个手提包是一个顾客的。严格意义上说也不是一个顾客,而是一个过客。大概两年前,也是这样的酷暑。一个很年轻的姑娘进来,怯怯对着我说:姐,我把这个包放先放这里,去办点事,再回来取。大概就是这样意思,忘记当时她说怎么说了。我也没去心里,也就说那你就放那里吧。包一直在那里,都蒙上了细细的灰尘。因为是路边店,灰尘也还是有得蓄积。今天想着去给她洗洗吧。翻开包的时候,里边有几张医院里打印的签单,没什么大毛病,钱数额也不过百,还有几张散钱。不想给她保存了,也就想着翻开来看一看。钱拿出来,单子也处理掉了。都这么久了,所付出的精力也足够了的。这么想,便没有什么亏欠。是她自己早就放弃了。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有一点抱怨,也有一点歉意。即便是她再来,我也不会认识她。偶尔回想,这个女孩子去哪里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情了?有些纠结和牵绊。
病了很久,不是很严重。但是总是起起伏伏,心情不大好,精神也不大好。总想着怎么才能扭转这样的心理状态。所有烦恼,都有解药。迷茫时,该怎样呢?杨绛先生说:“迷茫,来自读书太少,想的太多。”身体不好时,就想起史铁生,去读他的《病隙碎笔》,会更好地接受苦难与信仰。抱着这种获利的想法去读,针对性极强,收益匪浅。不要相信谁,唯一可以指靠的还是自己。病痛也是如此,身体会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来给你警告。那么,逐渐转向健康的状态,也一定有一个密码在自己的身体上,只要及时启开,一切都不是大问题。这个积极的心态就是最好的解药。
不想过渡解释现实生活以及亲情亲人。不去消耗那些最珍贵的情分。所以,写得无,写得少,好像也不怎么怪自己(好像为自己的摆烂寻找那么一点点由头。“花花草草会一直在,什么时候想写,花花草草好像也不会拒绝。诗,也不会拒绝。但是总是怕显摆的同时带出一些不好的情绪来,强填给读不成文的文字的人。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想做别人的垃圾桶,所有抱怨都是不负责任的怯懦表现。
我想我是积极的,是一直努力着的,是阳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