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临出潘家园,有游商眼尖,看出我手提的帆布包里是钧瓷花盆,搭讪:多少钱买的?不想搭理,遂回:三万。惊讶:啊?我调侃:圆(与元同音)的。那人:我有宋的,看看不?我答:要是送,我就不客气拿着了。
没再纠缠,溜达着扫视。
一个铁皮柜子上凌乱地摆着杂物,一眼,只一眼,当间儿有个端砚。紫气扑面。
呦,您这儿还有个砚台?(故意说砚台,不说端砚)
拿起,端详,是80年代的出品,是块不错的坑仔岩,还有俩眼。
撂下,故意说:忒薄。比划:要是有两公分厚就好了。
做欲离开状。
问:多少钱啊?
答:600。
侃:这么着,您说个数儿,少一分钱我拿不走,我也不砍价儿,能拿就拿,拿不了就走人。
回:您得还价儿,我开600您不还价儿,再让我开?
一看不上道儿,换招儿:这么着,实实在在的,我给您300。(前些日子文房四宝展,600可买不来这样的货色)
认真了,站起来了,自己拿起来摸索端详,喃喃自语:没多开,您看这还有眼呢。翻过来指给我看。(其实我撂下之前就看过了,不错的眼)
我故意说:这是眼,有瞳仁儿;这是斑。这是80年代的东西。
他附和:是,那时候创汇的东西。
故意闲聊:那时候就靠工艺品换点儿汇,别的没有啊。我84年就在琉璃厂逛。
他说:您给400吧。
还没等我的360出口,边儿上的摊主儿帮腔:一早起有好几个给过300的了,他心气儿高,没给。
我马上接:成!都说到这儿了,350!那帮腔的倒一愣:哥,行不?
正主:行,拿着吧。
扫码儿,成交。
又瞎聊:那会儿,一得阁这块砚也得卖个200,按说钱毛了,现在应该值5000,可是谁5000块钱买它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