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军
宅家,是最难受的,足不出户是一种煎熬。但我觉得,正如因病得闲殊不恶,宅家也使自己拥有了读书的时间,或者说打开了另一个通道。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何不看看书,哪怕翻翻书,特别是读读自己喜欢的书,忙时无暇读的书,从书中汲取知识,或提供对世事、人生见解的交流,岂不快哉。
最近上海因疫情卷土重来,小区被封,在家里除了含饴弄孙,活动活动身骨,欣赏天井里的盆栽,喂养盆里的小乌龟,我最想做的事就是看书。白天,伴着鸟鸣,清脆入耳;夜晚,伴着灯光,四周安静。打开一本书,是最惬意的事。随着在文字里徜徉,心渐渐就有了一种悠然神往。子夜躺下后,如遇睡不着的时候,我也会起身,看一个多小时的书。这段时间,我读完了赵玫的《欲望旅程》,幾米的绘本《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等十种,庞彦的绘本《微笑的唇引渡我的船》,易中天的《大航海时代》,纪德的传记《假如种子不死》,(英)基思?安塞尔?皮尔逊的《如何阅读尼采》,尼采的《朝霞》等等,不下二十本,而纪德的《人间粮食》以前读过不止一遍,我又复读了一遍。
一本好书,是可以穿越时光的。幾米的绘本,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奇特的想象力,风趣的表达,让我大饱眼福。然而,透过他的图文,我分明读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隐痛和重压,人生背后的犹豫和迷惘,都市人的孤独和哀愁,对外部世界的怀疑,以及对真、善、美的渴望。纪德的《人间粮食》,我看过二、三遍了,这次重读,是看了他的传记之后,加深了我对他的理解,二十八岁时出版的书,后来成为众多青年人的枕边书,确有道理所在。他是一位有思想的作家,勇于破除世俗偏见,无拘无束,摆脱上帝,回归自我与个体,同时他也敢于否定自己,以新我代替旧我。曾读过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瞧!这个人》,而《如何阅读尼采》通过选取尼采著作中的十段关键文本,为我们解读尼采。读《朝霞》时怕学术论著不易懂,但真的看下来,其实是一部随感录,尼采不是全然否定道德,而是反对道德局限性和偏颇的认同,并否定基督教诋毁生命和违背自然的道德;他又挑战人生,力求超越人的现实性,字里行间不乏诗情。我一边读,一边做摘记,有好多精彩的语录。
人生最好的时光,是可供自己支配的时光。你可能碰到烦恼挫折,意想不到的的打击,想替自己打开外面的一扇窗,也可能你对自己有这般或那般的不满意,前路不知怎么走,孤独寂寞,愁绪满怀……如果你能在琐事忙碌之后,还有余暇,哪怕是点点滴滴,愚以为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我对读书的兴趣,由来已久。从小学起,课堂上的读书不算。我指的是,个人化的读书,读你想读的,读你喜欢读的,笃悠悠的,如散步,或信马由缰。下乡在北大荒,劳动之余,捧起一本书,难以释手,逢下雨天不出工,就像过节似的,心花怒放,读得昏天黑地。譬如,《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红旗谱》《保卫延安》《青春之歌》《艳阳天》……返城回沪后,考入华东师大夜大学,两年后得到校图书馆的借书证,除了借阅图书,常常在夜晚去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灯火通明之下,静得只听见翻动书页的“沙沙”声,阅读的过程,像口中含着奶油糖块,丝丝融化。
寒斋积有万余册书,与读书孪生的,是写作的欲望,从用笔爬格子到打开电脑敲键盘,从一篇篇文章到写一本本书,对我来说,当然离不开书。我已养成习惯,外出乘公交、地铁和飞机,是必带书的。我只知道,时间的宝贵,不够用。人的一生,工作、眠食和人际交往等等,要占去多少时间,用于读书的时间是多么的少。而我的藏书,此生是读不完了。所以,退休十年,我是不肯荒废时光的,一点一滴都得珍惜。
读书,是让人精神生活充实的一件事,也不啻是一种享受。如有时间,何不读书!
原载2022年9月16日上海《新普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