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民生杯】002光字片小区
[打印本页]
作者:
北冥神功
时间:
2022-5-16 21:51
标题:
【民生杯】002光字片小区
本帖最后由 金牌打手 于 2022-5-17 00:07 编辑
刚瞄了眼《人世间》,没头没脑的看了一段,啥也没记住,光想着片头老城那成片的棚户区,感觉有点老新城的味。
记得小时候,住的是新村,就那种火柴盒似的,一个挨一个,不高就六层,一幢接着一幢,看上去好大,占地好大,其实住的户数还不及而今一二幢高楼。
那会的房子产权大都属于单位,这幢归财政局的,那幢算房管局的,大多都是单位职工分配房。所以,上上下下的都熟,在单位天天见,回家还能照面。
那会的邻里关系真不错。喊个人,窗户口大嗓门一唤,隔着绿化带都能聊起来,说不得啥时周边阳台就走出个人,插上话,把话儿聊的火热。
那会没电梯,都是踏步,一楼跑到顶楼很是考验一个人的体力,当然娃娃们浑事没有,尤其我这样的,有时骑着扶手刺溜就滑下去了。
直到房改,才有了所谓金三银四的说道。你要得采光就得费腿,要轻松少爬楼梯就得接受烟尘。反正为这事吧,是有些起过些小波澜,不过大都挺自觉,年轻人楼上,年纪大的楼下。底下带大院子的大都奶奶爷爷辈的。
话说,那时的邻里关系好到啥程度,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楼道里闻到饺子,馄饨的味,立马知道一准便有人邻居端着送上门。
我那会还小,对面是户年轻的小夫妻,刚结婚,是以见到我特别欢喜,时不时就把我抱过去,把我的口袋装满糖,塞几包零嘴。那会基本门对门都不关,两家好得跟一家似的。
那时候的家真大,孩子们跟小燕子似的,呼啦,飞到哪就栖在哪,一起吃饭,一块玩耍,甚至和家长打个招呼,干脆就住下。说真的,整个新城都和自己似的,没有一点生分。
在以后,不知何时起,老邻居们一户户搬离,换上了窗明几净的小高层,高层住宅,相对新村而言属于升级换代的豪宅了。那种失落感尚未弥漫,我家也搬了,搬离了六路车站,搬离了曾经的幼儿园,一切即新鲜又陌生。
然而味道却变了,人与人之间变得有点生疏,客套。老邻居都打散了,有些虽然也认识,但总觉得多了点隔阂。门对门再也不是直通通的,敲门成了新的主流。
再后来,搬家成了常态,房子也在一代代升级,电梯,门禁,保安,管家什么的应运而生,而左邻右舍再也不是体制里的老相识,天南地北的都有,房子纯粹成了商品,有钱就能买。
每天电梯里进进出出,都只混个面熟,感情好的笑笑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有些陌生的挤在一起分明感觉到沉闷。
不用费力的爬楼梯了,环境,绿化都变好了,然而,令人厌弃的矛盾却日益多了起来。别看每天每天进出的一个个打扮得体,谁知道里面藏没藏个坏果子。不信,听听一楼住户的抱怨声,谁把垃圾扔楼下啊!还要不要脸。你们家没下水道吗?把水就朝楼下泼啊!有没有素质,讲不讲道德。当然了,这还算小的,碰上不讲理的,逮什么就往下面丢什么。
还真别说,真有不守规矩的被人当面逮到,你吃完的面汤还往下倒,要脸不?脸,不要。被逮老头脸一昂,倒了咋的,你抓我坐牢啊!素质,在当下确确实实少了许多,光靠文明城市的招牌包裹是远远不够的。
城市大了,钱也多了,可这并不意味着人的思想同步提高。别说提高,能有以前的一半就算好的。不信,就拿旧城改造来说,***一时半会拿不出钱来开发,整个外墙粉刷,翻新个上下水,其目的无非面上光鲜光鲜,其实质还是治标不治本。
当然这是好事,做比不做要好,都一股脑的拆迁重建也不现实。这不,为了改善老小区住户的居住质量,***大力推广加装电梯活动。
然而,这玩意是一地一个政策,有钱的如苏州,***掏大头,没钱的住户自筹。就为这,先要单元户民意调查,看谁支持谁反对,符不符合建造比例。楼上楼下出资协调分配,做不做得通什么底层遮阳,电梯噪音啊,房屋渗漏啊,后继电梯维保啦,绿化是否影响啦等等等等,这一大通事做下来,我敢说推平重造都没这么废。
说穿了,人员分散化,利益分散化,还有什么因现在的素质教育整出的钢琴,架子鼓,没素质教育整出的踢踏脚步等等等等。
人的耐心越来越少,戾气,自我各种以前隐藏的恶忽的都冒出来了。人与人之间开始变得陌生,防备,出出进进都似夹着本厚厚的法律文书,考量,得失,面无表情的计较中,把人性的淳朴,良善收敛得纤尘不染,好精致的脸,好体面的样子,却一个个活得这么灰暗,无情又无趣。
作者:
北冥神功
时间:
2022-5-16 21:51
支持下逍逍。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5-16 22:26
以前城市多数是企事业、厂矿单位的天下,只有少数私营业主。那时城市的大多数人都在组织、系统里,交集多。现在,私营企业多了,城市人口丰富了,就开始隔离、陌生了。
但也没你想的那么悲观,我小孩照样跟小区里的伙伴们玩的很好。你要天天在家,也会有很多邻居朋友。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5-16 22:27
北冥神功 发表于 2022-5-16 21:51
支持下逍逍。
谢谢神功。多来玩。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16 23:28
这算002篇不?
唐主是001。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5-17 07:58
这篇好,鲜活的老故事片!
作者:
满天辰星
时间:
2022-5-17 08:49
房子多了,大家变小家了,故事少了,人疏离了
作者:
我是潜水的
时间:
2022-5-17 13:08
我家乡的小城,还保留着这种淳朴的民风
作者:
风小娘
时间:
2022-5-17 13:26
人口老龄化太严重,不加装电梯,万一爬楼梯摔了 ,后果不堪设想
作者:
王小丫
时间:
2022-5-17 14:10
记得我家买第一台电视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前来凑热闹,那个时候大门敞开,跟本不设防……现在的大门恨不得十道锁紧。
作者:
暮霜晓阳
时间:
2022-5-17 22:28
我小时候住过四合院,一个四合院住了住了五家老师,闹麻了,忒好玩。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8 12:44
有文采,有视觉,有情怀。
作者:
大玲小芳
时间:
2022-5-18 22:03
同意楼上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22-5-20 20:48
居住结构和环境决定了一个群体的生存面貌,其内在的紧密与排斥决定了这个群体的文明程度。
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是,人们的关注点由家长里短转向社会层面的重大问题。距离拉开了,眼光也就放远了。
作者:
梧桐花开
时间:
2022-5-26 17:12
以前都是一个系统住在一起,彼此都熟悉,交流无障碍。现在的确交流的少,也没觉得有啥不好。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2-6-4 20:05
城市聚集了资源优势,人们在享受城市便利的同时,也必然会失去。
棚户及弄堂时代,人们的生活是半敞开式,邻里关系就是一个万花筒。时代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隐私,可以通过选择住宅条件得以保护,这应该值得庆贺。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bdlxbbs.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