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1-10-13 10:05 编辑
1,
纯,本来是个象形字:左边从"糸",是蚕丝;右边的那个"屯"字实际上是一条 蚕 ,其中"し" 就是蚕身,"も "上的两道横杠表示蚕身上的皱纹。
合起来就是一只蚕蛹裹在丝茧子里,这时候的蚕蛹还没有化蝶,因此"纯"的意思就含有 "不变","最初","最久"。又因为蚕茧子包裹一切,因此"纯"也有"最大"的义项。"纯"还有一个意思是"纯粹",这是怎么引申来的呢?蚕蛹变成蝴蝶,色彩斑斓,驳杂,相对而言,化蝶之前的蚕蛹,意思就是纯粹。
2,
所谓的"纯"就是那种蚕蛹化蝶之前的感觉:情动于中,而不形于外。这就是 "纯情"。情一旦形于外,就像蝶变,斑斓多彩,那是"多情"。单看右边"屯も",是"蠢"的最初的写法。蠢蠢欲动,也是在说"情动于中,而不形于外"。
食色,性也。
性,也可以用饮食隐喻,比如喝汤。什么汤好喝?每个人口味不一样,各有各的好,只要喜欢的,就是好的。有人喜欢汤里有油水,以为这是浓汤;有人喜欢清汤,别人会觉得清汤寡水。其实,浓汤未必是油水多。有些人错把浊汤当浓汤。好的浓汤,浓而不浊。同样,好的清汤,清而不薄。
好搭好配的性与情恰如好汤:浓而不浊,清而不薄,意味隽永。《金瓶梅》里的性欲望,不是浓,而是浊。《红楼梦》里则大部分是浓,或清。
性与情在心身,就像好汤在锅碗,浓而不浊,清而不薄。又像静水深流,水清泥沉。潘金莲为什么说她不懂爱情,不懂婚姻呢?性占据了生活的核心,比例失当,用力失衡,于是汤成浊汤,水为浑水。泥始终浮在水上,会耽误洗衣服淘米洗澡等等。性若一直占据生活核心,当然影响各种人际关系,家务劳动,工作,进而影响夫妻关系。泥与水有一个界限,有时候真的想过界也会过界,可又要适时止于界。
3,
性,如此。其他事,皆如此。譬如名,利,权力,人人都想有;烦恼,情绪,无明火气,人人想无;但是人人有不同。为什么不同?因为有些人心像河底泥,浮起来会沉下去,有些人则始终泥盖住水,不知沉淀。心里满是浑泥汤,当然失去很多其他的机会。自净能力强,心就像河水泛浑后能很快澄清:泥沙下沉,清水在上,于是可以继续浣溪沙,可以清澈照人影。如果泥一直浮在水里,不管在哪里水都混不吝,心则拎不清。不知边界,不知止于边界也。
说一个人纯不纯情,表面上是看他或她的边界感,分寸感,火候感;关键是看他或她有没有善于自净的心。泥沉底,清水浮,杂念沉,心清净。清净之心里也会泥沙泛起,那是情之水激荡泥沙,而且它也有能力净下来,清起来。犯浑的心之所以浑,是因为泥沙为乱于水又不沉于水。所以,因有情而生欲,还是有欲而起意?情重于欲?还是舍情取欲?根子全扎在自家心上。
4,
老子说:"有,物混成。"意思是"所有存在物,都是混合而成。"
人的身体是各种元素的混合。人心,也混有七情六欲。人身和人心,皆混混然。一个混混沌沌的人,如何不浊?如何不薄?自净其意耳。能自净其意的人,是包容百川的海,混混然,茫茫然,而又不失澄清气象。
自净其意,是大能力,也是深感情,是好德性。
自净其意,是大能力,也是深感情,是好德性。
5,
我说是纯情是好德性,唯"纯"而能 "不变","最初","最久","纯粹"。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人长久,共婵娟。
然而,西方传统自文艺复兴起,自霍布斯起,认定"欲望是善","善是欲望",所以人人逐利,人人纵欲,是莫大的善。这种善,当然是善。然而容易浊乱,也不易持久。因为霍布斯的论证基础是以"人人为战"的丛林法则。既然人人为战,战则乱,乱则浊,浊则不久。《金瓶梅》便是例证,没有一个是长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