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7-17 23:33 编辑
U2有一张专辑《No Line On The Horizon》,封面选自杉本博司的海景系列。
游走在摄影、绘画、装置、建筑设计、古董收藏各个领域,杉本博司可说是跨界高手。当然他最被称道的还是摄影。哈斯勃兰德摄影奖在2001年度对获奖的杉本博司的评语是“杉本博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尊重的摄影家之一。他的重要摄影题材都是对艺术、历史、科学与宗教的诠释。他将东方哲学思想与西方文化主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比起被人称作一名哲学摄影师,杉本博司则笑称自己是南宋摄影师。因为他喜欢中国南宋画家牧溪画作之高远意境,并在其海景系列摄影中做了某种效仿。
他的作品是极简主义的,也是观念主义的。时间、历史、 记忆、梦境等等维度是其致力探索呈现的主题。
无论是《海景》、《剧院》还是实验性的《闪电原野》系列,他的作品似乎都与彩色无缘,而把黑、白、灰三种色调诠释到了极致。
杉本博司的著名海景作品无一例外的没有任何地理学的标志,只是光线、空气、水和氛围,构图也都是用地平线均匀地将天空和水面一分为二。
他首先把海赋予了观念,将其还原到水和空气的所谓原始状态,似乎暗示着宇宙生命的某种起源。
“我拍摄的是物的历史。在《海景》系列里,我要处理的对象是水和大气。这两样可说是至今为止对人而言变化最少的东西吧。”
极简的画面与色彩中,天空与海洋,现在与过去在一刹那交汇为一体。神秘的几何构成营造了无限深远的意韵,使得画面呈现些许冷意,些许禅意。
杉本博司说过,人生是一次长长的曝光。其《剧院》系列是一组实验照片。
其缘起如他自己所说,“忽然有一个想法,我问我自己,如果把一整部电影在一张照片上拍摄出来会是什么样?我心里回答说,你会得到一张发光的帆布。为了能实现这个想法,我马上开始实验,一个下午我带着一架大画幅相机来到东部一个很便宜的电影院,电影一开始,我就打开大光圈按下快门,两个小时后电影结束时我闭上光圈并在当天晚上把这张底片冲洗出来,我想像中的画面猛的呈现在我眼前 。”
整组照片的每一张画面的正中心都是一块方形的亮光,这是一部完整电影走过的痕迹,因为底片长时间曝光而在胶片上最终消解为一片空白,近似于无。但黑暗中的电影院角落里的细节却因了长时间曝光而被时间镂刻得棱角分明,又接近于有。
在早期的胶片电影里面,一幅静止的图像被称做一帧,影片里的画面是每一秒钟有24帧,每张底片都是不一样且独立的存在,在连续放映时,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换一帧,我们人类眼睛不能觉察画面的分断,所见的影像是为连续不断。
从佛学角度看,如果把万法的因果相续比喻做一条流动的河流,看似波波相连,其实前流与后流众缘和合,各不相知。《华严经》云:“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只是我们凡夫着相,由于执着的作用使得第二个相与第一个相非常相似,以致成为了相续相。但从性体上讲,法性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所谓生或不生,灭或不灭。
我们未必能够了解摄影师真正在思考什么,但影院系列在我这里就是一个由色入空的隐喻。一帧一帧的生灭最后尽归于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