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两三年前,有商都的朋友找我玩,洒饭过茶叙,言谈甚欢,就聊到当下形势。我建议朋友们做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及准备一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并且要把这个做为经常性的预案贯彻和保持下去。我也向朋友们介绍了我自己的一些准备情况。
当时朋友好像并不太以为意,甚至可能觉得我有些小题大做忋人忧天。当时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把这个话题展开细讲,前两天朋友有遇上停水停电,我就又想到当年的这个话题。就想旧话重提,再讲一讲,顺便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
当时我对形势的判断基于以下一些依据。
人类社会文明形态,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其表现形式为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财富呈现指数级的增长。而这一切的背后,早在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就在其《国富论》做出精准的分析。那就是分工的细化以及商品之间充分的交换,这种细化和交换带来效率的极大提升。从而导致财富快速增长。举例来讲,如果一个铁匠一天可以做一根针,那么把制做针的步骤环节分解成十步,分别交给十个铁匠来做,那么这十个铁匠一天的生产量决不止于十根针,他会是一百根,甚至一千根。这就是财富增加的重要密诀。
但是有个炒股的倒霉蛋叫做仓又加错曾经写过一句诗: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同样的道理也是这样,当社会发展的效率提高的同时,他的稳定性肯定会下降。
这十个铁匠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流程卡死,无法生产。
再如,在农耕社会,一个农民,从开荒,到种植,到收获,到加工成食品,一直到吃到口中,完全可以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就完成。一切都是稳定可预期的。在过去一些小山村,大雪封山,一年中可以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完全和外界隔绝,但并不影响他们的生存。
这种生活状态低效率低质量,但是超稳定。
而在工商业社会中,分工极度细化,以上的这些每一个环节都有专门的人士去做,这样做的好处是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财富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他的另一面不好的地方在于,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导致整个链条产生脆断,人就会挨饿。
所以工商业文明对于它生存的土壤有着更高的要求,他必须是尽可能稳定的,可预期的,每个环节都应该坚实而富有弹性。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关注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工商业体系所赖以生存的最低层支撑是否稳定,是否发生改变?
第二,一旦发生改变,系统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如果某一个别环节发生极端情况导致整个链条脆断时(那怕是暂时性),何以自保?
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构建一个笨拙但是稳定的可以保证基本生存的支撑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很小,可以低效可以是短期,只需要能帮助你渡过事件突然发生的初期阶段。
这有些类似于《三体》之中女主人公的那个小宇宙,当整个高维空间向低维跌落的时候,可以躲在其中以生存下来。
人至中年,当知天命,无论是谶纬所言,抑或是历史印照,又或者环境参数透出。从天时,到地利,到人和,都在告诉我们,一场变局已经开始。只是这声音有人听得到,有人听不到。二向箔已经展开,空间坍塌已经开始且不可逆,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营造好自己的一个小宇宙。
有些人也许能明白这篇小文的意思,那么我劝你尽早去做。也许有人仍然会以为我在危言耸听蛊惑人心,骂我一声⊙﹏⊙也无所谓。看得太远,想得太多,总是容易被那不多不远的人嘲笑或者打击,这是不能避免的事情。
真理之烛,总是常常会烧伤那持烛人的手。总是,常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