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读渔父,对这个打鱼的(`Θ;)灯特别不喜欢-------眼见得人家芈大夫忧国忧民,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江边转来转去,这是要寻死的节奏。你既然遇见了,就应该热情相待拉着手嘘一嘘寒问一问暖,好好开导开导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这老家伙不疼不痒劝了两句,然后莞尔而笑,还他妈唱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再然后:遂去,不复与言。
我很是怀疑屈原跳江跟最后遇到的这个渔父有关系-------这个世界太冷漠了,感觉不到一丝丝的温暖。
后来年纪大了,读的书多了,对先秦时期的社会构成意识形态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就理解了渔父的行为。
屈原芈大夫,忧国是真的,但是他老人家根本不忧民。而渔父是一个民,他也不需要忧国,更不需要关心上层统治阶层的芈大夫的生死。吃的是地沟油,没有资格也不需要关心海里的事。
先秦时期的国,其实是家的扩大。周天子把某一个区域分给某个亲族或者某个有功之臣,这个被分到土地的亲族或功臣,就率领自己的亲信和军事力量占领这块地盘。统治这个地盘的人民。这和两千年后有殖民很有点相像。这个地盘被统治的人们居于社会的最下层,是没有资格参与这个国家的治理的。这个国根本不是他们的,他们也根本没有资格去爱。甚至于打仗他们都没有资格参加,要为国打仗最低级别也得是贵族中的“士”。所以叫“战士”“士兵”。这种称号一直流传到现在。
或者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大的家族式企业,居于上层做管理的是这个家族的内部成员。下边的都是一些打工仔,甚至很多临时工,干活,拿钱走人。至于这个企业的经营模式战略方向,下边人是不需要考虑,也根本没有权力考虑的。
屈原是芈姓贵族,百分百的核心管理层的人员。他是做为一个董事局成员,对于董事长做出的决策不满不安,感觉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然后和董事长发生矛盾,被董事长踢出了董事会。
而渔父只是传达室一个看大门收发报纸的老头。他不知道董事会上发生了什么,他也没必要知道也懒得知道。
公司高层领导跳楼也罢跳江也罢进监狱也罢,对他来说太遥远。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他莞尔一笑,遂去,不复与言。是潇洒,更是通透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