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孤丛 于 2021-6-1 14:53 编辑
《西游记》写的是什么?为什么师徒不多不少正好五人?这和中国人平常说的五行有没有关系?这些问题长久以来存在心底,让人困惑。
思考多年才勉强把《西游记》的师徒五人和人的五种特质找到了对应关系。如下:
志最帅,对应于唐僧,但需洁身自好;念最强,对应于孙悟空,但很恐怖、吓人;心很真实,对应于猪八戒,但很丑陋、放荡;性很野蛮,对应于沙和尚,但很残忍、冷血;气一以贯之,对应于小白龙,带有恩怨在身,逃不过命运。
《西游记》作者受心学理论影响,以佛、道、儒三家综合的故事,简单探讨了心、性、气、志、念的关系。
志是自由意志。意志想获得自由,需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控制。被眼前欲念束手束脚的人是无法伸张雄心壮志的。表现在文学上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美。
念是脑子里面的胡思乱想。人为了解决问题,大脑在超负荷运转。有头脑的人就有办法,但脑子转的太快的后果是思想犯罪。也即思有邪。心宽、胆子大才能想得远。但也造成了犯到“非礼勿思”的魔念的恶果。
念比心强。孙悟空经常欺负猪八戒。但念受控于志。唐僧一开口讲经,孙悟空就受不了。
心是直觉与欲望。心的感受驱动人直接向着目标行动。如果没有对于别人感情的顾虑,将会显得很自私、荒唐、难看。心是不讲理的。说谁谁谁是性情中人,就是指他走心。
心的痛苦之处就是随念而动,错乱反复,自相矛盾。念变则心变,所谓心猿意马是也。所以孙悟空经常欺负猪八戒。
性则指人的六根、六尘,属于物质享受。性是物理范畴。如果说志、念、心为名,那么性和气则为利。沙僧加入取经队伍之前是流沙河中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物质享受是刚需,从来不讲道理。
但六根、六尘皆经过于心,沙僧打不过猪八戒,反而要听其指使。因为情绪附着在六根、六尘之上。人的嗜好、偏见影响了人的选择和取舍。
气是以上各种的糅合与疏通。气是默默无闻的。是不仔细体会就感觉不到的。就像白龙马负重前行,驮了唐僧几万里,却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它。人生有定数,庙堂有气数。气的消失是不知不觉的,最后的结局是相忘于江湖。
可以说时间都走在气的运行上。气与心、念、志、性都没有冲突。气得之于天地,也返之于天地。西方人是尘归尘,土归土。中国人只是禀气应运而生,应劫而逝。
中国人认为生命在于气。自杀多为自缢。西方人则认为生命在于大脑或心脏。自杀多死于子弹或刀剑。
PS: 《西游记》师徒五人的五行属性:
唐僧属火,其父名陈光蕊,光属火;其前世为金蝉子,蝉在夏天鸣叫,夏天属火。孙悟空属金,由石胎化育而成,而金即矿石之一种。且其所使用武器为金箍棒,故属金。猪八戒属木,九齿钉耙原用于挖地,柄是木柄。沙僧属土,沙即是土也。白龙马属水,西海龙王之子,海为水。
在各章回的标题中反复出现“金木”、”木母”字样也可以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