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0| 28
|
与君说说《十日谈》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6 18:54 编辑
先赴宴,明天说说《十日谈》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6 18:37 编辑
清楚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9 21:18 编辑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的故事就不说了,找本书看就会知道,我主要想说说我看到的《十日谈》的译本。我是在大学里读到这本书的,当时读的是方平王科一的译本,精装本,我记得很清楚,这本书我很喜欢,里面插图精美,毕业时便说谎说弄丢了,赔了3倍的钱。但可惜的是,这本书最后还是被传丢了。后来同样版本的这本书我又得到了,这个故事留在下面讲。 《十日谈》被首次介绍到中国来,就是由著名学者黄石、胡簪合译的开明本,出版于民国19年(即1930年初版),这本书近千页,有十帧原版版画。黄石与胡簪云都是老一辈的学者型翻译家,黄石生于1901年,本名黄华节,是个很纯粹的学者,著述颇丰,黄簪云也翻译了大量的作品,二人在那个民国时代在翻译界是声名赫赫的。十帧影印的图版进过了91年岁月的磨洗,已经不是很清楚了,但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8 21:52 编辑
十个图版: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21-2-8 22:19 90多年前的老照片了,那个时候翻拍技术跟现在没法比,能保存到现在已经不容易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9 21:33 编辑
民国24年(1935年)上海大光书局出版的由柳安翻译的一个选译本,118页,只选了8篇故事,没有插图。其中著名的“魔鬼下地狱的故事”排在目录的第7篇,大学时我们那个专业学校只招了两个班,我是这两个班里面第一个读方平、王科一翻译的《十日谈》的,当时这个故事就让我忍俊不禁,所以就在男同学中传开了,他们竞相节约《十日谈》,没想到对这本书的普及阅读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至今我还记得一个女同学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问我:什么是魔鬼下地狱?我当时怎么回答的,忘记了;但这件事,我一想起来就会哈哈大笑!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21-2-9 21:37 现在很多书,感觉应该读,但很难读进去了;但我上大学的时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读书风气很盛,大学时代我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史著作,这一课补的非常重要。后来回过头去研究中国古代古代文史,就完全没有那个纯粹的读西方文学的时间了。近几年又重读了几本,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21-2-9 22:56 这段时间一来,一直整理电子书籍资料,感觉有点意思的就归拢一下,发个书影,简单做个介绍。这种浅层次的介绍适合论坛。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天兵 发表于 2021-2-10 15:58 这里有天兵守护,很安全啊!祝您春节快乐,阖家团圆!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10 20:58 编辑
这个英汉对照的选译本是复旦大学教授伍光健先生民国25年(1936年)翻译的,一共选了5篇故事,分别是: 第一天第三篇故事 三枚戒指 第四天第四篇故事 慕名的恋爱 第六天第七篇故事 犯奸率 第十天第九篇故事 报施 第十天第十篇故事 善忍的吉利赛达 全书没有插图,是伍先生一个庞大的汉英对照选译丛书的其中一种。 伍光健,笔名君朔,一生译述勤奋,笔耕不辍,持续译事40余年,共覆盖西方科学、哲学、史学、文学等著作130余种,约有1亿多字。胡适对伍光健的翻译评价非常高,将其翻译小说列为近代译西洋小说诸书中第一位,称赞“君朔所用白话,全非抄袭旧小说的白话,乃是一种独创的白话,最能传达原书的神气,其价值高出林纾百倍,可惜世人不会赏识”,他给曾朴的信中认为近几十年中译小说的人中,以伍光健“最不可及”。他的翻译特点就不赘言了。有关于他的一个轶事很好玩,就多说两句,他15岁去考天津北洋水师学堂,考官之一就是著名学者严复,严复请他解释英文“mouse”,武是广东新会人,不会说北方官话,浓重的粤语口音让考官们一头雾水,伍见此急中生智,立即用手势在桌上做老鼠爬形状,严复哈哈大笑,称其非常聪明,严复与伍光健一对师生翻译家,都做出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翻译史上殊为少见。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没有人为其整理成全集出版。他死的不是时候,抗战未胜利就不在了,他复旦的学生们是不是早就忘记了这位老先生了?复旦那么雄厚的资源竟然不给这位对翻译事业功勋卓著的老先生出个全集,窃以为,很不应该。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26 09:39 编辑
不能烂尾,这两天有时间要继续,为了防止遗忘,找出来先提一下。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桃花雪 发表于 2021-2-17 08:15 小姑娘,慢慢看,精彩的还在后面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27 11:21 编辑
《十日清谈》,全译本,民国30年(1941)上海世界书局版,发行人是陆高谊,译者是闽逸,闽逸是谁?很少有人知道了,你要是指望百度能百度出来个屁来,那你就去百度好了。闽逸,是菲律宾吗示描地省的华侨,当时就职于这个省的启智学校,原名陈天放。因为他祖籍福建,所以就起了个笔名“闽逸”,闽逸者,闽译也,一个福建人翻译的。当时正值战火纷飞的孤岛上海,一切都很艰难,所以这个全译本只印了500册,全书765页,正文727页,图版13帧,因为当时条件限制,图版并不清楚,质量不好,书末附有地名中西对照表。世界书局被日本宪兵查抄后,《十日清谈》的存书和译稿、校样、原著等都被劫掠,从此失踪。这年12月(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菲律宾被日军占领,从此失去了陈先生的任何音讯。这个全译本的前面有闽逸先生所撰写的一页“小引”,他说他翻译这本书“是要给青年男女们,在这个时代,得着灵魂的安慰,根本不想给伪君子或冬烘先生们读。”这个小引的落款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年三月。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本帖最后由 涉江采芙蓉 于 2021-2-27 11:42 编辑
《十日清谈》里的13张图版: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桃花雪 发表于 2021-4-13 17:52 ![]() ![]() | |
|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1-5-24 19:57 是的。傅雷译巴尔扎克,毕修勺译左拉,郑永彗译梅里美,杨绛译唐吉坷德,梅益译钢铁,汝龙译契科夫等都是经典。巴别尔的《第一骑兵军》《敖德萨故事》、尤其是《敖德萨故事》译的很棒,我忘记是谁翻译的了。还有那个《好兵帅克》的译本,都很经典。选择好的译本、好的出版社是阅读前的必做功课。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