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某一天下了夜班,我洗了个澡。在更衣室清理衣服。这时,我听到了有鸟的叫声“豌豆八果”、“豌豆八果”……
这只鸟的叫声我非常熟悉。小时在农村,听见这种鸟的叫声,我们就随着鸟叫唱起儿歌“豌豆八果,爹爹烧火,拿油来,拿盐来,炒出尿来”。儿歌的意思大概是说爹爹不会烧火,放盐多了。
农村里,一般都是妇女烧火,男人去田里做力气活。我对“男”字就是这样理解的。现在爹爹烧火,那是为什么?因为“开秧门”了。
所谓“开秧门”的门,与媒体的“门事件”有本质上的区别。“开秧门”就是“拉开插秧的门槛”。那时插秧,是人工插秧。这个活需要手巧。左手拿着一小把秧,几个指头灵活地、飞快地把要插的秧预留出来,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相当于是一个“喂食”的状况,右手把秧拿走,飞快地插在田里。左手“喂”,右手插,于是,只听见水里“扑通、扑通”响声不断。这个技术活非妇女莫属。于是爹爹甘拜下风,只有回去烧火。
这种鸟一叫,那就说明农村开始插上秧了,忙活起来了。同时,真的有豌豆吃。那时这鲜嫩的蚕豆被我们叫成“豌豆八果”。可以生吃,随手在作物上揪下豆荚,剥开,嫩绿的豌豆就进了口。回到家,桌上会有一碗豌豆和着韭菜炒熟了的新鲜菜。大人们喝酒,小孩子把豌豆倒些在饭碗里,跑起来吃……
有脑瓜子活的,因为懂了插秧的流程,于是,就琢磨着插秧机的研发。机器比人工,那是没得说。就我上面说的,妇女同志插起秧来,只听见水声不断,再厉害的,一天能插两亩地顶天了。插秧机出来了,小型手推的,一天可以插15亩地,稍大点的插秧机,一天三四十亩地没问题。有一个问题,机插秧,必须用盘子育秧。
早稻秧是“不插五一”。就是说,在五月一号之前,早稻秧必须插上。所以,农村人是根据24节气而来的。春分前后泡谷种,等谷种有芽儿了,就在田里摆好塑料盘,盘里装稀泥,抹平,把谷种撒在盘里。然后盖上薄膜。十多天后,薄膜撤掉,“炼苗”。让这温室里的秧苗接受风吹雨淋、日晒夜露,然后开始移栽。
秧苗在谷雨后插上。既然是谷雨,就得见缝插针,哪天晴天,赶紧插秧。当然,有人笨、拗,要插“五一”,那谁管得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