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孤鸿野鹤 于 2022-6-17 22:29 编辑
没去过你们853我还没去过852吗?没去过856 吗?走进咱们东北的广袤农场,就走进了世界上最壮美的画卷中。
在虎林的时候,我有个邻居经常跑长途出车,唠嗑的时候曾经感慨地说:你说他们旅什么游啊?你说哪旮瘩比咱这漂亮?
说这话真不是夜郎自大,在东北的大平原上,随便一张天空照,都美得把人醉倒,换个地方你就拍不出来。
我去过乌苏里江,看过虎头要塞,那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登上过珍宝岛。
所以,你写《远方的寂静》,就像写俺家后院,不是戳我心窝子吗?
其实我们写诗自娱自乐是不必在意别人评论的,我说的不太好的诗也专指那些所谓自命不凡的诗人的作品而言,有些诗人总是自吹自擂,我当然就要好好审视他的作品,论坛写诗,交流互动,能以诗意的语言写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感受诗意,就是最好了。
我也不会写诗,读的很少,感悟更少,但这首《远方的寂静》读了好几遍。最初是题材一下抓住我了,这不是写我的家乡吗?感觉很亲切。
整首诗题材很大,历史跨度也大,不太好驾驭。这篇黑土地上,几代人来了、又走了。他们的来和走是不一样的,是怎么来,又是怎么走的?留下了什么?这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可以挖掘、思考、提炼,最后找到准确、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来,可能就会更好,但这个深入挖掘内容的工作很不容易。
我们不是专业写作,也没有精力去这么做。
诗歌的最后一段,我觉得特别好,反正我读到最后是挺感动的,诗歌写作中,一旦把情感拉开时空距离,就像中国书画的留白一样,就会特别感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李商隐)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 柳永)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笼罩/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日记 海子)
这样的手法比比皆是,用起来真是屡试不爽。
祝你写出更多佳作!
后附原作
远方的寂静
曾经
那里有朝鲜战场上
撤回来的英雄
大城里的知青,还有
那些为了生计奔波到此的可怜人
时代给了他们一个略带耻辱性的名字
他们叫做盲流
那个地方在黑龙江
那个地方
人称北大荒
五六十年代汇集在那里的人们
思维和信念都被政治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生活虽苦,血在沸腾
排水,伐木,耕种,养殖
马架子里青春激扬
可是三四十年后
除了故去的魂
依然会在黑土地上坚守从前的信仰
活着的人们,大多数的
都选择了相续的离开
说不上为什么
也许是落叶归根,也许是倦鸟归巢
那些叫做分场,叫做连队的地方
都已成了老人心里的记忆
现在的年轻人是讲不出这些名字的缘由
合并,再合并
大家都往热闹的地方聚集着
于是很多地方重新的
荒凉
你不能说先前的人错了还是现在的人错了
一个时代终结会有一个时代的抉择
走不掉的老房子
有泥胚浇筑的,也有红砖垒成的
斑驳的墙面上,那些极富年代的标语和口号
梦里的我依稀还能看的清楚
孩提时随父母生活过的
食堂,学校,宿舍
会议室
现在
怕也只有那些恋家的雀儿们,还在透过破损的窗户嬉戏着
而他们曾经的主人
飞远了
我不知道那些和我一样的
被称为农垦第二代的年轻人他们现在都去了哪里
而我今夜
只是在鲁地的小城
在这寒夜里,敲一段似是而非的文字
怀念一下从前的时光
那远方的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