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啊哩哩啊 于 2021-3-30 00:44 编辑
看八星老板没什么像样的东西,觉得很无趣,对付这么一个银样蜡枪头,我有点太把他当回事了。本来不想再发了,但看到千座高原的几个回帖,觉得懂行的人还是有的,哪怕有一个,我也觉得没白发。高隐和小段,真该向千座高原学学,看那几句话就该知道人家思路很清晰。那就继续说几句,顺便再踢八星老板一脚。
既然说到了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那就接着先说语法。
一、语法
什么叫语法?语法就是词的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则。维特根斯坦认为语法是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游戏规则。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出自维特根斯坦,而是古已有之。古希腊人对语法的起源就有三种看法:自然产生的;约定俗成的;自然产生但是后来又用规则加以规范的。
从古希腊开始,研究语法的都是语言学家,没有哲学家去研究语法。哲学的任务是要追寻真理,追寻世界的本原,而普遍性的本原的东西,是不变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个真理,是在词语中,而不在语法中。
近代语法研究有三大流派,行为主义语言学,生成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行为主义语言学受行为主义哲学的影响,基于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语言是人们受外界刺激的言语行为,儿童的母语就是不断模仿大人的句型和语音才习得的。语法就是人自然而然获得的。但行为主义不能解释儿童会说出一些从未听说过的句子,并能在不同的情景使用。
这就有了生成语言学。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创立了转换生成法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创造出来的,语法是生成的,人天生就有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儿童就是以这个“普遍语法”来理解和说出后天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素材。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是一种“心理器官”,语法不是规定出来的,是天生就有的。美国的史蒂芬.平克就写过一本书《语言本能》,影响巨大。书中的一些观点很有震撼力:语言不是文化产物而是人的本能;语言是进化的;人不需要语言也能思想,因为人还有一套思想语言,思想语言比说出的语言简单。
但新近出现的认知语言学反对这种说法。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是现在流行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三个最基本的假设上:
Language is not autonomous cognitive faculty语言不是一个自主的认知器官 Grammar is conceptualization语法是概念化的 Knowledge of languageemerges from language use语言知识来自语言应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应该把语言研究与人的概念形成过程联系起来,而人的概念形成来自于身体的普遍的躯体经验,特别是空间经验,这一经验制约了人对心理世界的隐喻性建构,语言的方方面面都包含着范畴化,认知语言学寻求对语言现象的统一的解释,而不把语言现象局限在音位、形态、词汇、句法、语用等层次。认知语言学应该说是按照人的大脑的神经活动规律来建构对语言现象的解释,比较科学。在这里着重说说假设2,语法是概念化的意思。
英语中,go本来是个动词,表示走,去,趋于,达,如:let’s go,我们走,是一个动作的实指;但随着语言的发展,go作为一个动词,就慢慢概念化了,变成了语法中的一个虚词:I am going to there(我打算去那儿,我将去那儿)词组be going to就成了一个语法的时态短句,表示将要、打算,原来的“走、去、趋于”意思被虚化掉了。还有诸如have,will等等
中文里一样有这个现象。了,原来是明白,知道的意思,如一目了然;也用来表示完结、结束的意思,不了了之;但随着语言的发展,也概念化了,虚化了:我走了,我吃了,我揍过八星老板了。这里的了,就变成句子中表示时态的完成时的一个副词。其他诸如未,将等等,那些词本来都有本身的语义,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增加,比如,有,本来是表示一种与无相对的存在,有利有弊,拥有等等,后来就概念化了,作为语法的助词,古文里就曾做过前缀:有夏一代,这个有就没有意义;有一天,有人,作为代词,表示某,一种不确定状态的描述。现在还在变化:我有去过。原来出自粤语,如问:去过没?答:我有啊。这表示一种时态,完成时。现在普通话,还有各地方言,也开始这么用了。
语法就是语言的一部分,语音、语义、语法是语言的三大要素。没有语音,语言无法存在;没有语义,语言就是个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散沙。语言是活的,是在变动着的,语音、语义、语法也随之变化。语法规则就是在使用中形成和完善的。语言是社会性的,语法就是为了人们交流的顺畅和方便。没有语法,语音语义照样可以存在。如某段相声里说的一段对话:谁?我。啥?尿。里面有语法吗?没有。但一样是有效的言说,一样有意义。可是没有词语,语法也就不存在了。认知语言学透彻说明了这一点:起语法作用的虚词,就来自于有语义的实词。而语句的意义,在于实词。在日常生活语言中,实词的虚化,就是建构和完善语法,以有助于实词的表达,在语句中是起辅助作用的,也就是语法作用,使得语词的表达更完整。
把语法从语言中切割出来单独研究,语言学家也做不到,必须在词语关系中考察语法。哲学家把语言作为通达真理的手段,更注重词语的语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哲学命题反倒没有那么多的日常言语的语法应用。语法在生活日常语言中应用远比哲学里应用要多,这种应用,就是把实指的词虚化,来表示时态、方向、位置等话语场景,以此来明晰实指词的意义,是为语词服务的。
哲学话语的语法,就是逻辑。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就明确主张,语法包括在逻辑之中。没有语法错误的日常言语,在哲学论说里可能就会有逻辑错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智者们就广收学徒,教学生们用正确的语法去诡辩。哲学史里就有这些记载。比如,可以看看下列这些对话:
高隐问八星:你有狗吗?
八星答:有的。
高隐:那个狗有小狗吗?
八星答:有啊,有好几个。
高隐问:狗是父亲还是母亲?
八星答:是父亲。
高隐:它真是你的?
八星:真的是我的
高隐就此可以下结论:大狗是父亲,大狗又是八星的,是父亲且是八星的,父亲应该只有一个,所以,大狗是八星的父亲,那么,小狗就是八星的兄弟姐妹,那么,八星也是条狗。
语法有错吗?没有。但逻辑确实是错误的。这就是古希腊智者学派常用的诡辩术之一。所以,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家们就一直在理清概念,完善逻辑学。八星老板一面贬低逻辑,一面高抬语法,甚而把为实词表达服务的语法放在主要位置,不仅自相矛盾,还在舍本逐末,更体现了对哲学的无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