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研究》主要是写了人们建立各种信的内涵和影响,体现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影响的程度不同,没有谈太多关于信的对象。我看到有人说肚子饿了找饭吃也是一种信,我觉得我们对信的理解就有点含糊了。这是关于信的对象的问题。
我觉得生物性的一切内容,包含人们的需求和行动,都不是信的对象。例如饿了要吃,急了要拉,困了要睡之类的。信的对象只能是社会属性的,也就是关于应当如何建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和人独处的问题。这个“应当”二字,就是从“信”字出发而得出的祈求意义。一旦我们想到,我们对某事某人,“应当”如何如何,就取决于我们“信”什么。这个信“什么”的“什么”,就是信的对象。
这个信的对象,在地球上,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相似,有的相反,因而人们处事则千奇百怪,迥然不同。纷繁斗争,均在其中。
大多数人都相信:努力奋斗,会有好的结果。但也许事实上,那并不是真正的铁律。然而,只有相信这句话的人,才会努力去做事。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这样的人会去努力:努力奋斗,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越努力越失败。当然,相信努力会有好报的,未必就会努力,因为有的人懒惰,有的人并不追求更好,各种原因,都会削弱信念带来的影响力。
像这种具体的信条,存在于各种文化和宗教内容之中。人们对这些信条的确信程度并不相同。确信程度越深,能被其他因素削弱的可能性就越小,于是行动就会越和信念一致。由此,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行动来判断其口中所说的信念有多重要——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并不重要。你会发现很多吹嘘自由民主价值的人,对其他人进行种种的口诛笔伐,完全听不得其他意见。你会发现佛教徒一边阿弥陀佛一边诋毁他人,一边放生一边恶毒攻击。更有各种主义,各种声称爱的、善的,都在行不爱之事,行不善之事。
所以,一个真正确信的信条,自己一定是要遵循的。它是反抗其他各种影响力的根本力量所在,是人立世的依托所在。可谓人无信不立。
那么,你再问问自己,你信什么呢?为你的所信,又有何所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