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宋朝的家居
查看: 84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朝的家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1-2-22 13: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1、居住
流动
宋是古代王朝中最自由的:自由流动、自由集会,宋没有路引之说的,宋朝的户籍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宋朝的户籍制度也不再将国民区分为“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宋朝立国,即承认土地彻底私有的现实,允许产权自由流动,不抑兼并,于是贫富分化并经常互相转换。

城市
唐朝是有宵禁的,唐朝时期城市居住区和商业区分开的坊市制度,四周都筑有围墙﹐坊﹑市门按时启闭。到了北宋,宋朝没有宵禁,宋朝最大特色就是街市通宵繁华,所以改为厢坊制,南宋很多地方变成了隅巷制,跟现在商业住宅混居的街区的同义词。

   
宋代的城市,先是集中了很多官吏、军队和家属,因而拥有大量消费人群,加上交通便捷,成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产品的集散地,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经济的发达,雇佣大量的店员和工人,城市的居民大多是从事工商业和服务业,那时候的服务业已经很发达,跟现在差不太多。加上农村的贫穷,使得农民也不断涌入城市,跟现在的都市形成差不多。  

北宋城市

北宋时三大城市:开封府(河南开封):一百万人左右;杭州(浙江杭州):三十二万人以上;成都府(四川成都):二十五万人以上。

20万人口的(共10个):江宁府(江苏南京)、兴元府(陕西汉中)、襄州(湖北襄阳)、梓州(四川三台)、绵州(四川绵阳)、汉州(四川广汉)、遂州(四川遂宁)、扬州(江苏扬州)、苏州(江苏苏州)、庐州(安徽合肥)
15万人口的(共8个):河南府(河南洛阳)、京兆府(陕西西安)、大名府(河北大名)、真定府(河北正定)、潭州(湖南长沙)、渝州(重庆市区)、福州(福建福州)、广州(广东广州)


10万人口的(共22个):应天府(河南商丘)、太原府(山西太原)、凤翔府(陕西凤翔)、秦州(甘肃天水)、郓州(山东东平)、密州(山东诸城)、常州(江苏常州)、润州(江苏镇江)、楚州(江苏淮安)、真州(江苏仪征)、湖州(浙江湖州)、越州(浙江绍兴)、温州(浙江温州)、秀州(浙江嘉兴)、台州(浙江台州)、岳州(湖南岳阳)、蜀州(四川彭州)、涪州(重庆涪陵)、洪州(江西南昌)、赣州(江西赣州)、泉州(福建泉州)、建州(福建建瓯)


南宋城市:
南宋临安府人口过120万(主城附郭县总人口43万),绍兴府人口130万(主城附郭县总人口45万),开封府人口过150万(主城所在附郭县人口约50万)。
   

居住
要了解宋朝民居,第一是看千里江山图,其次清明上河图也可以看到不少当时东京的建筑。

杭州则不然,蒙元入侵前的杭州,是人口急剧膨胀的高密度城市,在1165-1173年间,户籍数104699,人口估计50万;1270年,户籍数为186330,人口总数约为90万。1275以后,杭州城内人口超过百万。建筑用地极度匮乏,所以当时城内很多三五层高甚至更高的楼层,鲍南丁记录的贫民区中居然有10层的房屋,当然是一家一层居住的。《梦梁录》描述南宋都城临安:“城廓广阔,户口繁多,民居屋宇高森,接栋连檐,寸尺无空巷;巷陌壅塞。街道狭小,不堪其行,多为风烛之患。”,

贫民区的房子正面立面窄小进深很大,底层多是开商铺,这些房子官府有专门机构收取租金。贫民区到处见缝插针住满了人,一所宅院住着十到十二家。下层人家,也有六七人挤在一间房里的。


   
由于这些房屋是高层又是竹木结构,所以当局最头疼的就是火灾,虽然古都的大街的主干道都超过300英尺,又成直角交叉,可以在街区与街区间形成良好的隔火带,一般火灾不会蔓延到相邻的街区。 但是没有哪一年不闹火灾的,1132夏历五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火灾烧了几处城区;到了第二年,在夏历一月、九月和十一月,火灾仍频频发生,十月份居然发生了两起。一位开封来的移民层记录,在1132年夏历五月有13000间房屋尽付一炬,到了1137年他又目睹了1万间房屋化为灰烬。
   
北宋时设置了专门的消防机构,称为“军巡铺”。  由于建筑高层多,还动用了攻城的云梯作为救人和灭火的武器。规定每300步内设一所“军巡铺屋”,有铺兵5人。铺兵的任务是在夜间巡逻,以防止深夜火起。城中的高处则设有“望火楼”,楼下建有官屋数间,常驻军士100多人,并备有大小水桶、洒子、麻搭、钩锯、斧杈、梯子、大索、铁爪儿等灭火器具。如一旦火起,望火楼下的消防队就迅速跑向起火地点。同时,再派一骑兵四处飞跑,向京城的卫戍部队求救来灭火。

马可·波罗曾记录说,“通行全城之大道,两旁铺有砖石,各宽十步,中道则铺细沙,下有阴沟宣泄雨水,流于诸渠中,所以中道永远干燥。在此大道之上,常见长车往来,车有棚垫,足容六人。游城之男女日租此车以供游乐之用,是以时时见车无数,载诸城民行于中道,驰向园囿。”可知杭州城建有发达的地下排水系统。再据《梦粱录》,宋政府还会定期派人疏通这些地下暗沟:“遇新春,街道巷陌,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
   
《鸡肋编》云:“东京数百万家,无一家燃柴而尽用煤炭。”当时宋朝煤炭已经普及。


房价:
无论北宋东京还是南宋临安,这两座城市的房价可堪跟现在一比,很多的官员包括宰相都只能租房住。除最繁华的杭州,包括开封在内都市的房子一般是两进单层、偶有双层;

朱熹了写过:“且如祖宗朝,虽宰执亦是赁屋”,王禹偁《李氏园亭记》写过开封地价:“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大将军田钦祚在开封买房,花了白银5000两,相当于铜钱5000贯;宋徽宗年间苏辙在开封买过一所普通住宅,花了9400贯。

当时的物价:没有技术的青年农民出外打工,每月能挣900文,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每人每月能挣3500文,即3贯500文;一个女纺织工一个月2贯钱。


欧阳修二十一岁到开封赶考是租房,二十三岁再次到开封赶考,还是租房;二十四岁考中进士,等派遣是在开封租房住;三十八岁做到“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仍然在开封租房。他写诗总结了下: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



城市闲人
梦梁录有篇专门写闲人
   
上等的闲人是能知书、写字、抚琴、下棋及善音乐,但艺俱不精,专陪富贵家子弟游宴、陪同结交外放官员,人品卑下的为妓家写简帖传书

有专门街混子,叫棚头或习闲,凡擎鹰、驾鹞、调鹁鸽、养鹌鹑、斗鸡、赌博、落生之类。
有赶趁唱喏者,探听妓馆人客,及游湖赏玩所在,以此赚钱养家。若顾之则贪婪;不顾之,则强颜取奉
还有种叫做涉儿,宋代的一种手艺人,专门为官家子弟办杂事、说合交易,偷做手脚,从中渔利

总之就是: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钓,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有人续其后:“一笔好字不错,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服装不当,五子围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诗不迟,八张马钓不查,九品头衔不选,十分和气不俗。”



2、  起居:
唐人的起居家具有:床榻、几案、椅凳、橱柜、屏风、台,还有箱,此外还有衣架、巾架、盆架等,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北宋东京的清明上河图中,店铺内就有大量的桌子和条凳。


椅凳
唐以前都是“席地而坐”,入唐后,随着椅、凳、墩的出现,到了中后期,殷实人家都是坐没靠背胡凳,宋普遍使用桌、椅、凳、兀子,也叫杌子、现在的矮方凳。宋朝的凳有长凳、方凳、圆凳和月牙凳,普通人多是一米出头的长凳,可同时坐两人。
宋朝的椅子有靠背了,宋代的椅子主要可以分为靠背椅、扶手椅、交椅、圈椅、玫瑰椅等,除了圈椅、交椅外都有扶手,可以统称扶手椅,扶手椅体量大装饰华丽,一般供地位高贵者使用,一般椅子的坐面较高,人坐在椅子上就会两脚悬空,多放置脚凳。北宋的妇女坐在椅子和杌子上会被鄙视,后者不雅,前者逾越。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里写道:“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杌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到了南宋无论男女坐椅子都常态化了。


几案
几案就是茶几和桌子,到了唐代,人们把几案搬到了塌上,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或者床上吃饭的餐桌,还有一种就是把几案的腿加长,另外用椅子和凳子或者放在塌边使用,这就是现在的餐桌、书桌的雏形了。
宋朝的木桌有三类:粗腿桌、细腿桌和花腿桌,除此外,还有供桌、书桌、琴桌、画桌、酒桌、棋桌和茶桌等。

橱柜
橱柜是唐宋主要的家具,没门的叫橱,一般用来放书籍和陈设用具,有门的叫柜,多用于放衣物或钱财;


台分为:妆台、镜台、酒台等
台也是唐宋主要家俬,太平广记对唐时期镜台还专门有以下记载:“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后将栉沐,启镜奁后,台下开门,有木妇人手执中栉至;后取已,木人即还。至于面脂妆粉,眉黛髻花,应所用物,皆木人执;继至,取毕即还,门户后闭。如是供给皆木人。后即妆罢,诸门皆阁,乃持去。其妆台金银彩画,木妇人衣服装饰,穷极精妙焉。”


箱:
这估计就是古代妇女随嫁的大型妆奁的嫁妆箱了。奇怪的是那些专业人士编辑的隋唐社会生活史中居然对箱,说由于史料太少我们我发详细介绍,其实从汉代时期,女人陪嫁的铜奁陶奁就出名了,只是唐宋时候,这些妆奁箱就体积越来越大了而已:


床榻
唐宋的起居家具有:床(分为寝床和坐床两种)、塌(也有睡塌与坐塌之分,一般来说比床小,主要特征是比床窄)
宋朝的床有床敷(床铺)、床棱(床承坐面的棱角)、床锐(床棱)、床垠(床边)、床裙(长方形,多为布制,安装于床的四周)等,
塌本身就是低矮狭长之意,除个别高榻外,一般指只有床身,无栏没有装饰的低矮小床,贵族与士大夫家中颇为流行宋榻背后设置屏风。
宋榻以木榻为主,另有竹榻、石榻等,最常见的是被称为“四面床”的板榻,无围子、用一块板的榻面供人坐卧休息;宋代也有三面围子的围子榻


被褥
富人家锦被,一般人家麻布被,此外还有鹅毛被、蛮毡,还有一种冬天用的纸被,陆游写过:“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
宋已经有棉花但产量不高,棉制品很罕见


枕席
瓷枕流行,尤其暑天,瓷枕、竹枕很普通;各类药枕也流行,比如菊花枕
席子类,竹席很流行,簟子即蕲竹所制竹席



隔断的方式:
这部分是以前自己研究唐朝的,宋只是改进而已,如果深入了解宋人生活,恰恰这些细节更为重要,所以引用很多诗歌描写作为现场的补充。
唐人室内五种隔断的方式:帐、幄、帷、屏、帘,古代大家闺秀的闺房的大五件就是“珠帘、云母屏、象牙床、芙蓉帐、翠帏”。

屏就是屏风,有床上屏风、梳头屏风等,与帷不同的是不用挂的,大多是以木为骨、以纸作画的屏风,也有玉屏风、雕镂屏风、琉璃屏风、云母屏风等,白居易曾作《素屏谣》曰:“当世岂无李阳冰篆文,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藻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

古代的屏,主要不是起着遮蔽的作用,因为这有帏来做的,屏更多是一种装饰、制作空间的抑扬顿挫感,当然顺便也阻止一下一览无余的通透。屏更是借景抒情、借物言情的最佳之物,温庭筠的《更漏子》就是对着屏抒情的最好例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这词就是写由外而内,眼光驻足于画屏的心理惆怅;


帷和幄的区别
帷本义是围在四周而无顶的布幕,有车上的帷幕、有室内的帷幔、分隔内外之用的帷薄(帐幔叫帷,竹帘叫薄)等;“幄,屋也。以帛衣板,施之形如屋也。”;


“帏幄”和“帷幄”的异同:
“帏幄”和“帷幄”用于家居是基本通用,区别在引申意。 帏幄的引申义指内庭、内室,帷幄的引申义指帝王,又借指天子近侧或朝廷、幕府、军帐,

温庭筠的“画罗金翡翠,香烛消成泪”就是指翡翠鸟图样的帷帐。古人含蓄,直接写帐为俗、写帏则远视的审美为雅致,古代除了花间词这些淫词艳曲外,还真的鲜见对床帐的描写:“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这词告诉我们一个细节,古代女子对床帐是用香炉也每晚熏香的;  对于帐、帏,温庭筠还写了:“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锦帐绣帷斜掩”这句就告诉我们二者的区别。


翠帏
温庭筠另一首《酒泉子》“花映柳条,闲向绿萍池上。凭栏干,窥细浪,雨萧萧。近来音信两疏索,洞房空寂寞。掩银屏,垂翠箔,度春宵”,这翠箔就是翠帏、就是翠色的帷帐,而这“掩银屏、垂翠箔”就代表一个睡觉前的准备,映衬了虚度春宵的寂寞。


帐跟帷的区别就是有顶,比如蚊帐。帐的军事用途相当于帐篷这层我们略去不提,帐在民间的意思,一是厅房的隔断,二是指通常意义的睡床四周的“寝帐”和“床帐”;纸帐也很流行,有家贫者书:“帐帷寝衣,悉以纸为之”,陆游也多次提及纸帐。


帘就简单了,就是挂在门上的,古代妇女见男客时都是隔着帘子的。  珠帘一般是指珠子或水晶做的门帘,

现代人有一种观点认为古代没有窗帘,其实这都是种谬误;其实古诗词中的帘、以及闺房中的帘,只要不刻意提珠帘的“珠”,多半是指窗帘而不是门帘。不说唐伯虎仕女画中就有启帘,《徐元八义记·宴赏元宵》里说的也很清楚:“开宫扇,起帘櫳,满堂笑语与民同” 。再如“海燕欲飞调羽。萱草绿,杏花红,隔帘栊。双鬓翠霞金缕,一枝春艳浓。楼上月明三五,琐窗中”,这里的帘栊是指帘与窗,因为帘栊也可以泛指一切门帘窗帘,所以当今解词的时候很多场合都把窗帘当作门联,比如李白的《玉阶怨》现在就没有人能解释正确:“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里如果把此联当作窗帘的话,众专家搁浅此地的胡编乱解就可以免了。


当然窗帘也是帘,温庭筠《菩萨蛮》的“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这里的珠帘映人影就是指门帘了;温庭筠的“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这里的寒是“钩起”的意思,这里的翠幕也是窗帘的意思。这两句的区别,前者是早上起来用玉钩挂窗帘,看到女子钗斜钿堕发梦妆淡的情景,后者卷帘代表一种心情。


日用品
《梦粱录·诸色杂货》中记载的宋代日常使用的铜铁器制品可谓丰富多彩:“如铜铫、汤饼、铜罐、熨斗、火锹、火箸、火夹、铁物、漏杓、铜沙锣、铜匙箸、铜瓶、香炉、铜火炉、帘钩、器如樽、果盆、果盒、酒盏、注子、偏提、盘、盂、杓。”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小经纪》中记有:“提茶瓶、鼓炉钉铰、钉看窗、札熨斗。”


熨斗:
《避暑录话》记载北宋宰相晏殊就亲自用熨斗熨平书纸,熨衣服则普及了,吕渭老有词曰 :“夜凉窗外闻裁剪,应熨沈香制舞衣。”张公庠诗曰:“金斗温温熨御袍。”王珪诗写道:“焚香重熨赭黄衣”,王齐愈:“水沉香熨窄衫轻。”


酒具和茶具
宋朝的酒具有酒杯、执壶、注子、浅碗、盏托
宋朝的茶具有茶托、茶碗、茶瓶、茶碾、茶罗、茶匙,储藏生茶的茶笼,宋也有可加热的茶盏,《梦粱录》说杭州的茶店用“瓷盏、漆托供卖”,漆托用来隔热。


宋瓷器五大窑:
青瓷系的官窑、哥窑、汝窑(在汝州境内,今河南临汝),钧窑(河南省禹县)
白瓷系的定窑
除五大外,还有黑瓷系的建窑


建窑兔毫盏
建窑兔毫盏: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说的正是建窑中的兔毫盏;蔡襄在《茶录》中也有“兔毫紫瓯新,蟹眼煮清泉”诗句;苏轼“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也表了一把对兔毫的情有独钟
宋代特别重视黑釉茶盏,蔡襄在《茶录》中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福建建阳水吉镇建窑烧造的茶盏釉色黝亮似漆,其上有闪现圆点形晶斑的,也有闪现放射状细芒的,前者称油滴盏,后者称兔毫盏。




日常
早市
北宋首府开封,每日到五更,各寺庙走方僧人各自按划分好的地段打铁牌子活木鱼循门报晓、赶早朝和赶早集之人闻声而起。京城各个城门和桥头的早市开始了买卖,粥饭点心、洗面水、果子、汤药、饮食和纸画儿等直至天明。
赶早市买药和买饮食的商贩呼叫百瑞热闹无比,还有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


早餐:
宋以前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第二顿饭叫哺食,又叫飧,一般是下午四点左右)吃;宋刚从以前朝代的一日两餐改为一日三餐,据《梦梁录》记载一般人家都是早上不做饭的,都依靠早市,甚至大城市里一天三餐都在外面吃。实料记载北宋开封:“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纸家蔬”
等僧侣报五更后,很多的酒楼是卖早餐的,酒店开始点起灯烛,卖出的酒菜一份不过20文,还包括稀粥和点心;许多卖早点的铺子热热闹闹开始营业,供应一些一二十文钱就可买到的“灌肺”、“炒肺”、粥饭之类的早点,同时开铺的还有卖洗面汤的,何谓卖洗面汤?就是卖洗脸、漱口水。


午餐:
宋饮食业分为茶楼、酒肆、分茶酒店、面食店、荤素从食店,面食店也叫做分茶店、中小酒店叫做分茶酒店,但跟喝茶关系不大,只是当时市民酷爱喝茶,以茶来招徕。
  
宋朝的快餐很发达,“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多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其中的荤素从食店: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而午市上也有卖糖粥、烧饼、炙焦馒头、炊饼、辣菜饼、春饼等

刷牙
牙刷最早是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
《梦粱录》“诸色杂货”中记有“镜子、木梳、篦子、刷子、刷牙子”,在宋代,牙刷被称为“牙刷子”,外形与现在的牙刷十分相似,瘦长的薄骨片长约十余厘米,薄片一端有镂空雕花,另一端则整齐密布着双排或者四排的几十个小洞,小洞里插满刷毛《严氏济生方》记载:“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浓汁楷牙旬日数更,无一切齿疾。”


洗澡
在先秦时期,据《礼记·内则》记载对洗澡规定为:“五日,则燂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燂潘请靧。”这就是“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由来‘

汉代非常重视仪容。到了汉朝“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通鉴》也有记录:“汉制,中朝官五日一下里舍休沐。”

到了唐代,才改为官吏每十天休息洗浴一次,叫作:“休浣”。因为十天一浣的缘故,浣又有了一种计时的意义,一浣为十天;到了宋朝人们普遍爱洗澡,尤其南方,多一天一次。


公共浴室自唐而起,宋朝公共浴室情况非常发达,那时的杭州人酷爱洗浴,大户人家自己有设备,普通人家就去街上的商业浴室,门口悬盆以为标记。宋朝澡堂叫“香水行”,杭州这样的澡堂约3000家,可同时容纳100人同时入浴,洗次澡大概10文钱。到了明清时代,这些收费澡堂称为“混堂”。宋话本《济颠语录》曾写道:天未亮,城市还在熟睡,而浴池已开门迎客洗澡了,宋代由于浴堂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皂角,它是皂角树所结的果荚,具有去油的性能。

象现在的北方澡堂一样,。除了提供沐浴外,还提供揩背、修剪指甲、按摩等服务,还提供茶水、酒类及果品等,这里也提供按摩,还可挠背、梳头、剃头、修脚,甚至南宋和元朝,洗澡的程序是:到里间汤池里洗一会儿,第二间里睡一觉,又入去洗一洗,却出客位里歇一会儿,梳、刮头,修了脚,凉完了身,巳时却穿衣服。跟现在的澡堂已经没有区别,


宋人一般以冷水浴为俗,澡堂从西湖取来的凉水,也有单独的热水洗澡间提供给外国游客。唐宋温泉浴也很流行。刘斧《青琐高议》前集《温泉记》讲的是四川书生张俞过骊山时与一仙子在一金碧射人、彩楹琐窗的大室内洗温泉浴的故事’

宋朝待客,先烧香汤给客人洗澡,再大摆筵席,接风洗尘。一般的人家有自己的浴室,澡盆有木制的、陶瓷的,澡盆中往往放一长凳,供洗浴者倚卧,女子洗浴时候澡盆四周用幔帐遮掩,用的肥皂是一种豌豆和香草的混合物。冬天人们会把石块或者铁烧热投入桶中,以提高水的温度。


苏轼就喜好上公共浴堂沐浴,专门写了二首《如梦令》词记述他沐浴的感受,
其一云:  水垢何曾相爱,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其二云: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梳妆
    据《鸡肋编》记载,北京地区的女子冬天是这样保养自己的:“冬月以括蔞涂面,谓之佛妆。但加傅而不洗,至春煖方涤去,久不为风日所侵,故洁白如玉也。”而杭州的女子由于天气的风和日丽,不仅双颊涂胭脂,而且现在脸上打上白色粉底。  宋杭州的女子十分重视美甲,据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金凤染甲》记载,她们是这样染甲的:“凤仙花红者用叶擣碎,入明矾少许在内,先洗净指甲,然后以此付甲上,用片帛缠定过夜,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


因为要整理的资料太多,这里偷点懒,把以前总结的唐朝女人打扮搬来,应该唐宋区别不大: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里面就讲述了唐妇女的梳妆打扮,

唐代妇女脸部的装饰有五种:额黄、画眉、花子、面靥和点唇。额黄就是用黄粉涂额头,“小山重叠金明灭”的金就是指“额黄”,温庭筠似乎对额黄情有独钟,还有“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粉心黄蕊花靨,黛眉山两点”这样的词句。
小山则是眉型的一种,古代眉型大致有十种“鸳鸯(年几二八尚无良)、小山(双眉如许,能载闲愁。山若欲雨,眉亦应语)、五岳、三峰(海上望三山,缥缈生烟采)、垂珠(借问蛾眉谁与并)、月棱(月宫斧痕修后缺,才向美人眉上列)、分梢(画眉须画双剪峰)、烟涵(汝作烟涵,侬作烟视)、拂云(云气正当眉)”

  “花面交相映”的花当指“花子”,花子就是剪成菱形、月牙形、牛角形各式花贴、贴在眉心的一种装饰,这是唐女子的习惯打扮。“面”就是面靥,也就是用丹墨在双颊点出的酒窝,有时也在额头的眉心正中也点个红点,记得我们小时候文艺汇演时候的化妆很喜欢这套,原来这就是复古的唐风啊。


3、服饰
走在宋朝街头,襦裙装的女人“上著织金短衫儿,下穿黄罗银泥长裙,系一条乡花裹肚儿”的,公园里石榴裙更多见,腰间多系着“玉环绶”,清风徐来,裙裾轻扬,系腰而垂的“玉环绶”欲压弥张,满眼清凉;  抹胸直接外罩褙子这种似现代小吊带加披风,更是普通; 还见到人穿前后开叉的旋裙,迎面走来随碎步款款,裙衩微微分启,裆裤忽隐忽现,如晨曦破出云彩的谜面。
北宋街头男人衣服为黑白两色,街头常见穿圆领白袍的汉子干活、出恭时候在下摆一拉塞在腰上,士大夫穿的襕衫也是圆领白布,除了膝上有一道杠,布料是更细看不出分别,士人更常见的装束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传说中南宋流行的紫袍和凉衫没有见到,穿背心干活汗流浃背的也时有见到。



女子衣服(唐朝)
  唐时候妇女的衣服主要有衫(襦)、裙、帔,襦衫就是短小的正扣腰际的上衣,多是夹的或加棉有点类似现代男人的马甲,襦本来袖口狭窄,但唐多肥女所以袖口越开越大,以至于唐文宗特意下旨责令襦袖不得长过一尺五。
襦裙服是唐朝女人衣着的特点:上着短襦服,下着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显得高挑富贵;然后:佩披帔,加半袖,披帔就是薄纱罗制作,披搭肩上,旋绕於手臀间,走起路来,霓裳飘摇;半袖是隋及初唐时兴的,对襟、套在窄袖衫外、多春秋穿着。唐中后期,由于襦袖口开得过大、半袖套不上了,也就从此淘汰了。


女子衣服(宋朝)
宋代妇女服装一般有襦、袄、衫、褙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因为唐腴宋瘦,宋朝女子服装也有所变化,宋却时兴窄、瘦、细、长(北宋时也一度流行的大袖衫襦肥阔的裙裤),贵族妇女唐代以红紫、绿、青为主,宋代则色调喜淡雅多采用各种间色粉紫、黑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宋管女上衣都叫衫儿 



汉服中的襦裙就是上襦下裙的穿法,从两晋到宋朝都是风行的着装,有诗云:“上著织金短衫儿,下穿黄罗银泥长裙,系一条乡花裹肚儿”,复杂些的穿法,肩部的装饰是批帛,腰间的装饰,一种是“玉环绶”,清风徐来,裙裾轻扬,系腰而垂的“玉环绶”欲压弥张,满眼清凉;还有在腰腹围上叫合欢裙的褶裙,也成为围裳。


  除襦裙外,还有抹胸直接加上褙子,下穿长裙或者裆裤的穿法
直接穿裆裤一般是下层劳动层的穿法,正式穿法是裤子外罩一两层裙子。街上还有穿前后开叉的旋裙,迎面走来随着碎步,裙衩微微分启,裆裤忽隐忽现,如晨曦钻出云彩


褙子:对襟,两侧从掖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面穿着,在明代也被称为披风,,是男女通用的款式。
半臂: 半袖长衣,为隋唐以来的传统服装,宋代男女均穿用。披子、云肩、半臂、披帛都属于常用的装饰

衫是一种最普通的衣式,大多是圆领、交领、直领、对襟,是比较通用的衣服。宋贵族妇女的正式场合,依然沿袭唐朝的大袖衫、长裙、披帛

襦和袄
襦,式样是对襟、交领、窄袖、衣长至膝。特点是非常瘦窄,甚至贴身;同时还流行着一种翻领款式取长至膝的窄袖衣。制作时在领襟上加两条窄窄的绣边装饰。翻领一般是三角形的,有时还要戴帔帛,腰里系绶,双双做成各种连环结。
宋代的襦作为上衣,下面配裙,可做内衣也可以外穿。一般平民女子穿窄袖衫襦,颜色以白色为主,其它也有浅绛、浅青等。裙裤也比较瘦短,颜色以青、白色为最普遍。而大户人家穿襦大多作为内衣,穿着时外面再罩上其他的服装。
袄,比襦长多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冷天就改襦穿袄,多用于代替袍,因为宋除了歌女一般人家不穿袍。

裙:

  时兴“千褶”、“百迭”裙,裙子有6幅、8幅、12幅。多褶裥,福州南宋黄昇墓曾出土1件褶裙,6幅除两侧2幅不打褶外,其余4幅每幅打15褶,共60褶。南宋女人讲究服饰打扮,即使是贫家女子也有一两件锦衣罗裙,石榴裙是当时最流行的裙子

  还有一种前后开胯的裙式,称为旋裙,名为开胜,便于骑马。裙子的纹饰,或作彩绘,或作染缬,或作销金刺绣,或缀真珠为饰。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为贵,红色则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鲜丽,多为诗人吟诵。青、绿色裙多为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所穿。
  古人的裙子上常常配有一块玉,它的名字叫“玉环绶”。用条带系于腰间,垂下来。“玉环绶”的作用一个是美观,另外就是可以压住裙幅。


裤、裈
裆裤或者宽裤,宋代妇女的裤一般都是不露在外面的,外面系数着裙子,裙子大多把裤子都掩在裙内,作为夹裤、衬裤,古代裤子没有裤裆,低等妇女也有单穿裤子不在外面穿裙子的。有裆的是小短裤叫做裈


女子内衣
抹胸
宋代妇女的贴身内衣最主要的是抹胸,“抹胸”顾名思义,护胸在前,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抹胸左右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根系带,在穿戴时起到固定的作用。抹胸一般用罗绢做成,上施彩色图案,非常妩媚亮丽。抹胸面料上印着菱形纹,菱纹内填以柿蒂小花色,抹胸的四边以朵花纹印花绢贴边,

宋代女子无论平民还是贵妇都喜欢内穿抹胸,外穿一件对襟窄袖的褙子,而且衣襟大都没有纽扣或绳带系连,呈自然敞开式,因此里面的抹胸会不时显现出来,隐约露出内衣之美。


背心:
背心在宋代属于男人女人通穿内衣,夏季颇为流行,基层劳动者往往穿着背心干活
背心的功能在宋代得到极大的发挥,背心是一种无袖之衣,只能裹腹胸前胸后,最初穿在里面,逐渐外相化。



男子衣服
男子流行幞头、幅巾,女子则流行花冠和盖头。男子主要有深衣、衫(紫衫、白衫、帽衫、襕衫)、汗衫、袍、褙子、半袖。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除规定朝服外,北宋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南宋士大夫喜欢穿紫衫或白衫。另一种进士和太学生喜欢穿的襕衫,即白布做成的、圆领大袖,下加一条横裥。

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裰”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颜色分类
赭黄为皇帝专用色,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北宋公服为紫绯绿青四色,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1078年改为紫绯绿三色,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官可以穿低级服色,低官不可逾越。
宋庶人只许穿白色衣服,这也是白衣的由来,后允许穿皂色(黑),所以街头人都是黑白色为主。此外,宋庶人还喜穿紫色,但在989年规定不得穿紫色,而995年,太宗以时俗所好,冒法者众,故除其禁。宋服色禁令只对男人,妇女儿童不在限。


服装分级:
宋服装分级是从961年聂崇义《三礼图》,宋代对士、农、工、商的服饰,限制极为严格。但不久就“衣服之章,上下混淆”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当铺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

深衣:礼服用途,宋代规定:“衣全四幅,其长过胁,下属于裳。裳交解十二幅,上属于衣,其长及踝。圆袂方领,曲裾黑缘。大带、缁冠、幅巾、黑履。士大夫家冠昏、祭祀、宴居、交际服之。


宋朝庶人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宋代的袍长到脚,有单和夹。有棉絮的称袍,又叫长襦。


衫有凉衫,紫衫,白衫、裥衫、毛衫、葛衫等,外穿宽大的衫叫“凉衫”,色白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紫衫,前后开衩以便于骑马,且窄短,毛衫和葛衫是用羊毛或葛麻织成的衫,裥衫,衫下加一条横裥,是一般文士常穿的,因接近子官服形制,所以官员也有很多人穿的。



帽衫:
帽用乌纱,衫用宽皂罗,配套而成。这是北宋开封府士大夫交际时常穿的服装。宋室南渡后,被紫衫、凉衫所替代;士大夫仅在冠礼婚礼或祭祀时才穿。国子监生常穿之

   
紫衫
紫衫原是隋朝时皇帝的侍从服,宋时为军校服,短窄色紫而名,是一种前后有衩,无袖头而又较短的衫式
   
南宋因为战事频繁,军校服装紫衫由于便于行动,士大夫官员也普遍采用,后宋高宗一再禁止,改为白色的凉衫,也称白衫,形制同紫衫,孝宗初年,又禁用白衫,只用于丧服。

襕衫
   
裥衫是宋男子尤其士人常穿用的,用白细布为料做成,圆领大袖,上下相连,衫下摆加一横裥(膝盖处),腰间有辟积(打裥)。《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国子生、州县生服之”。

褙子
褙子形制美观、穿着方便收到宋男子的喜爱,褙子袖大而长、前襟平行而不缝合,两腋以下开叉
另一种式样是两腋和背后垂有带子,腰间用勒帛束缚,或任其左右两襟敞开。

汗衫
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黑、杏黄、茶褐等

“襦”、“袄”、“短褐”: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陆游曾写道“业农……惟布襦裙,取适寒暑之宜”,襦袄有夹棉之分,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这种衣服体窄袖小,故称之为筩袖的襦


夏天怎么办?
宋政府962年就成立了“冰井务”研究冷食品,古代一般是冰井、窖冰,宋开始藏雪储藏水果:《瓮牖闲评》中写道:“自古藏冰盖有用也,见于周礼并诗。至本朝始藏雪。今余乡亦能藏雪,见说初无甚难,藏雪之处,其中亦可藏酒及柤梨橘柚诸果”。 富裕人家还有风扇:北宋刘子翚《夏日吟》诗曰:“君不见长安公侯家,六月不如暑。扇车起长风,冰槛沥寒雨”

当然,最实用的方式是夏天用薄的葛、纱、罗等轻薄的料子。宋代端午节赐百官夏服,完整的五件套包括“润罗公服、红罗绣抱肚、黄縠汗衫、小绫勒帛”,以及扇子两把,主要使用罗和绉纱两种夏季面料。明代内廷在四月初四入夏时换纱单衣,九月秋季再换罗衣,十月初四换紵丝(缎)夹衣,小雪以后加羊绒

春夏之交天气宜人,开始脱下绵衣,改换穿轻薄的单衫。靠近春末的立夏、小满,衣料大多使用基本的绢、绸、缎类,如纺绸、湖绸、宁绸,绸类料面平挺、质地结实,既不透风、也不闷热,很适合在此时穿着;小满至芒种前后,气温渐渐上升,则开始改用绞经有孔的丝绸单罗、纱衣类。

进入农历六月,最酷暑时,则换上“葛纱”清《燕京岁时记》中“赐葛”条记载:“内廷王公大臣至端阳时,皆得恩赐葛纱及画扇。”以及“换葛纱”:“每至六月,自暑伏日起,到处暑日止,百官应服万丝帽、黄葛纱袍。”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代素纱襌衣,重量不到一两。白居易担心通州过热,曾寄一套轻纱生衣与元稹,“浅色縠衫轻似雾,纺花纱袴薄于云,莫嫌轻薄但知著,犹恐通州热杀君”


鞋靴
官靴:上朝时穿靴,后改成履,以黑革制成,有靴筒,靴上装饰有钩、(圆丝带)、纯(丝带)、綦(鞋带)四种,大夫以上四饰具全。,文武百官着不同的样式的鞋以官职而定。皇帝贵族多穿丝帛鞋,宫廷还有专门制作、治理丝鞋的“丝鞋局”

一般百姓所穿的鞋有草鞋、布鞋、棕鞋,南方穿木屐,皮靴又称“马靴”,游牧民族传来,喻世明言记录宋朝故事有“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说明宋朝皮靴也不稀罕,另外据司马光抱怨过连士兵和平民都穿丝绸鞋太奢靡了,说明丝绸鞋也很流行。

女鞋
劳动妇女大多穿平头、圆头鞋。
女鞋中有用红色布作鞋面,在鞋上刺绣,称为红绣鞋,还有用青色布为鞋面料的.红绣鞋也有在前部上翘作凤头样式,起装饰鞋的作用。


袜:称为足衣,有长统与短统之分,夏朝起就有了,韩非子记载有“文王伐崇,至凤黄(凰)墟,袜系解,因自结”,秦汉时期的袜子是有系带的。唐李白有《越女词》写过“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 鸦头袜是一种分趾袜
宋孝武帝要求大伙在正式场合脱屦,还说“凡屦行者,应皆跣袜”


缠足
南宋缠足主要是宫人、滕妾、家妓和歌女,主要是观赏型妇女,而且宋代是用布带缠脚背和脚底,使脚看上去纤细修长。一直到明朝,《三事纪略》所载,南明弘光朝选女时,太后曾下旨说选后不须束足;真正变态的缠足是晚明和清朝


5、其他:
集会、
“乡社”每年两回,分为春社和秋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举行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社日那天,同村或同族的居民一起祭神、拜祖、看戏、喝酒、互送食物,热闹如过年。“吟社”是文人集会的统称,具体称呼有“词社”、“诗社”、“文社”、“锦心绣口社”等等,规模比乡社小,集会日期也不固定;“莲社”的组织纪律性最强,规模一般也很大,社内成员定期集会,或请高僧说法,或为寺院筹资

写字
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为“雌黄”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有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信口雌黄就这么来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写小说搜集的十个题材之一,没怎么整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1-2-22 13:10 |只看该作者
太不尊重版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1-2-22 13:1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家伙比度娘靠谱,实诚,厚哒哒一大摞啥都有。心细的你像个爷们。哼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1-2-22 13:15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1-2-22 13:10
太不尊重版主了

看谈到宋朝,随便从十个专题贴出一个,这还是第一波整理,准备再扩充一倍把宋朝生活细节都包含了,再第二次整理成可以顺读的东西。

这些都是作为我小说写宋朝日常的参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1-2-22 13: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叹为观止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1-2-22 15:09 |只看该作者
青蛙考起古儿来,真有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劲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1-2-22 15:10 |只看该作者
小谢收集资料真是牛呀!我们以后要了解宋朝,可以多来看看这个帖子。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1-2-22 15:57 |只看该作者
惊呆了。
得赶紧收藏起来,要是自己去搜集,不知道要花多少工夫。老核太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1-2-22 16:07 |只看该作者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1-2-22 13:15
看谈到宋朝,随便从十个专题贴出一个,这还是第一波整理,准备再扩充一倍把宋朝生活细节都包含了,再第二 ...

戏说历史这类文章,很容易和别人重复,要写出新意来,其实比较难,但爱好阅读的人似乎不少
我去年读的两本与宋朝有关的书,其中一本是共治时代,以仁宗为主线,讲了一群大帅哥的故事
社会是男性的,会让人有些安全感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1-2-22 16:15 |只看该作者
你应该发明一种软件,比百度更高级一些,
可以集合检 索 到的数据
分类的级别都可以自己生成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1-2-22 16:41 |只看该作者
可以复制粘贴下来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1-2-22 17:04 |只看该作者
大美丽 发表于 2021-2-22 17:02
必须复制下来也啊,到哪找这么全乎的去

哈哈哈,要不要考虑蛙哥独家版权的感受?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1-2-22 19:58 |只看该作者
反正我保存了,嘿嘿~辛苦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1-2-22 21:24 |只看该作者
哈,就说你是这方面专家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1-2-22 22:20 |只看该作者
高大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1-2-23 10:17 |只看该作者
小青蛙,我要举报,那里有个人专门针对个别人搞人身攻击
他的名字我再去看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1-2-23 10:18 |只看该作者
他的马甲叫“涉江采芙蓉”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1-2-24 13:24 |只看该作者
那天看了这个帖子没留言,今天留个爪子,现如今,重庆市人口总数已达3千多万。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