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石牌旧名宜塘,又名石牌口,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北宋初期,已有1000多年历史。镇上至今还保存部分相对完好的老街——下街。这里有加工戏班道具的古老作坊、酱坊、油坊、染坊,多为木制阁楼式。
“无徽不成镇,无石不成班”,这里的“石”指的就是怀宁县石牌镇。这里不仅哺育出了“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了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首的黄梅戏。
清朝同治年间,石牌人程福香开始组建属于半职业性黄梅戏班社;光绪二十二年,石牌人产成义组建了有正式班名的黄梅戏班“仁义班”,自此以后至清末民初,怀宁职业和半职业班社如雨后春笋,次第建成20多个。
1949年3月24日,石牌解放。戏曲艺人云集古镇,京剧艺人以“大四喜”班为主,黄梅戏艺人以“仁义堂”为主,组建“怀宁京黄剧社”,实行京黄合演;并筹措资金建台设座办剧场,取名为“怀宁剧院”,1956年更名为“怀宁县黄梅戏剧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