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民国史1-4
查看: 1333|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史1-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14 19: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民国史(1)军绅政治史(1912-1927)


01
——在我们竭尽全力自觉地根据一些崇高的理想缔造我们的未来时,我们却在实际上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与我们一直为之奋斗的东西截然相反的结果,人们还想象得出比这更大的悲剧吗——哈耶克。
  
一、预备立宪:
虽然“戊戌变法”失败了,但清政府已经控制不了舆论思潮,维新变法和君主立宪等各派人物、各种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场。晚清后十年清朝的政治在舆论潮迫下,少见得清明了几许。要不是慈禧自作聪明选择“预备立宪”作为缓冲,如果抢先仿效欧洲实现君主立宪,之后的历史还很难说。


1905年10月,清政府派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同时,作为一心推翻清政府的革命党人吴樾觉得如果让清政府实现君主立宪了,就缺少了推翻清政府的理由,遂决定暗杀五大臣。


陈独秀时年20岁,与吴樾相争刺杀五大臣,竟至于扭作一团、满地打滚。疲甚,吴樾问:“舍一生拼与艰难缔造,孰为易?”陈独秀答:“自然是前者易后者难。”吴樾对曰:“然则,我为易,留其难以待君。”  吴樾引炸弹专列,重伤清二臣后而就义。


1906年开始的预备立宪没有挽救清政府,但是政治思想被随后北洋政府一脉相承,不过是从君主立宪到共和:君主变为总统,资政院变为国会,责任内阁变成了国务院。

02
二、共和初现: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倒台,英国式君主立宪已经成为过去,当时成熟的政治体制是:
1、美国式总统制:议会与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2、法国式政内阁制:架空虚置最高权力的集体协商、署名限权的法国式责任内阁制;


孙中山主张美国式总统制,提出“三年军政,六年训政,然后进入宪”;但1907年黄兴与孙中山发生冲突后,宋教仁对“做事近于专制跋扈”的孙中山不放心,坚持用架空最高权力的责任内阁制。


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后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马上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接承诺后,逼迫清廷退位,通电宣布支持共和,同时,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接着的南北议和,由于不再是针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内部限制架空,而是要针对即将接任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很快在袁世凯接任大总统的前两天,1912年3 月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表决通过了“临时约法”。 而宋教仁则主张跟袁世凯合作,并参政用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


3月10号袁世凯接任大总统后,面对这样的限制:根据“临时约法”,内阁上面有总统,但内阁直接向议会负责。大总统政令由内阁总理副署才有效,政治运转以内阁总理为枢纽。在《临时约法》下,中国实际上已变成各省联邦。


虽然南方政府赶在袁世凯接任前,用《临时约法》给袁世凯下了一个套,但《临时约法》破天荒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列举了:“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居住和迁徙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等十项“自由权”。


随后的1913年3月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在宋教仁部署下,议院议员596人,国民党得269议席;参议院议员274人,国民党得123席,取得重大胜利。


1913年3月20日晚上有望出任内阁总理的宋教仁,应袁世凯的邀请去北京,商讨政体大事,带着一怀踌躇满志政治抱负的宋教仁,却在上海沪宁火车站遇刺。


宋教仁之死,其实是毁灭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接近宪政的梦想,宋教仁的才华横溢、宋教仁的领袖风采,以及宋教仁毁党建党并在国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那种在逆境下锋芒毕露的政治才华,宋教仁如果不死,将是孙中山无法逾越的高山。

他的死,让自己的战友和敌人都长舒了一口气,但他的死,也是自己战友和敌人同样所无法弥补的损失,然而,只有那些真正拥有超然政治智慧的人,才能容忍他、释放他,可是他却带着最美好的政治梦想,在去赴袁世凯邀约时候在革命军大本营上海遇刺身亡。


宋教仁被刺杀后,微皱着眉头斜靠在椅子上的遗像,让无数后人唏嘘不已的哀痛画面,可以说,宋教仁不死的话,中国的历史会改写。 我们现在之所以对宋教仁之死有着这么深的伤痛,就是因为我们在1913年那个年代,我们曾经与自己的民主政治曾有那么一线之遥的期待。


宋教仁之死引发了孙中山的二次革命,使得国家重新分裂为南北两个政府,军阀混战开始。


1914年5月1日,袁世凯索性废弃《临时约法》,解散了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为总统制。规定大总统任期10年,不限制连任,取消立法机关对大总统的弹劾权,取消副总统的继任权。


所以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按旧《临时约法》请副总统黎元洪接任大总统,这时有个问题:袁时代的新约法是总统制,旧约法却是内阁制,制度上差异的不同解读,也为后来府院之争埋下伏笔。

03
三、小站练兵:
如果说民国历史就是从小站练兵开始的,小站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甲午战争之后,甲午一战,淮军惨败,旧式军队已不足恃,所以袁世凯受命按德国军制训练新兵。


袁世凯受命伊始,因感恩袁世凯知遇之恩的徐世昌放弃翰林院编修的高位来辅佐,同时北洋三杰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也成为袁世凯主要助手。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这四位总统、以及唐绍仪、徐世昌、段祺瑞、赵秉钧、王士珍、靳云鹏、 萨镇冰、张绍曾、杜锡珪九位总理,都出自小站练兵。


1900年听说袁世凯小站练兵,皖系助段祺瑞三造共和的徐树铮,就偷拿了家中的一点钱财,准备投奔小镇练兵的袁世凯,不料才走到江浦,就被母亲坐着骡车追回,为了拴住徐,家里立马帮其娶了妻,以为从此后“英雄气短,床间情长”,谁知道金鳞本非池中物,新婚三天再去投奔袁世凯的新军,正逢袁世凯正服母丧,便由名士朱钟琪面试,结果印证了文人相轻之言,一个傲慢,一个狂狷,于是徐树铮愤愤而出,但仍不甘心,在客栈里写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悲愤,仍在等待机遇。


以前的酒馆和客栈,都是识英雄重英雄的场所,那时候,无论贵贱,大家都挤在相对开放性的客栈,人际间接触很容易,不像现在,饭店是包间,酒店是一个个小匣子,只有大堂check out 等待时刻,才有十来分钟的与外人交际空间。段祺瑞那时候正好来客栈访友,结果遇到徐树铮,

据段回忆道:“至旅店拜客,过厅堂,见一少年正写楹联,字颇苍劲有力。时已冬寒,尚御夹袍,而气宇轩昂,毫无寒酸气象。因询之,谓投友不遇,正候家款。问以愿就事否?则答以‘值得就则可就’。余心奇之,约与长谈,深相契,遂延揽焉”,从徐树铮“值得就则可就”这句就可以看出即使落魄,也是傲岸异常,

这种傲气,在袁世凯处就碰了钉子,但在善用才的段祺瑞来说,正对其胃口,从此徐受段重用,从此结了二十五年的合作缘,后来徐树铮被冯玉祥暗杀的时候,正是段祺瑞准备再次东山再起的时候,听到徐树铮死信,段祺瑞顿时雄心全无,从此隐退江湖。


直系第一战将吴佩孚中过秀才,但是却是个无赖秀才,整天大烟馆抽大烟,一次烟馆满坐吴大烟瘾发作,跑到当地土豪翁钦生的雅座求个地方躺下过把瘾,结果翁呸了一下,一脚踢了出去。吴佩孚心中大愤,找个当地9 个出名的恶秀才,于是大家商量好了,在翁老太太过寿时候,闯入戏台,对着在座女宾大作流氓举止,结果翁钦生大怒,让家丁抓了其中三个,吴佩孚被通缉被迫离开了家乡。


几经颠簸从保定和天津投奔军营,这时候也有个叫不第秀才郭绪栋,跟项羽一样:学文不成,学武也失败,就在天津巡警营当“文案师爷”,被英雄重英雄的郭绪栋另眼相看,带着吴佩孚一起去军官食堂吃饭,结果军官们一看一个低级吴佩孚也坐在军官饭堂,个个觉得受辱全部罢吃。郭绪栋感叹说:他们耻于呢为伍,其实他们哪配得上与你平起平坐?不过话说回来,这里也不是栖凤之地,于是向上司段芝贵推荐吴佩孚,使得吴进入开平武备学校,一直到1906年投奔曹锟,才成为直系不可或缺人物。


袁世凯小站练兵后,在全国的军政系统影响举足轻重,袁世凯死后,北洋系也因为没有这样的铁腕人物而四分五裂,但袁世凯做得嘴昏头的一件事就是,1915年12月12日称帝。


袁世凯称帝后,因为当时共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北洋内部的亲信也反对袁世凯称帝;徐世昌劝说未果,23日具呈引疾辞职;段祺瑞几次劝说未果,即称病退居北京西山。


冯国璋甚至起草了一份联合山东将军靳云鹏、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和湖南将军汤芗铭的“五将军密电”,在密电中,冯国璋公开宣布与袁世凯决裂,号召南方各省“捍卫共和,誓死讨袁”。


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当即做了回应,宣布云南独立,武力讨袁。发起了护国运动,袁世凯内忧外患下,83天宣布退位。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比家族没有活过60的传统多活了六岁去世,从此民国进入军阀割据时代。

04
四、府院之争:

民国历任总统脉络如下:
临时大总统孙文,1912年1月至1912年4月;
大总统袁世凯,1912年3月至1916年6月;
大总统黎元洪,1916年6月至1917年8月;
代理总统冯国璋,1917年8月至1918年10月;
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10月至1922年6月;
大总统黎元洪,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
大总统曹锟,1923年10月至1924年11月;
摄政段祺瑞,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
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1927年6月至1928年6月;


第一次府院之争:
袁世凯担任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一个非北洋派系的副总统,硬是在没有兵权的前提下,干得有声有色,而一当袁世凯称帝后,黎元洪拒绝册封,以辞职抗议。所以袁世凯死后,1916年当仁不让地被段祺瑞推举为大总统。


时值一战爆发,结果为了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向德国宣战,导致总统府和国务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坚决不同意,段祺瑞为了对德宣战的政治主张,把手下十几个督军叫到北京,形成督军团恐吓黎元洪,逼使黎元洪在对德战书盖总统印章后,又在国会开会讨论时大加干涉引起众怒,这时候恰好私自想日本借款一事暴露,黎元洪再国会支持下将段祺瑞罢免。

段祺瑞愤而去天津,丢下话说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于是黎元洪请督军团团长张勋进京调停。

在罢免前两天请手下只有两万多辫子军的张勋召集十三省督军议政大会,中心议题是发挥北洋军人作用积极干预中国政治,当黎元洪罢免段祺瑞消息传到徐州时,军人炸开锅,认为是对北洋军人的挑战。


本来段祺瑞的态度是你复辟我就打你,并派徐树铮赶去徐州参加张勋的各省督军会议,徐树铮自作主张对张勋说,段祺瑞的意思是为了驱赶黎元洪可以不择手段,等于给张勋一个错误的方向。


徐树铮出来后大笑对人说:“张勋是个复辟脑袋,先让他去做,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于是回天津见到段说服其暂不发表任何声明,给张勋一个错误信号。


结果张勋率5000“辫子军”进京受黎元洪之邀来“调停”所谓的“府院之争”,却先进宫对溥仪三跪九叩,恭请“皇上复位”,把黎元洪劝退复辟了。


张勋复辟通电一出,段祺瑞立刻开始讨逆,张勋傻眼了:你们当初不都是默认的吗?由此,段祺瑞完成三造共和。
第二次府院之争:
南北对立:
段祺瑞赶跑张勋后,黎元洪由于自己引狼入室以及被迫解散国会的重大失误,坚辞总统之位,按《临时约法》,由副总统冯国璋接任大总统之职,1917年8月6日冯国璋通电全国就任代理大总统。


这时候面临一个问题:黎元洪解散国会后,国民党的议员已经南下,而民国才六年,国会居然两度被解散,应该说被段祺瑞推出的冯国璋共和意识比黎元洪倒退,跟段祺瑞商量后,抛弃南方国民党系议员,重组炉灶,成立新议会。


而闻讯后唐继尧率先发怼,孙中山以北京政府不恢复国会为由,由“非常国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军政府,由孙中山被推举成为集党政军大权一身的军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


这大元帅制,使得拥兵自重的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成为配角,引起他们不满,经过一番劝说,二人勉强就职。之后,南方政府的新任督军莫荣新跟孙中山意见不合,孙中山下令炮击广州督军署。

征伐湖南:

孙中山南方另组政权,引起总理段祺瑞不满,下令开始南征。这时候第二次府院之争开始了,段祺瑞坚决主张武力统一,而冯国璋主张和平统一,并且经常拒不签字等手段阻挠。


南北战争期间:除了传统的直系、奉系和皖系外,直系军阀江苏督军陈光远、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的新“长江三督”,可谓是第四势力。


南北战争时,作为缓冲的湖南湖北是南方和北方必争之地,同时由于桂系和滇系加入南方阵营,所以南北势力都围绕占四川以图云贵,占湖南以图两广这么展开。(下图彩斜条区域就是南北军争夺区域)
第二次府院之争使得以后叱咤风云的军阀开始崭露头角:主站派在湖南展开军事进攻后,主战派曹锟手下大将吴佩孚成为中流砥柱,一举攻克岳州;

与此同时,桂系军阀陆荣廷提出恢复国会,并主张停战,拥护总统。冯国璋发出停战公告并责成南北两军停止敌对行动。
而冯国璋认为,北军对南应该以岳州为止,而桂系又愿意讲和;而长江三督王占元、陈光远、李纯也通电主张撤兵停战改组内阁。

由于冯国璋的不合作,南方护法军收复长沙。迫于战事不利的内忧外患下,2017年11月15段祺瑞被迫向冯国璋辞职,由王世贞接任总理一职。虽然段祺瑞下台,但依然指挥着南征事宜。

而局势发生改变是1917年12月3日天津会议,安徽倪嗣冲、山东张怀芝和河北曹锟发起,奉系曹锟会议上改变了和平的方针,转向激烈的主战派。同年12月31日段祺瑞策动包括直系将领曹锟在内的北方十督电请冯明令讨伐西南,成为新成立的参战军首领,冯国璋只能让步。

这时候,奉命援闽的旅长冯玉祥开到浦口不前进,通电说:“或罢兵,或杀冯玉祥以谢天下”,冯玉祥是受陆建章的授意,陆建章甚至并把段祺瑞支持者倪嗣冲打得一败涂地。

段祺瑞对冯玉祥忽然主和非常震动,决定矛头直接对着幕后主使冯国璋,派徐树铮跟张作霖交易,1918年2月25日,奉系的张作霖跟徐树铮达成协议后,奉天部队开进河北围困京城兵谏冯国璋,要求回复段祺瑞内阁,并要求撤换李纯和讨伐冯玉祥。

在张作霖进宫后,1918年3月23日,段祺瑞水到渠成地再次当上总理。有了直系和奉系的大力支持,段祺瑞可以放开手南征,实现统一南北的理想。

这时候的南方政府,1918年5月,由于南方军队的连续失利,“非常国会”将大总统制改为“七总裁制”,由岑春煊、孙中山、唐继尧、陆荣廷、伍廷芳、唐绍仪、林葆怿7人为总裁,以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山愤而辞职。

1918年6月14日,徐树铮忽然自作主张为段祺瑞在天津诱杀了陆建章,但陆建章是北洋军阀前辈,还是冯玉祥的舅舅,此事件严重影响了曹锟对段祺瑞的态度。

在北洋军阀时期,杀降或者擅杀高官都犯忌讳,都没有好下场,比如孙传芳杀施从滨,被其女儿施剑翘刺杀身亡;张宗昌杀郑金声后,被其子郑继成刺杀于济南火车站。破坏了规则的徐树铮,最终又被冯玉祥廊坊截住正要出行的专列,被自称为父报仇的陆承武的名义暗杀了,实际下手的是冯玉祥的下属张之江。

就在这北盛南颓的关键时刻,吴佩孚忽然电告直系上司曹锟后按兵不动不肯南征,还擅自与南方军队达成协议,吴佩孚高调主和在全国舆论引起一片喝彩,段祺瑞也无法使其南进,于是两年的南北战争就这么戏剧性不了了之。

风云再起:
时间点又到了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恰好五年期届满,需要重新选举的时点。段祺瑞心腹徐树铮特意为选举成了“安福俱乐部”,在徐树铮卓有成效的操作下,选举结果安福系大获全胜:470席国会议员中,安福系控制了342席。

这时候,冯国璋忽然宣布退出大总统选举,这使得操作安福系控制国会的段祺瑞成为众矢之的,为平息舆论和不满,段祺瑞也宣布退出大总统选举。国会选举结果是徐世昌成为大总统,同时段祺瑞也辞去总理职务,第二次府院之争,以冯国璋和段祺瑞双双辞职告终。

五、一国两会:
1818年10月10日段祺瑞辞职后,大总统徐世昌将副总理位子虚位以待,以示诚意与南方政府和谈,在曹锟和长江三督的推动下,1919年2月20日南北和会在上海召开。


但和谈问题僵持在以下两个问题:
(1)段祺瑞借参加欧战为名成立的护国军该不该解散或者改编?甚至在和议期间,这只队伍也没有停止陕西福建的进攻。
(2)是否双双取消广州政府和北京政府的两个国会重组新国会?

段祺瑞下台后仍旧倒行逆施影响和谈,引起曹锟和吴佩孚的反感,同时,段祺瑞也与张作霖关系恶化了,这都为随后的直皖之战打下伏笔。


法统重光
1922年6月1日,以王家襄、吴景濂为首的150多名旧国会议员在天津开会,通电全国,即日行使职权,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合法政府,把徐世昌给逼下台。


随后,曹锟、吴佩孚拥黎元洪复职大总统,同时孙中山也被陈炯明逼出广州。黎元洪上台即下令撤销1917年6月的解散国会令,半数以上的旧国会议员随后兴高采烈聚集北京,准备恢复旧国会,恢复旧宪法,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法统重光”。


总体看,从1916-1928年,南北双方各有一个政府和议会。这段时间是两个政府并存。


六、联省自治:
联省自治是1920 —1922年6月期间,先由谭延闿、赵恒惕提出的“联省自治”得到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浙江和奉天等省区地方军阀的响应,在直系吴佩孚推行以武统的压迫下,西南各省区军阀都高唱“自治”自保。


湖南一马当先,在驱除张敬尧后,湖南政权想退出南北之争,1920年7月湘军总司令谭延闿曾号召“湘人治湘”,后又通电主张“联省自治”提出联省自治。


同样饱受护国战争和南北战争拉锯的四川。也提出联省自治理由:“吾川介在南北,为双方所争,当局者时而托命中央,时而附和护法,或南或北,徘徊莫定,一误再误,民不堪命矣。惟及今力图自治,则战端可由之而弭”。1921年四川宣告“四川完全自治”,并赶走在川滇军。


七、共和终结:
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下令取消法统,同时取消《中华民国宪法》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国会时代的终结。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4 19:12 |只看该作者
民国史(2)北洋军阀史(1912-1927)


01
——总是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荷尔德林。
  
一、军阀割据:
袁世凯之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为首的直系,和张作霖为首的奉系。
直系的二级军阀有:王占元、陈光远、李纯、萧耀南、蔡成勋、王承斌、齐燮元;
皖系二级军阀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傅良佐、倪嗣冲、张怀芝、张敬尧、陈树藩、卢永祥、吴光新等;
奉系的二级军阀有:张作相、李景林、韩麟春、姜登选、张宗昌、郭松龄、杨宇霆、孙烈臣、张景惠等。

此外还有地方派系:滇系(蔡锷、唐继尧、1927年后是龙云)、桂系(陆荣廷、李宗仁、白崇禧)、晋系(阎锡山,此外还有徐永昌、傅作义)、西北军阀(冯玉祥,西北三马: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川系(刘湘)、湘系(汤芗铭、唐生智)、黔系(刘显世,实力较弱1935年被红军在遵义打败后背蒋介石收编)、粤系(陈炯明、陈济棠,存在时间段北伐前就被统一)等等。

袁世凯之后军阀割据图如下(1917-1918):

北伐时期军阀分布情况(1926):

北洋军阀时期的战争,一直到直奉战争,才上了规模,甚至达到十万人众,才算是现代战争。在此之前的战争,包括直皖战争,都算是小规模的冲突,大概一万人马就足以左右形势,甚至张勋带着5000辫子军都能进京给复辟了。


民国的人跟现在的人不同,我们不解这段历史就以为打得乱七八糟,很多时候都是为理想而战。以段祺瑞为例,第一次府院冲突闹得天翻地覆居然是为了对德宣战,第二次府院冲突,就是因为段祺瑞有着一颗统一中国的理想,不愿意南北议和,非要武统,搞的众叛亲离。

到了清末,科举制度一夜间被废,大批文人转而投奔士官学校求得出身,以苛刻严格出名的日本士官学校为第一,其次是德国军事学校,然后就是李鸿章洋务运动创建的武备学堂,以及后来的黄埔军校,这些军校的影响巨大。所以袁世凯的北洋系主要将领包括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等都出自武备学堂,国内袁世凯的小站练兵,也是靠一批武备学堂出来的为骨干,蒋介石的黄埔系出来的军官,都是安身立命的依靠之所在。

民国图个出身也不容易,譬如汤恩伯,就明白如果在当时的乱世混得出身,最好的途径就是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但是汤家穷,根本供不起,于是其流浪到上海,正好结识到一童姓的同乡,对方正好想去日本留学,想找个伴陪同,于是与汤一拍即合:由童提供赞助一起去日本。去了日本才知道,士官学校一定要由军阀或者大官保送,于是汤恩伯只能另换一个文科大学读法律,结果这童姓同学不久就回国,临走赠汤1000日元,汤无耐拿着这笔钱在学校附近开了间中华料理,维持着学业,后实在忍受不住前回国。


回来后,再三寄信给当时的大军阀孙传芳请求推荐信,人微言轻,孙置之不理,再辗转北京天津终获吕公望推荐信,苦于没有盘缠和学费,在留日同学徐逸樵的建议下,冒然“干谒”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浙军第一师师长陈仪,结果竟获成功。汤恩伯感激涕零之余,将自己的原本“汤克勤”改名为“恩伯”,纪念这次意外的恩遇。


知道民国特知恩感恩,就明白对那段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皖系段祺瑞对徐树铮的知遇之恩,直系曹锟对吴佩孚的知遇之恩,使得徐树铮、吴佩孚这两个先后影响了北洋军阀史的通天人物,对着段祺瑞和曹锟一辈子都感恩戴德、忠心耿耿。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八次易帜的倒戈王冯玉祥。

02
二、三系形成
袁世凯死后,分别被称作“龙、虎、狗”的"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就成了北洋军阀的中心人物。
作为三杰之首的王士珍生性淡泊,而段祺瑞成为除袁世凯外的二号人物,第一次府院之争时,张勋借调停黎、段矛盾之名进京拥清废帝复辟时,王士珍是支持并令人打开城门并一直配合张勋的。
第二次府院之争段祺瑞辞职后,王士珍不得已被冯国璋强邀出任内阁总理,王士珍组阁后,也不敢得罪势力正盛的段派,当冯国璋任命段祺瑞为参战督办后,王士珍也向段祺瑞妥协,把陆军总长让给段祺瑞的亲信段芝贵。但王士珍内阁还是被挤于冯国璋主和与段祺瑞主战的夹缝中受气被迫于1918年2月居然化妆从北京逃回天津后,电告段祺瑞和冯国璋两位老友:以后国家大事切莫再拉我烦我了,从此淡出政坛。


直系形成:
袁世凯死后,江苏督军冯国璋、江西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结成联盟,称“长江三督”,这是直系的初盟,继黎元洪后,冯国璋担任大总统。

这时李纯调任江苏督军,陈光远接任江西督军,与王占元仍称“长江三督”,这时候长江三督其实俨然直皖奉系之外的第四势力,除了李纯、陈光远支持冯国璋南北议和,王占元虽然初时也同意议和,但一直跟直系走得不远不近,有些游离。
这也是直系的开始,但开始所谓的直系根本没有形成派系,根本无法跟如日中天的段祺瑞相当,冯国璋只能依靠江苏和江西的支持,特别是第8师和第20师的有限支持。

曹锟的最初态度最初暧昧,开始为了北洋集团大一统出发主张武统,开始是段政府讨伐的马前卒,同时也不愿意主和的李纯受罚,又体谅湖北占元的处境,直到陆建章被杀,一直到跟段祺瑞翻脸后,这时候冯国璋和曹锟才形成稳定的势利,加上吴佩孚在湖南的声名鹊起,这时候直系的派系才算完整形成。

但冯国璋早逝,1919年12月28日就去世退出政治舞台、

皖系形成
段祺瑞本来就是袁世凯手下二号人物,南北战争湖南一役后,为了让北洋系军阀合作,段祺瑞付出了巨大经济和政治代价,合作的张作霖、曹锟等,只能暂时合作,随时可能利益不同反脸相向,保险起见,还是自己组建一支队伍

段祺瑞冯国璋时代再此上台后,签订了中日共同防敌军军事协定,让日本带训练3个师4个旅,虽然坚持说建立军队是为了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但谁都知道这是他打造自己军队。

1918年段祺瑞的亲信徐树铮成立安福俱乐部,操纵国会选举,即使第二次府院之争冯国璋和段祺瑞双双辞职,但安福系控制国会也影响政治,所以三系中,皖系最先形成系统。


奉系形成
张作霖土匪被收编起家,袁世凯时代,赵尔巽因张助过他一臂之力,遂将张的巡防营改编为北洋陆军第二十七师,以张作霖为师长,1917张作霖占领奉天。

冯国璋和段祺瑞因为和站争斗时,为拉拢张作霖。徐树铮豪赠张作霖2.7万件先进武器,张作霖带了6个师进关兵谏冯国璋。1918年9月15日,因为张作霖积极配合段祺瑞南征,故被封为东三省巡阅使

到了直皖战争,张作霖趁机统一北三省,至此,奉系形成


从皖到直奉共政:大总统徐世昌,1918年10月至1922年6月
徐世昌上任以前的主要战事

护国战争1915.12.25至1916.7.14
袁世凯称帝,前云南督军蔡锷与云南将军唐继尧等人于1915年12月25通电宣布云南独立,组织两万人讨袁。袁世凯发兵三路攻云南,云南护国军与北洋军在四川展开拉锯。贵州独立后并派出两路黔军协同云南护国军作战。一路攻取四川,一路进军湘西。广西独立后,滇桂两军更是合兵击败袁军。经过四川之战,湘西之战,滇桂边之战,袁世凯三路攻滇计划失败,于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

四川靖国战争 1917.7.1至1918.2.20
护国战争后,云南势力扩充到了四川,唐继尧以滇人治蜀,并对川军进行裁编,引发川人不满。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联合其他川军将滇军驱逐。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清朝,任命刘存厚为四川巡抚,唐继尧得以讨逆为名,将滇军改为靖国军讨伐刘存厚,黔军也攻入四川协助滇军,滇黔联军四川再次纳入滇系的势力范围。

南北战争,也称“武力统一”1917.8至1918.8
1917年8月,段祺瑞任命傅良佐强行派到湖南做督军,湖南督军谭延闿抵抗,广西陆荣廷与云南唐继尧都认为湖南为桂滇之门户,支持湖南抵抗。段祺瑞遂令直系军阀进攻湖南,战争一开打,湘军受挫,湖南中部的宝庆,衡山相继丢失。湘军退至湖南与两广之交界处,这时广西陆荣廷派桂军援助湖南,湘桂联军随即将直系军队驱逐出湖南。段祺瑞策动直隶督军曹锟等十三省督军到天津决议对南方用兵后,由皖系张敬尧,张怀芝,直系曹锟三路大军进攻湖南,皖系两将连吃败仗败仗,唯曹锟手下吴佩孚连克岳州,长沙,直至衡阳,致使桂军败退广西,湘军败退粤桂边境。吴佩孚大获全胜忽然止步不前,呼吁和谈。

徐世昌众望所归当选了大总统,徐世昌本来就是声望不低于北洋三杰的元老,而且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作为袁世凯心腹智囊,还在袁世凯称帝时以沉默远离,所以徐世昌的能力是无疑的,

徐世昌老成望重,段祺瑞支持他本以为给他个总统让他瓦解直系,但徐世昌机智多谋,金鳞岂是池中物。徐世昌一上任总统,就密令旧交通系领袖梁士诒、周自齐拉拉国会中的非福安系议员,对抗福安系。

由于南北处于对立,所以安福系操作的国会选举中没有南方五省,而徐世昌当选后,吴佩孚带头,历史上第一次南北将领一起同气连枝反对徐世昌担任大总统。由于吴佩孚这时候因为南北主和活得全国舆论支持,段祺瑞只好支持曹锟做副总统,交换吴佩孚不反对福安国会。但遇到一个问题:旧交通系本来被福安系拉拢,但对反对曹锟为副总理上,居然跟对立的研究系合作。大家都消极抵抗,屡屡因为法定人数不足流产,这时候出现非常有意思的场景:一边关上议会大门许进不许出,一边让军警到处找议员,还是凑不够法定人数。

早在民国刚成立时,俄罗斯逼国民政府承认外蒙自治权,而时值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徐树铮看到外蒙有机可乘主动要求戍边,徐世昌正巴不得徐树铮离开,于是1919年6月24日,徐树铮任西北边防军总司令。

徐树铮进入外蒙后,用铁血手段处决了担任叛乱政府首脑外蒙活佛,和外蒙军总司令达木丁苏隆,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中俄“蒙”一切条约、协定,至此,蒙古全境重归民国.

五四运动:
徐世昌任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巴黎和会,一战结束后,中国当初是按段祺瑞意思对德宣战,中国是协约国一方,但日本亦是协约国,在中国领土上打败德国占领青岛,所以中国寄希望巴黎协会废除《二十一条》,顾维钧舌战英美法三巨头,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回国内后,爆发著名的“五四运动”, 学生纷纷走向街头游行,暴打章宗祥,接着去曹汝霖家中找人,吓得曹汝霖越墙而跑,学生找不到曹汝霖,便捣毁家具,火烧赵家楼。警察赶来逮捕了32名学生,多数为北大学生,引发大规模全国罢课学潮,还引起上海响应学生的罢工潮,接着又引发政治潮。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五四遂平息。

本来南北上海和谈因为双方争论未果,因为五四运动不了了之,1920年3月18日,征南的直系部队退出湖南。

直皖战争:
直皖两系从徐世昌接任总统就开始冷战了三年,可真正的战争不过三四天,真正交火的,不过是皖系段祺瑞手下徐树铮指挥的边防军和直系曹锟手下吴佩孚军队。

战争1920年7月14日开打,直皖两军在北京东西两面的京津铁路和京汉铁路线上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开战。西线直军遭边防军进攻受挫,退出高碑店。东路边防军由徐树铮坐镇,进攻直军所据杨村,但由于日本出兵干预未果。本来14-16日两仗都是皖军获胜,但吴佩孚7月17日率兵突袭边防司令部所在地松林店,活捉总司令曲同丰,并押到保定向曹锟举行投降仪式的献刀典礼。段祺瑞一看事已至此,于1920年7月19日宣布皖系告败。

虽然直皖战争规模有限,但是皖系失败后失去了由来已久的对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同时,安福系的解散也使得皖系失去了对国会的控制,西北防区也被废除,在传统皖系控制的8个省中,也只有浙江和福建还坚决留在皖系的阵营,但皖系政治开始被边缘化了。

同时开辟了直奉联盟左右政权的局面,而奉系也因此得到了热河、察哈尔和绥远;直系得到了山东、陕西、河南和安徽。

湖南自治:
湖南被湖南督军张敬尧统治了共2年3个月,横征暴敛,而且军纪涣散,地方百姓不堪受扰。恰好1920年5月20日,吴佩孚忽然衡阳撤军,留下话说“湘事湘人自决”。吴佩孚这么一撤不打紧,湖南人漫天遍野游击战打张敬尧,在谭延闿的领头下赶跑了张敬尧,并提出:“湘人以驱张为目的,与南北战无关,湘军仅以收复湘境为止,绝无侵犯邻省之意”,开始提出联省自治。

湘鄂战争:1921.7.28至1921.9.1
直皖战争后,兴起‘联省自治’运动,首倡者为湖南,与驻鄂直军签订湘直停战条约以汨罗江为界。湖北被直系督军王占元所统治,由于拖欠军饷,以至于引发宜昌,武昌两次大规模兵变,湖北人求助于湖南希助成湖北自治,1921年7月20日,湘军召开军事会议,通过了出兵援鄂的主张,7月29日到8月5日打了八昼夜,打退驻鄂直军,王占元被直系郑腐免职,并派吴佩孚拍马赶到,吴佩孚海陆并进,动用杜锡珪军舰七艘,湘军大溃,吴佩孚一时声震两湖。虽然取得胜利,但这时候直奉事紧无心恋战,双方以汩罗江为界,直军撤至黄街、长东街,湘军撤至湘阳白水,湘东、鄂西各军撤回原防等条件达成协议。

第一次直奉战争:1922.4.28至1922.5.5皖系失势后,张作霖趁机于1921年12月1日提名梁士饴组成新内阁,但是1922年1月5日就联合8省督军通电反对梁士饴,梁士饴称病离职后,吴佩孚又指责财政部贪污,于是张作霖深信吴佩孚是针对奉系支持的整个内阁,于是,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
本来之前张作霖底气不足,做了很多前期功课,跟孙中山取得联系,有跟皖系联系,同时还联系了恨吴佩孚的王占元、张敬尧等旧失势军阀,但孙中山被陈炯明阻碍迟迟不能北伐,这时候,直奉战就爆发了

奉军以张作霖任总司令,孙烈臣为副总司令,杨宇霆任参谋长,率领约十二万人入山海关,分东、西两路沿津浦、京汉铁路向直军发起进攻,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军以吴佩孚为总司令指挥七个师约十万人迎战,虽然直军人数略少,但都是久经战阵的老兵。此外奉军拥有各型火炮150门,重机枪200挺;直军有火炮100门,重机枪100挺,还有飞机两架,直军还有渤海舰队的六艘军舰。开创民国以来海陆空交战规模记录。两军在长辛店、琉璃河、固安、马厂等地展开激战。5月3日,吴佩孚又出奇兵绕道攻击奉军后方,使卢沟桥奉军腹背受敌;同时分化奉军第十六师临阵倒戈,使得造成全线溃退,并在奉军撤退途中在秦皇岛用海军的炮火猛烈攻击。

1922年5月5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系失败告终,

法统重光:
吴佩孚经过南北战争、两湖战争后声名鹊起,政治上也欲有所作为,他是支持恢复黎元洪时代南北共议的旧议会的,于是派专车接吴景濂位商议,1922年4月2日,吴景濂、王家襄联名宣布,第一届国会恢复行使职权,继续完成制宪,5月28日直系将领电请南北总统同时下野、恢复法统,6月1日通电全国,第一届议会正式恢复行使职权。
1922年6月11日,奉系黎元洪复任总统。

03
三、最后共和:

大总统黎元洪,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
黎元洪是非常有个性的总统,袁世凯死后被段祺瑞拥为总统后,不顾段祺瑞反对,强行恢复前议会,恢复《临时约法》,而这次被曹锟吴佩孚扶上台,更是不跟二人商议,便宣布恢复旧议会、撤销对孙中山的通缉令,并于6月15日下令全国停战。

这期间,连续打败了皖系和奉系如日中天的吴佩孚跟首先冯玉祥发生了矛盾,吴佩孚和冯玉祥本来同为清军新军统带都在东北驻防,袁世凯称帝时期两人同为旅长,但后来发展成为吴佩孚大权在握、冯玉祥居为下座。而且冯玉祥认为自己放弃陕西得了大功,河南应该是自己的,但吴佩孚为了照顾张福来让其担任河南省长。

冯玉祥虽然不满也无奈,这时候冯玉祥队伍已经扩展到2万人以上,从此为第二次直奉战争埋下伏笔。

这时候直系已经不满足只控制内阁,曹锟有自己当总统之意,花大把银子贿选议员。1923年6月6日,几百军官和警察包围了总统府,要求发放拖欠军饷,9日北京警察开始总罢工,三天后冯玉祥和王怀庆辞职,声称不再负责维护首都秩序,于是黎元洪被迫下台,经过一段时期摄政,1923年10月,曹锟当选总统。

直系当政:大总统曹锟,1923年10月至1924年11月;
1923年9月,曹锟以5000元一张选票,到处收买议员,共用去贿赂款1350余万元,贿选当上了大总统,史称曹锟为“贿选总统”。曹锟贿选总统后,不仅奉、皖和国民党全部反对,但由于奉系当时如日中天,曹锟虽然声名狼藉,但一副我就喜欢看着你们恨我恨得牙痒痒却奈何不了我的样子。


即便这样,奉系拥曹锟的保定集团和拥吴佩孚的洛阳集团,还是有了裂痕,虽然吴佩孚出于感恩,不反对曹锟当总统,但认为统一是国家大事,南北战争湖南驻兵不前通电主和的吴佩孚,现在反而成了一个坚决荡平南方政府坚决武统的坚定执行者。吴佩孚为了武统,

为了军事行动必先追求战时指挥统一,制定师为单位,凡巡阅使、督军之兼任师长一职者应该解除师长一职,而当时师长为最高单位,无论哪一级军阀,都把军权看得比命中,所以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前,吴佩孚的“削番”之举已经动摇了奉系团结。

江浙战争(齐卢战争)1924年9月3日-10月13日:
1924年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之间发生了战争,这也是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的导火索。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在江苏职官中特设上海镇守使管理上海,后将上海镇守使改为淞沪护军使,何丰林上任淞沪护军使后对浙江督军卢永祥言听计从。而直皖战争后,皖系只剩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淞沪护军使何丰林替皖系军阀保住浙沪两块地盘。直皖战争后,控制着北京中央政权的直系军阀控实行贿选与"武力统一",遭到全国各方面的反对。

皖系浙江督办卢永祥首先发出不承认曹锟为总统的通电,并和奉天的张作霖、广东的孙中山结成反直三角同盟。吴佩孚为了击破反直三角同盟,除在北方以重兵严防奉军入关以外,在南方则利用孙传芳进入福建

直皖战争中,段祺瑞曾命令卢永祥出兵直捣直系军阀李纯盘踞的江苏。因卢深恐由此而失去对上海的控制权,不愿轻启战事。1920年10月,苏皖赣巡阅使兼江苏督军的李纯任上死于情杀,齐燮元继任江苏督军后一心想夺回上海控制权。
1924年9月3日,苏军开始进攻,第一、二、三路军总司令为齐燮元,分别向上海、宜兴、广德进攻,

而孙传芳任第四路总司令,进攻仙霞关。而浙军分兵三路,第一路守上海,第二路攻长兴,第三路守江山。 本来卢永祥开战还占优势,但随即9月中旬,时任浙江第二师炮兵团长的张国威,为报复卢私将仙霞岭浙军布防图献给孙传芳,使孙部得以顺利入关,孙传芳占领衢州,将浙卢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态势。

本来浙军主力都在,但卢永祥仓皇出走,浙军群龙无首,一时很很狼狈,但仍有翻盘能力,这时候皖系巨头徐树铮正好举家住在上海,这时候浙军公推徐树铮为总司令,但这时徐树铮为上海租界工部局软禁,与外界隔绝,于是浙军告败。

北京政府9月20日任孙传芳兼督理浙江事物,继吴佩孚之后,这次使得孙传芳成为直系另一大巨头

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9-10月
正在江浙战争打得热火朝天时候,张作霖援助卢永祥为名,组织“镇威军”,奉军总兵力约15万人六路进关,吴佩孚以彭寿莘为第1军司令,王怀庆为第2军司令,冯玉祥为第3军司令,张福来为援军总司令,还有海、空军各一部,总兵力近20万人,依托长城组织防御。

本来吴佩孚胸有成竹,坐镇北京城内四照堂遥控指挥,一边饮酒赋诗,一边暗调渤海舰队集中秦皇岛,用海军进攻葫芦岛,然后以奇兵由营口登录直捣张作霖大本营沈阳。本来打算是不错,但由于渤海司令温淑树德不为吴卖力,吴佩孚派副总司令王成斌过去,谁知道王成斌早就与冯玉祥串谋倒戈。逼得吴佩孚只好自己亲赴山海关,在20多天的反复争夺战中,双方战死者达一万余人。

吴佩孚这边一走,冯玉祥杀个回马枪,把京城给端掉了,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 “北京政变”软禁曹锟,组织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1 军军长。得知消息后。吴佩孚把前线指挥交给有勇无谋的张福来主持,亲率其嫡系第3师、第26师各一部,共约七八千人回救。终因大势已去,救人未遂,反使得直军此战主力尽失,最后吴佩孚率残部2000余人由塘沽登舰南逃。

04
四、走向独裁:

摄政段祺瑞,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和冯玉祥瓜分直隶,得到山东和安徽,奉系这时候拥了20万装备最精良的军队,是国内最强的派系。  而冯玉祥也与原直系政变共谋者组成国民军,除了部分直隶,还拥有了河南、陕西、甘肃、热河、绥远和察哈尔地区,拥兵10万,为了避免跟奉系冲突,向西北发展,并且与南部的国民党关系密切。

这时候奉系和国民军联合推出摄政政府,1924年11月17日张作霖在天津主持了张作霖、段祺瑞和冯玉祥三人会晤,说服段祺瑞摄政大总统,13年11月23日,段祺瑞正式就任。

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下令取消法统,同时取消《中华民国宪法》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国共和制度不复存在。

1925年12月25日,段祺瑞摄政后,徐树铮从欧洲考察归来,北京单独晋谒段祺瑞,两人相对跪拜抱头痛哭。但大家都知道段祺瑞临时执政只是临时被推出来,段没有任何实权,而且人人都忌讳徐树铮再帮段祺瑞出谋划策,于是徐树铮接受大家所劝,12月30日坐专列离开京城,在廊坊被自称张之江参谋的带10余士兵簇拥下车,在离车站一公里地方枪杀。

浙奉战争1925.10.15至1925.11.8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势力南下。奉系的大举扩张引起了长江流域直系军阀的恐慌。于是浙江直系军阀孙传芳联络冯玉祥以及安徽江苏的地方军阀密谋反奉。但就在廊坊被截停,又称张之江的带十多士兵把穿着睡衣的徐树铮簇拥下车,到离车站一公里的地方枪杀。


1925年张作霖分别任命奉军将领李景林、张宗昌、姜登选、杨宇霆直隶山东,安徽,江苏督办。与此同时,派张学良率奉军入驻上海。1925年10月8日,孙传芳在杭州召集浙、闽、苏、皖、赣五省代表举行秘密会议,结成五省联盟,1925年10月15日,浙军不宣而战,浙奉战争爆发。奉军为了缩短战线,从上海撤出。

16日,浙军占领上海,并相继攻占苏州,常州,镇江,迫近南京。此时,江苏第1、第3、第4、第10师通电响应浙军,并将驻南京奉军第8师包围缴械。杨宇霆等逃离南京。20日浙军进入南京后,与苏军乘胜北进,迫奉军退向安徽蚌埠。皖军第1旅通电与浙军一致行动,由泗县进抵临淮关。


张作霖急调4个师另2个混成旅入关增援,并命张宗昌为直鲁苏皖防御总司令,保卫徐州。与此同时,孙传芳指挥浙苏皖联军从东,西,南三面包围徐州。正在张宗昌准备在徐州决战之时,冯玉祥的国民军进攻直隶,并向山东西部进军,威胁奉军后方。张作霖为了保存实力,令张宗昌退守山东,11月7日,奉军撤离徐州,8日,孙传芳的军队占领徐州,浙奉战争结束。至此,奉系势力退出了江苏,安徽两省,而孙传芳随后自立为五省联帅,坐镇南京,此战奠定了北伐战争前的南方格局。


郭松龄反奉:
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在滦州,要求张作霖下野,查办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为总司令,25日,郭率所部7万余人向山海关进攻,占领山海关,12月6日攻占锦州。由于冯玉祥私自毁盟,偷袭李景林,导致李军反目,同时由于日本人干预,郭军大败,郭松龄为马占山部下所擒,被杀。

国奉战争:
直奉战争失败后,吴佩孚查家墩再起,在汉口成立“十四省讨贼联军司令部”,凭着他的声望当年直军中被各地军阀收编的直军或者落草为寇也纷纷向吴佩孚集中,山东张宗昌也把湖北的靳云鄂的三个师的兵力全部划给吴佩孚。在郭松龄兵败被杀后,张作霖十分仇恨冯玉祥,而吴佩孚因为冯玉祥倒戈也恨冯玉祥。1926年初,奉系张作霖和直系吴佩孚联合向冯玉祥国民军进攻。当时直系都是连国反奉,所以吴佩孚向河南岳维峻提出“借道”进攻奉军,靳云鹗也向孙传芳借道徐州进攻河南,直奉联军猛攻驻扎在河南的西北军,最终冯玉祥抵挡不住,为了保存实力宣布通电下野并赴苏联考察。河南纳入吴佩孚的势力范围,自此吴佩孚成功拥有了湖北和河南两块地盘,成功重新出山。

随后为了继续报复国民军,暗中支持河南当地的军阀刘振华率其部镇嵩军十三万进攻陕西,刘振华率其部十三万围攻西安。杨虎城部只有几千人,但围攻西安八个月未破城。1926年4月,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阎锡山等各派军阀组成奉直鲁晋联军向绥远方向的西北军大举进攻,于右任,李大钊以及西北军诸将电请冯玉祥回国指挥作战,冯玉祥派出孙良诚为援陕总指挥,率领马鸿逵、孙连仲、吉鸿昌等部合计4个师、6个混成旅,经固原、平凉东下,1926年11月27日西安解围。1927年1月,冯玉祥到达西安,以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军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1927年11月再次击败直鲁联军、取得第二次兰封战役胜利,并占领河南。

奉系专权: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1927年6月至1928年6月

徐树铮死后,段祺瑞雄心皆无,而让其倒台的是著名的三一八事件:大沽口事件发生后,1926年3月18日,李大钊游行队伍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广场请愿,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贾德耀出来见面,事件发生时段祺瑞并不在执政府,时执政府卫队长下令开枪,被击毙学生和市民达47人。伤者150余人,死者中有人们所熟知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后在强大民意压力迫使段祺瑞政府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杀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

1926年4月9日,鹿钟麟率国民军以段祺瑞暗通奉系为罪名包围国务院,段祺瑞逃入东交民巷法国使馆,执政府倒台。4月17日奉军占领北京。奉军进京后查封《京报》馆和一批报刊,邵飘萍于4月26日清晨被秘密处决。

段祺瑞之后的首脑如下:
胡惟德(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4月20日就职,1926年5月13日离职。
颜惠庆(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5月13日就职,1926年6月22日离职。
杜钖圭(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6月22日就职,1926年10月1日离职。
顾维钧(国务总理代行职权),1926年10月1日就职,1927年6月16日离职。
1927年6月8日,张作霖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他本人出任陆海军大元帅。

所谓“陆海军大元帅”,军政大权一手抓的国家最高掌权者。张作霖和黎元洪是唯独非北洋系当政的两位,但黎元洪共和思想在骨子里,两度重启旧国会,而土匪出身的张作霖,虽然把东北治理有方,但张作霖时代,是民国后不多的一段独裁期。

而这期间的国民军、奉军、直系的其他一些战事,下一篇结合北伐历史铺开。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4 19:12 |只看该作者
民国史(3)形式统一和抗战前夕(1927-1937)

01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黑格尔。

前两篇都是从北方政权,也跟其他民国史书籍一样,都是北洋军阀视角叙述历史,本篇切换下视角,回到南方政权的角度。

北洋军阀时期的南方政府,就是指滇桂黔粤川湘六地,尤其是指前五省,四川和湖南最惨,自己本省军阀打个没完,还成为南北军队拉锯的地方,川桂更是还经常介入皖系和直系的斗争中。此外没有被北洋系控制的地方居然是河南,因为河南恰好是各系交界的兵家必争之地,屡遭战火涂炭反复拉锯,一直到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吴佩孚湖北再起联合奉军讨伐冯玉祥,借道河南从而攻下湖南,坐镇洛阳割据河南和湖北两省,河南这才算是有大军阀控制。

四川就更乱,民国四川军阀大小打了几百次战斗,比较大的有:1916年护国战争滇黔川联军对北洋;1918年靖国战争熊克武川滇黔靖国联军打败武备系周道刚刘存厚;1920年吕超川滇黔军倒熊克武熊之战;1921年川鄂战争速成系刘湘对吴佩孚;1922年熊克武打败刘湘杨森;1923年熊克武对邓锡侯,杨森得吴佩孚之助回川支援邓锡侯,唐继尧与国民党助熊克武,结果熊克武兵败,吴佩孚让杨森为四川督理;1925年袁祖铭邓锡侯刘湘大败杨森,杨森败逃出川;1926年刘湘杨森把袁祖铭赶离川返黔;1927年武汉之战杨森被武汉国民政府大败;1928年下川东之战杨森被刘湘打败;1929年上川东之战:李家钰、罗泽洲、杨森、黄隐被刘文辉打败;1932~1933年二刘大战刘湘打败刘文辉,这时候四川才消停。

一、南方政府:

第一次广州政府:
1917年段祺瑞拒绝恢复在张勋复辟时被解散的国会,废弃《临时约法》,1917年9月广州的非常会议相继推选孙中山为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副元帅。首开民国南北两个政府并列对峙之先例。1918年5月,孙中山受西南军阀排挤,愤而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失败。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火并不已,同时南方亦互扛不已。一方是桂系和政学系,一方为滇系和国民党。孙中山主持军政府时,将粤军20营收归管辖,由陈炯明统领,避开桂系所乘,移驻粤东,并向闽南、漳州等地发展,成为国民党唯一主力。

第二次广州政府:
第一次粤桂战争 1920.8.11至1920.11

前几个月,桂系帮助直系推翻皖系,现在国民党又在皖系帮助下推翻桂系的一场战争。护国战争后,广东成为桂系的势力范围。1917年7月,孙中山于广州成立护法军,组建粤军。粤军有两万余人,驻扎于潮汕地区。
桂系于1920年8月11日以护法军郑腐之名义进攻潮汕粤军,第一次粤桂战争爆发。1920年8月16日,粤军接连攻取蕉岭,大埔等地,桂军前锋被击败。激战至8月下旬,粤军攻占东江地区所属河源,海陆丰各县,桂军败退。1920年10月22日,粤军攻占东江地区重镇惠州。次日,护法军郑腐主席总裁岑春煊通电辞职,陆荣廷宣布护法军郑腐解散。11月,旧桂系部队退出广东,返回广西,第一次粤桂战争结束。

第一次粤桂战争取胜后,1920年5月5日第二次广州政府成立:

1920年8月,陈炯明率部从福建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再次到达广州,组织在广州的国会议员开非常国会,建议取消军政府,选举总统,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正式组织第二次广州政府。

第二次粤桂战争 1921.6.13至1921.8.5

第一次粤桂战争后,桂军虽退回广西,但屯兵于粤桂边境。1921年6月13日,桂军沈鸿英部出兵攻入广东。孙中山以陈炯明为粤军总司令,迎战桂军。桂军陈炳焜部将刘震寰部在开战后不久就投向粤军,粤军得以攻占广西门户梧州。7月初,粤军收复被桂军占领之粤西地区的连县,连山等地,并攻入广西。1921年7月9日,旧桂系内部分裂,沈鸿英宣布独立于陆荣廷,自称“救桂军总司令”,宣布广西自治,各地桂军纷纷脱离陆荣廷的指挥以谋求自保。旧桂系彻底破裂。1921年7月中旬,粤军南下攻击在钦廉地区的陆荣廷嫡系部队。1921年7月16日,陆荣廷通电下野,并取道越南,转往上海流亡。8月5日,粤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而进占梧州、南宁。随后占领了广西大部分地区,李烈钧统领滇黔赣联军占领桂林,第二次粤桂战争结束。

法统重光对南方政府的影响:

1922年6月1日,以王家襄、吴景濂为首的150多名旧国会议员在天津开会,通电全国,即日行使职权,取消南北两政府,另组合法政府,把徐世昌给逼下台。

虽然第二次粤桂战争取胜,但西南诸省仍不奉孙中山号令。孙中山拟改军政府为正式政府,以期内收统御,但受到抵抗。在南北两个政府对峙时,孙中山多次对外界表示,愿意与徐世昌同时下台,共建南北统一政府,所以徐世昌下台后,蔡元培、胡适等200名流都呼吁孙中山下野,促成统一政府。

但孙中山这时候认定,联省自治无非保护大小军阀各自占省,一定要用武力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而支持孙中山的陈炯明认为:“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无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宪政,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主张“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与主张武力统一中国的孙中山政治理念相悖,开始水火不容。

陈炯明之变:
1922年6月15日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在郑仙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军事政变,驱逐孙中山下台,陈炯明在惠州派秘书陈猛荪持亲笔信劝止叶举,叶举阅后,当着陈猛荪的面将信掷落地上,说陈炯明不知军事,叫陈猛荪回报陈炯明事情已不容不发……陈炯明怒不可遏地把茶盅也打碎了。

1922年6月16日,叶举炮轰总统府,但并无真正伤害孙中山之意,炮轰前提前通知了孙中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第三次广州政府:
1923年1月,滇军杨希闵和桂军刘震寰等联合驱逐了陈炯明,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重回广州,3月2日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府,称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自任大元帅。
  
二、北伐和形式统一:
1924国民党建立了“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原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算是国民党根本大事。而早在1923年孙中山和蒋介石分别苏联考察,随后由孙中山任校长,廖仲恺和苏联顾问鲍罗廷筹划开办事宜,孙中山随即任命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委员会有七个委员:王柏龄、邓演达、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

蒋介石浙江奉化人,幼年私塾读经史,17岁接受西式教育,1906年赴日本习陆军未果,1907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因陈其美介绍加入同盟会。1922年陈炯明事件中蒋介石与孙中山在军舰上共患难40余日,得到孙中山的倚重,黄埔军校在苏俄的援助下开业后,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为军校校长。

黄埔军校成立后,小试锋芒就是两次东征,消灭了广东的军阀,把陈炯明赶出了历史舞台。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去世,6月15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定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 汪精卫为主席兼任军事委员会主席,资格排第二的胡汉民以及许崇智、廖仲恺分别任外交、军事、财政部长,国民政府刚成立不久,就发生了暗杀廖仲恺案,廖仲恺是亲饿的做派,当时孙中山三民主义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而且黄埔军校就依仗苏俄援助,所以依据鲍罗廷提议,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组织特别委员会,逮捕粤军高级将领十余人,软禁胡汉民。
北伐前各方势利图:

北伐路线图:


第一次北伐
在对桂两次东征后,蒋介石开始主持北伐。而北伐的对象,就是刚刚二次出山的吴佩孚,和原来是吴佩孚手下但经过苏浙一战后发达后,现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拥兵数十万的孙传芳。正好这时候吴佩孚犯了错误,派叶开鑫为讨贼联军湖南总司令,贺耀祖为湖南省长,逼得唐生智取消湖南代理省长名义,加入蒋介石的国民革命军,并担任第八军军长兼中路前敌总指挥。

1926年7月9日北伐誓师分三路进行北伐,每路都有一个苏俄军事顾问,其中第一师(黄埔教导团)、第四和第七师的半数为由广东、广西两路会同唐生智的第8军主攻湖南;第2军、第3军、第6军3万人从江西助攻;而第一军的黄埔教导团留下的一半何应钦带领下警备粤东,并伺机进攻福建;李济深的剩下一半第四军和第5军驻守广州。

1926年7月11日收复长沙,虽然北伐军总兵力只有十万,但当时是跟苏俄和中共合作蜜月期,双方的政治工作和舆论宣传强强联手,一时全国人民如大旱逢甘露,香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沿途农民也相助,使得将士更是壮士死于国的慷慨之志。8月19日北伐军在湖南发起总攻,收复岳州攻入鄂南,叶挺独立团连破丁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汉。9月6日占领汉口、10月10日拿下武昌,吴佩孚败走河南。

北伐军击败吴佩孚后,开始攻打孙传芳的江西,1926年9月19日北伐军5万人进攻南昌,被孙传芳击败,损失惨重,蒋介石紧急补充2万军队,与10月20日二攻南昌,攻被孙传芳夺回;11月2号,北伐军第三次进攻,这次4日克九江7号拿南昌,孙传芳在南昌一役中精锐尽丧。

9月下旬,孙传芳为策应江西战场作战,令福建周荫人部进袭粤东,周荫人将所部3万余人编为4个军,于10月上旬攻占广东蕉岭、松口、饶平;第一军军长何应钦正好带着剩下一半的黄埔教导团由守转攻,旧军阀无法跟这批新受训的士气高昂的黄埔扩编军对战,12月9日,何应钦带军进占福州。

当初北伐军采取远交近攻战略,具体做法是:“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结果不肯救援吴佩孚的孙传芳反而被各个击破。吴佩孚败走郑州后,地盘是北自保定南至武胜关,吴佩孚东面、北面无去路,又处在南面北伐军和西面冯玉祥军的夹击之中,吴佩孚在河南不进、不退、不战、不和;而张作霖天天打电话给他,声称如果对付不了北伐军,不如让路奉军,并可让其指挥奉军,后忍不住的张作霖指挥奉军入豫,1927年3月17日,奉军占领郑州,吴佩孚只好率领随从卫队西行入川,投奔四川军阀杨森,这时候杨森已经易帜为国民革命军第20军,但没有落井下石,一边电告蒋介石准吴佩孚入川属于私谊不问政治,如有轨外行动自己负责。7月15日帅将领数十人兵舰穿巫峡接吴佩孚,吴佩孚在四川生活了五年,先后住过白帝城、万具、广安、大竹、绥定。1931年底,吴佩孚由四川入北京定居,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1938年底,日本欲吴佩孚出任北京绥靖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吴佩孚坚据,后拒汪精卫多次相邀,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在北平病逝

张作霖入关:
第一次北伐,在半年内,击溃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两大如日中天的军阀,国民党的统治区由两广扩大到湖南、湖北、江西和福建四省。同时冯玉祥也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带兵入潼关。此时半壁江山已经是北伐军天下,而吴佩孚孙传芳都被打垮,所以孙传芳北上归附奉系,2016年11月10日张作霖入关,被推为十五省推为总司令,来攻打南方和西北的国民军。

会攻南京
张作霖牵头联合组成安国军后,张作霖任总司令,孙传芳和张宗昌任副司令。计划以奉军一部入河南,促吴佩孚反攻湖北;孙传芳反攻江西;张宗昌率直鲁联军接防苏、皖北部,配合反攻鄂、赣。

这时,孙传芳收集残部8万余人,编为五个方面军部署在沪宁铁路(上海-南京)和沪杭铁路(上海-杭州)沿线,第一方面军对富春,第二方面军对于浅、昌化,第三方面军对临浦、诸暨,第四方面军对宁国、贵池,第五方面军对丽水、建德;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则于1927年1月上旬决定进军杭州、上海,会攻南京。蒋中正兼中央军总指挥,率江右军和江左军由赣、鄂沿长江两岸攻南京,何应钦为东路军总指挥,率第1、第14、第17、第19军和第26军自赣、闽分路入浙,夺取杭州、上海,助攻南京;。唐生智为西路军总指挥,率第8、第4、第9、第11军由鄂入豫,牵制北面之敌。结果是孙传芳的军队一败再败,败浙江、败安徽,败江苏,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南京成立政府。

1931年孙传芳隐居天津佛堂,拒绝冈村宁次邀请其做华北伪政府主席,1935年11月13日,孙传芳被施剑翘刺杀身亡。

宁汉分裂: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政府前,先是四.一二先同共产党决裂,然后4月18日后南京政府又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形成两个政府,史称宁汉分裂,7月15日武汉国民党中央通过取缔共产党案,8月1日,发生有名的南昌起义。

宁汉分裂后,武汉方将北伐军自郑州撤回湖北,南京也将精锐之师从徐州移往长江中上游防御,张宗昌孙传芳趁机夺回徐州。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为了使南京和武汉统一,逼蒋介石下野,1927年8月12日蒋介石辞职出南京,胡汉民也一怒随之离去。1927年12月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恢复蒋中正北伐军总司令的职务,12月11日成为众矢之的的汪精卫离沪出洋,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

第二次北伐
第二次北伐很简单,依旧是北伐军势如破竹,张宗昌溃败、孙传芳在北京宣布下野。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专列,伤重身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告北伐结束,国民党全国形式统一。

02
一、攘外必先安内:
200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意味着国民党首次全国形式统一。但是还有一些军阀以支援北伐名义可以继续享有权利,蒋介石急于统一与这些军阀谈判,最后结果是以委任状承认这些地方军阀半独立,换取他们对中央政府的承认。 这些军阀在自己辖区大兴现代化,如果跟南京政府没有冲突,他们就长期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见机行事不说,还与国民政府展开较量,所以近代史上叫这些为“新军阀”。

除此以外,国民党内部也派系倾轧,胡汉民和西山会议派代表右派,与以汪精卫为首的左派斗争激烈,手握军权的后起之秀蒋介石则是第三势力,但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低于胡汉民和汪精卫,蒋介石在南京新政府与胡汉民合作,推选胡汉民为立法院院长,把汪精卫等左派排除在外,左派就大肆抨击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原则和主张,并要求按1924年精神改组国民党,所以又称为改组派。并且1931年汪精卫又在广州成立了一个分裂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非常会议进行对抗。由此蒋汪在杭州会晤达成和解,1932年1月25日,孙科辞去行政院院长之位,留待汪精卫履职,而蒋介石则出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931年3月,蒋介石与胡汉民分道扬镳。

新军阀主要如下:
1、李宗仁和李济深为首的桂系,控制两广湖南和湖北一部分;
2、冯玉祥的国民军,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华北和西北省;
3、张学良的东北和热河;
4、阎锡山的山西,并且势力扩展到河北、绥远和察哈尔。

国民党统一后桂系的势力分布:广州为李济深、广西黄绍竑、武汉李宗仁、天津唐山是白崇禧,而湖南位于武汉广州之间,桂系欲将两广和武汉连城一片,暗中联系湖南师长何键,想拿掉湖南省府主席鲁涤平,于是蒋桂战争开始。
     
蒋桂战争1929.3.27至1929.6.24
1929年3月26日,蒋指责桂系威胁中央,下令讨伐,亲率3个军指向武汉,暗地收买桂系将领阵前倒戈,4月1日,何键通电拥蒋脱离桂系。2日,桂系李明瑞、杨腾辉于前线倒戈,桂军遂于3日晚放弃武汉,败逃鄂西。蒋介石策反很快把桂系在两湖的三个主力军搞垮。同时,也以收买离间手法,使桂系在冀东的4个军反水,又派人招抚桂军主力将领胡宗铎、陶钧、夏威,21日,胡、陶、夏同时通电下野出洋,部队听候改编,至此,桂系主力全部瓦解。

1929年5月5日,李宗仁在梧州通电组织“护党救国军”讨蒋,由白崇禧、黄绍竑率军分两路进攻广州。5月15日,何键军克桂林,随以主力进攻梧州。6月2日,攻陷梧州,至此广西被蒋军占领。12日,蒋介石命李明瑞、杨腾辉两师南下援粤围攻桂军,白崇禧、黄绍竑率军力战,屡遭败绩。24日,白、黄败逃越南。1929年6月,李宗仁通电下野,与白崇禧先逃往香港,后潜回广西,以图再起。蒋桂战争结束。

蒋冯战争 1929.5.16至1929.11.22
1929年3月,日本与南京郑腐签订撤出济南的协议,按协议,济南应由负责山东防务的西北军接收,而蒋介石则急令西北军不许接收济南,并通知日方,由中央军接收济南。蒋、冯矛盾激化。

1929年5月16日,西北军将领发出反蒋通电,推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西北路总司令”,并开始军事行动。17日,国民郑腐通电,指斥冯玉祥,随即下达讨伐令。19日,冯玉祥在陕西华阴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反蒋,而蒋介石已经暗中意图将西北军部将韩复榘、石友三策反,对韩复渠是许以河南省主席,石友三则被蒋许以重金收买。5月22日,韩复榘、石友三通电拥蒋,背叛冯玉祥。由于韩,石的倒戈,使西北军战败,冯玉祥为了保存实力,于27日发表下野通电。

随后,冯玉祥访山西,想拉拢阎锡山共同反蒋,而阎锡山表面对冯玉祥表示支持,并答应出兵共同反蒋,而暗中却和南京郑腐勾结。

冯玉祥令西北军各部公推宋哲元为总司令,孙良诚为前敌总指挥,后方由石敬亭负责,驻守西安。10月11日,全军分三路出发,与蒋军在河南东南部地区大战。10月25日,宋哲元至洛阳,下达总攻击令,随后南路军攻入鄂北地区,并向襄阳前进,武汉震动,与此同时,东路军孙良诚部也取得大胜,蒋军拼力反击,使双方进入胶着。

但此时阎锡山违背诺言,按兵不动,并于11月5日正式投蒋。孙良诚无奈为了等待援兵,实行缓兵之计假装要投降。而蒋军唐生智将计就计,除了诱以高官厚禄,还将消息故意泄露逼孙良诚就范。洛阳的宋哲元风闻此事,鉴于韩石的反叛,不由得不起疑心。于是将增援部队急速后撤。孙良诚孤军陷敌,不得不仓皇撤退。连失失登封和洛阳,囤积洛阳的大量军用物资不及抢运,陷于敌手。南路军见陇海路失利,也被迫后撤。11月下旬,各部陆续退回潼关,蒋军攻取了河南,反蒋之战失败。

中原大战 1930.5至1930.11
1930年1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商议当前大事,阎锡山反劝蒋介石跟自己一同下野,说是武力统一不易成功,应以“礼让为国”;蒋介石则口气坚硬,说以党国利益为依归,不顾成败利钝,为党戡乱为国除奸。 看到弄巧成拙,加上汪精卫劝他武力对蒋制裁,加上冯玉祥、与桂系李宗仁等不满军队被削,等同被蒋变相并吞,于是发生了整个民国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

1930年3月15日,晋军,西北军,桂系57名将领列出蒋介石六宗罪行,推举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及张学良为副司令。4月1日阎锡山、冯玉祥及李宗仁分别在太原、潼关、桂林宣布就职,惟张学良未表态。此战主要战场在中原地区,故称之为中原大战。反蒋联军以李宗仁的桂军为第一方面军,从广西出兵湖南,进攻武汉;冯玉祥的西北军为第二方面军,由河南经陇海、平汉路攻徐州,与桂系在武汉会师;阎锡山的晋军为第三方面军,由山东配合西北军取徐州,经津浦路进攻南京。

而蒋介石方面,面对号称30万兵力的反蒋联盟,则以德国顾问制定作战计划,在分析多方优劣后,建议蒋中正先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桂军,以解除夹击之胁,再打垮进攻山东的晋军,最后与河南主战场上的西北军决战。因此南京以韩复榘为第一军团,守黄河南岸,阻浦津路之晋军;中央军由刘峙指挥,为第二军团,守徐州。

5
月中旬战场可分为南北:北方主战场在河南,副战场在山东,分别沿平汉路、陇海路、津浦路三条铁路进行;南方战场主要在湖南的岳州、长沙一带,沿湘江进行。

南方战场上,桂军攻占了岳阳,蒋介石随后调动十九路军将桂军切断,与此同时,滇系领袖龙云电拥蒋介石,派滇军进攻广西,腹背受敌的广西军队北伐攻势只好草草收场,被迫撤回广西防御,并将滇军击败。

北方战场上,西北军攻取开封,并击退了蒋军的多次反击,7月,晋军发动曲阜包围战与蒋军在山东激烈攻守,使北方战场陷入僵持,南方战事结束后,蒋中正决定先自山东津浦线展开反攻,并自青岛发动登陆增援并反攻,至8月初,晋军全线溃败,阎锡山为挽回劣势出重金收买冯玉祥,支援武器补给请求西北军进攻徐州。而此时与中央军对抗的西北军已成强弩之末,冯玉祥决定搏命发动最后一击,将留守陕,甘,青的西北军全部调出,精锐尽出的西北军攻势猛烈,一度攻下归德等地,与蒋军大战,双方伤亡在20万人以上。由于西北军战力坚强,使蒋军士气大为低落,固守阵地,不敢再作出击的尝试,于是蒋介石急抽上官云相部由平汉线前来应援,并令平汉线积极反攻,借分西北军兵力,蒋并亲赴柳河车站督战,以振作士气,但蒋军被西北军截断,蒋军大败,损失巨大。

就当这关键时刻,答应支援西北军的阎锡山却断了西北军的补给,最终精疲力尽的西北军攻势受创,也无法得到晋军支持,结果西北军战败,蒋军在8月15日攻下济南,伤亡惨重的晋军撤出山东。至此战局逐渐明朗,但双方均以力尽,各方都试图拉拢观望隔岸观火的东北军。

阎锡山于北平组建新郑腐并就任主席,以委员拉拢张学良。而蒋介石运用各种手段,包括以高官和让出华北地盘相许和在财政和出兵华北的军费予以满足,争取到了张学良的支持,9月18日,张学良率东北军数万人入山海关,攻进北平。由于张学良的支持,胜败局势已定。最终10月,蒋军攻入了山西,陕西,张学良趁势大举接收冀东地区,并呼吁停战。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反蒋同盟即告瓦解。至此,中原大战结束。

红军崛起: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才算有了自己军队,而在1927年-1928年间,各红军队伍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都各自为战,苏维埃中央没有与各只队伍取得联系,而在1929年到1930年,趁国民党与新军阀打得不可开交时,红军迅速发展成数万之众,迅速遍布大江南北华中腹地,第一个根据地是江西湖南之间的井冈山,红军另一个根据地是湘鄂两区,红六军建立湘鄂边苏维埃区;此外,陕西北部、中部、广东东江和海南岛都有红军,但力量有限。到了1930年年初,红军人数为6万人之众。

中原大战国民党军开始围剿红军,1930年10月后鲁涤平带领十万第一次围剿,以及1931年4月何应钦带20万人第二次围剿,客观地说,南京政府能大败阎锡山和冯玉祥的数十万联军,唯独对数万红军无可奈何;1931年6月25日,蒋介石亲赴南昌部署,何应钦带30万大军第三次围剿,实际参战十三万人,这次大多是中央军了,一直到9月9日之前,被5万红军“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各击败国军东、西线一个师,缴获枪支一万只。但9月9日红军跟踪江西西调主力时,被蔡廷锴不防杀出、损失惨重,然而,就在此互有损伤当口,时值1931年9月18日,日军突袭沈阳,九一八事件发生,第三次围剿结束。

03

四、风雨欲来:

九一八之前的中日冲突:

济南事件:
1928年5月3日,向北平挺近的国民革命军在济南与日军发生了冲突,战斗持续了一星期,有数千中国军人伤亡,而被派去与日本人谈判的南京政府外交部长又被日军拘压,由此在南部和中部城市引发了示威运动,甚至还有全国范围的抵制日货,但蒋介石采取息事宁人做饭,与日军冲突的贺耀祖被撤职,并且禁止对日的示威运动,一直到4月28日日军撤走,济南事件解决。

万宝山事件:
因为日本人修铁路,有80万朝鲜人生活在中朝边境的中国一侧,按1909的协议禁止朝鲜人生活在中国非边境地区,日本领事馆经常鼓励朝鲜人向东北移民,而中国政府想组织,1931年九一八事件前,万宝山一家中国公司向中国农民租了地,然后转租给朝鲜人。当朝鲜人修几公里的灌溉渠时,中国和朝鲜的农民发生械斗,日本领事馆警察前来干涉,对人群开枪驱散人群,使得朝鲜人完成了工程。1931年7月13日上海总商会联合发起抵制日货运动,迅速蔓延全国,但国人流传蒋介石下令镇压抵货运动,而日本人则认为是南京政府阴谋,上海租界的日本海军攻击了抵货运动的纠察队,从此沿海城市中国人经常跟日本人发生冲突。

九一八之前的国内冲突:
1930年发生的中原大战,战斗主要发生在河南,但双方都伤亡惨重,阎锡山和冯玉祥大概伤亡15万人,南京政府伤亡了9万,战争的开支使得1931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借款21600万元,相当于政府总收入的30%。而且蒋介石胜利也不彻底,冯玉祥辞职了、阎锡山跑到大连,但他们手下依旧如故。张学良1930年带兵入关支持蒋介石,使得冯玉祥阎锡山觉得大势已去放弃抵抗,但蒋介石必须付给张学良和韩复渠大量金钱,而且张学良占据了天津、北平和河北省,为了占稳这些地方,张学良把12万军队驻扎关内。

政治上1932—1936间,胡汉民和“广州西南政权”也让蒋介石如芒在背,此外还有遍地蔓延的红色政权。

九一八事变:
日本炸死张作霖后,阻扰张学良东北易帜未果,时值中国刚经历八个月伤筋动骨的中原大战,而东北军入关后东北驻兵减弱,关东军觉得有机可乘,关东军擅自炸毁柳条沟铁轨,九一八事变爆发,整个东北在一百天内沦陷,数周之内日军推出溥仪,成为伪满国。

理论上关东军只有1.1万人,张学良有25万军队,沈阳兵工厂是中国最现代化的,空军还拥有60架飞机、4000挺机关炮。 但当时张学良军队有12万在关内控制着热河,在奉天和辽宁只有5万军队,在吉林只有6-8万军队,而且当时军队素质也无法跟训练有素的关东军相比,日军突然袭击而且集中优势兵力,而作为受方的张学良兵力部署分散,所以日军有局部兵力优势的。  同时本驻扎中苏边境的马占山却急行军赶到齐齐哈尔,阻成了1.8万人的联军,日军则飞机大炮支持下集结5000士兵,一直到1931年11月19日才占领齐齐哈尔。

但全国人民不是因为东北军的糟糕表现,而是愤怒不抵抗。全国各舆论都拿张学良和马占山对比。

九一八后的舆论压力:
九一八引燃了全国的舆论,最初是针对日本和张学良,然后因为南京政府拒绝跟日本断交,更别说是宣战了,大中学校和知识分子组织起来,按照五四运动模式,反对日本和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1931年9月20日,来自上海30多所大中院校代表组成全国学生抗日救亡联合会,一周之内,学生在南京进行游行和示威,当地团体也不断加入。

数以千计的学生在南京城内游行,冲击国民党机关,使得政府处于瘫痪状态,9月28日,一群愤怒的学生冲进外交部,打伤外交部长王正廷,警卫拒绝向学生开枪,在医院疗伤的王正廷愤而辞职。到了11月底,学生们占据火车车厢,纷纷北平上海天津赶到南京示威,使得南京城瘫痪。学生与警察发生了冲突,并且很多人受了伤。南京政府采取暴力手法镇压了学生运动,将16600学生递解出南京,并且逮捕多人,从此蒋介石的不抵抗和独裁成了舆论和媒体日常的话题。

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18日川岛芳子唆使5名日本人和信徒去三友实业社总厂去挑衅生事,造成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3月3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停战谈判期间朝鲜人尹奉吉在暗杀大王王亚樵的指使下炸死日本陆军大将、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官白川义则

攘外必先安内:
而处于日本和国内舆论压力下的蒋介石,1932年抛出了“攘外必先安内”论调,并于1932年12月发动了第四次围剿,1933年9月25日发动了第五次围剿,蒋介石这种政策被国内舆论更加激烈的声讨,并且,因为**的巨额开支加上主张坚决抗日,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怒辞职。1932年8月行政院长汪精卫也跟着辞职。

抵制日货运动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进行了有力挑战,1931年10月-1932年五月,日本对长江流域的出口降到上一年度的75%。

新危机:塘沽协定:
1933年1月1日,日本向山海关发动攻击,张学良手下第9旅9000人,面对3000日军和9架飞机,奋战三天,伤亡数百宣告不敌,随即中国军队在长城一线防御,张学良向南京求援,但蒋介石不愿放弃江西的剿共,仅仅杨杰将军代表中央政府到前线,又派宋子文去承德回见张学良,二人显示了抵抗的决心,电告日内瓦的国联,宣布热河抵抗到底,1933年2月,日军发动对热河的进攻,中国军队一接触就溃败,一个星期之内,整个热河省就沦陷。1933年3月,喜峰口的宋哲元的部队抵抗了一个月,甚至罗文峪在3月16-18日打退了日本进攻,但坚持到4月初失守。长城抗战进行至5月中旬时,蒋介石签定了

“塘沽停战协定”
塘沽停战协定”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因为协定没有时间限制,虽然设立了停火线,但是中国同意在停火线以北不从事敌意行动,南京政府永久回避了武力收复失地。来自粤系和冯玉祥都严厉谴责这个协定。舆论界也纷纷用“失败”和“投降”给这协议定性。从此各大媒体掀起一股斥责蒋介石的风潮。把这协定视为卖国条约。

而蒋介石一直的观点是“一切枝节问题当为最大之忍耐,复以不侵犯主权为 限度,谋各友邦之政治协调;以互惠平等为原则,谋各友邦之经济合作。否则即当听命党国下最后之决心,……和平未到完全绝望之时,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亦绝不轻言牺牲”

何梅协定:
塘沽协定后,尽管全国性的反日情绪高涨,但是国民党驱散抗日团体,开除或逮捕进步学生教授,抵抗日货受到压制,还实行新闻检查制度,以防止报刊杂志有任何触怒日本的内容,所以在1932-1935年间,反日的舆论被压制。而南京政府为争取时间,再三对日本退让。

但随着蓝衣社的兴起,1935年日本在华北蓄意制造一系列危机,逼国民党让步,1935年6月10日日本照会何应钦,让河北省政府从北平迁到保定,并且河北境内禁止任何反日行动尤其是蓝衣社行为,这份谅解备忘录,就是被国人所说的《何梅协定》。而作为协定的一部分,1935年6月蒋介石发布了《敦睦邦交令》,这项法令禁止反日活动。

全国救亡运动:
1935年底,拖而未决的华北危机引燃了抗议的潮流,但新闻管制下民国已经30年的共和和出版言论自由的习惯,越是压制越是孕育着反弹。报人无不以报馆被关为荣,文人无不以被关为荣。

1926年10月邹韬奋担负《生活》编辑,到了1933年,《生活》周刊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刊物,一跃发展成为“风行海内外,深入穷乡僻壤的有着很大影响的刊物”;发行量最高达到15.5万份,“创造了当时期刊发行的新纪录”1933年邹韬奋被逼离开中国,《生活》也被查封,《生活》被关后,它的继承者《新生》在杜重远的带领下,观众继续支持。但是由于《新生》评论了日本天皇,南京政府有对《新生》停刊,并逮捕杜重远。

邹韬奋听说后又回国创办了《大众生活》,并且“一.二九”运动期间杂志已经很有影响力。1935年12月无数救亡组织在上海和全国建立起来,这些后来合并成立全国性的联合会组织把学生、知识分子和职业工人联合到一起,运动野火一样蔓延开来,远远超过南京政府控制。救国会领袖为邹韬奋、章乃器、陶行知、王造时和沈钧儒。

全国救亡运动激怒蒋介石,南京政府能压制又不想引燃民众舆论哗变,1936年蒋介石警告这场运动被共产党控制,蒋介石想通过杜月笙把邹韬奋诱导南京逮捕,戴笠也作保。但是邹韬奋已经发现蒋介石想把他软禁在南京,蒋介石只好查封《大众生活》,而在最后一期《大众生活》邹韬奋说出了自己和刊物被迫害,然后观众又随着转到下一份刊物《永生》

福建反叛:
在1927-1937抗战前十年间,至少发生过27起反叛,而1930年后,最大影响的是1933-1834年的蔡廷锴的福建事变。福建事变以后,西南也从1935年6月1日到9月中旬持续了三个月。

04
五、蓝衣社:
蓝衣社是黄埔四期学生腾杰发起的,当初万宝山事件时他刚好毕业。所以蓝衣社最初是一个黄埔军校学生领导的、秘密的、有高度组织纪律的团体。


九一八后何应钦的秘书刘建群写了一篇87页的报告《对改革国民党的一点意见》大致内容是国民党不再是一个革命的组织,无法再取得桌有意义的工作,建议在保留国民党原有机构前提下,国民党内部建立一个有牺牲精神的卓有成效的组织,这个说法跟蓝衣社一拍即合。


1931年蒋介石下野后。筹划了蓝衣社的筹办,1932年4月蓝衣社组织正式成立,发起人以十三太保自称,其中包括有戴笠和康泽。蓝衣社的工作,可分为:调查(情报)、行动(监视、禁锢以及暗杀)、组训、筹款四大类。在华北抗日影响很大:东北义勇军的首领马占山是蓝衣社护送去外蒙古,从而保留了东北抗日力量的火种。蓝衣社还在长城与日寇血战自己损失惨重。江南的忠义救国军也是蓝衣社领导的。


蓝衣社崇尚法西斯主义,主张以暴制暴,矛头不仅对准日本人、共产党人,所有被视为对道德和文化衰弱负有责任的人都在打击对象,蓝衣社的上层组织,塔尖为会长,这个职位由蒋介石担任,实际管理由干事会负责,干事会有17名干事和9名替补干事组成。而真正的核心为五人常务干事会,由一人兼任执行书记,执行书记由蒋介石指定。


蓝衣会中层机构:到了1935年有是个分会,分会所辖会员300到1600不等,拿南京分会为例,第一分会有1600人组成,编成三个分会,第一分会693人,大部分是政府官员,第二、第三分会基本大学省组成,人数分别为533和356人。


谁也没有想到以后蓝衣会几乎控制了国民党的政训和党的组织,不仅军队,政府和学校中的政训工作都在蓝衣会的掌握之中。1934年,南京政府的国民军事训练委员会组成,主要目标是训练1200万的民兵,次要目标是使大多数国人军事化,该委员会13名执行委员中虽然只有6名是

蓝衣会的,但是绝大部分中下级都是秘密组织成员,训练会实权几乎完全控制在蓝衣会手中。

蓝衣社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日本人后来《何梅协定》中把蓝衣会列入条款中。1938年春,蒋介石解散蓝衣会,解散后蒋介石把蓝衣会留下的一部分人交给戴笠,成立军统。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在西安发动“兵谏”,从而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14 19:12 |只看该作者
民国史(4)抗战和崩溃(1937-1945)

01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一、以空间换时间
——“这是标志着我们作战从防御转向进攻的转折点,它还标志着战争趋势变化的开始,它不应该被错误地理解为一次军事的失利或退却”——蒋介石。


谁也料不到这段话是蒋介石在武汉会战失败后,以伤亡40万官兵的代价,换取10万日军伤亡的武汉会战之后,居然兴高采烈地说着这番话,估计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蒋介石,要么是强作镇静,要么就是神经病。


事实上,历史的人物总是有他的远见卓识之处,也正象蒋介石所说的那样,自从1938年10月武汉和广州相继失守之后,从那时一直到1944年的五六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版图以及战线,就基本按当时的线路凝固住了,武汉会战最大的成果就是掩护了从南京撤回的政府机关以及中原的大量物资进入了四川,国民党与日本军队在历经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之后,一下子双方都消耗得筋疲力竭,这也使得国民党在随后的几年里,利用四川和重庆的地势,牢牢地与日本人对峙住了。


然而蒋介石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想的,从平津会战一直到淞沪会战,蒋介石的想法都是寸土必争的,结果淞沪会战一站中,中央军的精锐尽出,包括所有德式装备和训练的最精锐的4个师,全部在淞沪会战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德式装备精锐部队荡然无存、国民党损失了24万,其中中央军损失了60%,其中三分之二的黄埔精英也在此一战中阵亡。  淞沪会战日军死伤人数仅仅是4万。


02
二、中央军与地方:

——“嗟我将士,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保我平等,还我自由。实行主义,牺牲个人。有进无退,革命精神。嗟我将士,同心同德。毋忘耻辱,毋惮艰辛。毋惜尔死,毋钭尔生。壮烈之死,荣于偷生。嗟我将士,保此国家。嗟我将士,保此人民。”——北伐誓词


要不是蒋介石,阎锡山、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龙云、刘湘这些桀骜不驯的地头蛇,谁能制服?  要知到从辛亥革命的1912年间到1828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前的16年间,清政府退位后,居然有13位总统,46届内阁40多个大派系军阀割据,这大派系下的小派系更更不计其数,这些军阀互相勾结又互相倾轧,个个反复无常,光死于非命的大军阀都20多个 。

一直到现在,我们现在冷静下来学历史的专家,到现在都没理清军阀合纵和连横的脉路,而当时蒋介石就面临一个选择,对各大小派系军阀,要一拍脑袋就定下是拉拢还是剿灭,所以历史上的人物绝对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胜任的,那些象我们这样自负的,在战争年代早就随着第一轮的枪弹给当历史微不足道的填充物了。


抗战时,蒋介石连名义上的统一都还没有做到,更别提给他时间消化这些桀骜不驯随时翻脸的军阀了。就像以前电影中蒋介石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恩威并施”。 而蒋介石对黄埔的嫡系和军阀的支系区别待之也在情理之中。


淞沪之战中央军的惨重伤亡,使得蒋介石在指挥各军阀的地方部队上失去了底气,好在各路军阀大多在外地的面前表现出了顾全大局的大气,但蒋介石与地方军阀的冲突却从未停止。 蒋介石同时也改变了战略,一是有意利用地方军阀的部队与日本人火并,让他们彼此消耗;二是明白了与日本现代化军队阵地战是行不通,提出了“以空间换时间”,蒋介石说:“即时我们丢了关内18个省中的15个省,只要四川、贵州、云南在我们的控制下,我们就一定能打败敌人,收复全部领土。”也确实如此,抗日中没有失守的省份是:陕、甘、宁、青、川、藏、新,另外云南怒江以西沦陷,贵州方面日军攻到独山。


最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7月,一支由4万多名“陕西冷娃”组成的队伍夜渡黄河,开进了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位于黄河北岸的中条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百余里山脉,这支国民党杂牌陕军在中条山阻挡了日军三年,以伤亡2万的代价打退了日本人13次围剿,保住了陕甘宁青新5个省,要不然,抗战就会只有四川和西藏两个地区没有沦陷,也太丢人了。

四川军阀头目刘湘在南京失守之后,极力反感中央军进川,曾经与山东总督韩复渠密谋反对蒋介石入川,但在武汉会战之际,刘湘却以异常高的姿态抱病带领30万的川兵参加武汉会战,并以自己亲自出川打消蒋介石的顾虑,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   


而与刘湘密谋的韩复渠,本来在山东负责拦截日军越渡黄河的重任,由于韩复渠部队没有重型武器,特要求战区总指挥冯玉祥给30门大炮摆在黄河岸,当时大炮已经就位后,由于蒋介石对韩的不放心,把这30门大炮调走。这一举措,使得韩复渠认定蒋介石有意借日本人消耗自己,就一纸命令,丢掉天险,要知道陕西之所以没有沦陷,就与黄河天险有着密切的关系,随后韩复渠没怎么抵抗就失去了山东,结果蒋在河南诱捕,并除去。  


山西的阎锡山,主要精力放在了防范我党的势力扩张上,所以他眼中的头号敌人是我党,第二号敌人是蒋介石的中央军,第三号敌人才是日本人,而且与日本也一直进行着交易和互相利用;


众所周知,抗战的外来援助主要是通过云南的滇缅公路,当时控制云南的军阀是龙云,这些军阀大多数在民族大义上还是有大节的,当初蒋介石拿不准云南土霸王龙云在抗战中的立场,结果试探之下,龙云就好不犹豫地与1938年1月就派出三个师的兵力开赴抗战前线。

随着战事的变化,云南成了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后,蒋介石就不断地向渗入,就引起了龙云与蒋介石的摩擦,在此之前,云南是没有中央军驻军、自己发行货币、自己掌管税收,被蒋介石用经济渗透的方式,用中央政府的法币冲垮了云南的自己货币,然后一点点驻如中央军、发展特务网络,在抗战刚结束时候,用武力的方式拿下了龙云。而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之后,以广西军阀李济深倒蒋的内耗也达到高潮。


03
三、外援与军力

——“当日本在1937年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时,各国军事专家都认为中国毫无希望可言。但是,当日本不可能像它宣扬的那样使中国屈膝时,全世界就对这种现象感到宽慰,又改口宣称他们过高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力量。请大家不要忘记,在四年半的时间里,只有中国孤军奋战,单独抗击着日本全面的凶残暴虐。在中国人经过五年半的抵抗之后,确信应该“宁可光荣冒险,不愿屈辱认输! ”——宋美龄


我们要记住1943年2月18日宋美龄向美国众议院发表的演说,因为这次演说才彻底打动了美国的国民,这时候美国的援助才真正向中国敞开,而在1940年以前,蒋介石全部的援助就是靠与德国的互相贸易而换得,美国克伟林有一本这方面最好的专著《德国与中华民国》,这本书不仅是最好的民国时期中德关系史,也是蒋介石争取外援的悲哀史,因为一直到1940年,德国已经基本抛弃了中国,蒋介石一边虚张声势用靠德国施压,而争取美援,真正的美援是珍珠港后,尤其宋美龄这段演讲打动了事不关己的美国国民的心。


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国际军援,简单地说,就是:1938年以前靠德国,1941年以前靠苏联,1942年以后靠美援。

在争取外援上,1937年,1939年和1941年是三个关键年份,在918之后一直到1937年间,国民政府主要靠的是对德贸易(主要钨矿)交换军火,早在1934年以前德国就帮助民国政府参与好几个省的现代化兵工厂,1934年赛克特接替了俞大为就任兵工署长之职,拟定一个“创建一个适应18个机械化师所需要的军事工业”,1935年汉阳兵工厂开始生产“中正式步枪”,实际就是毛瑟98的改版,1838年在湖南株洲开始生产20毫米、37毫米、75毫米和100毫米的大炮和炮弹。与此同时民国政府还整编制购买军火,然后由法肯豪顾问团帮助训练和整编了30万人,其中8万人的精锐“德械师”, 从步枪坦克到钢盔全盘德国装备并从中央军力再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淞沪会战上了一半全部打没了)。


到了1937年,中国成了德国欧洲以外的第三大贸易国,1938年年初中德关系强烈的支持者——德国防部长布德隆被希特勒撤职意味着中国关系的逆转,1938年4月28日,格林下令禁止对华运送战争物资,1938年-1939年间,中德贸易额下降了一半,1940年德国对华出口再度猛降。直至1941年7月1日德国承认了汪精卫政权后,第二天重庆政府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同年12月9号美国对日宣战后,1941年12月9号中国宣布对德作战。


与德国逐步从蜜月期走向决裂之时,蒋介石与苏联开始处于蜜月期,1937年,苏联开始向中国输送各类专家和飞行员,并在兰州建立空军基地,我们想不到在武汉会战中对中国最大支持的不是美国,而恰恰是苏联:在武汉会战中空中较量主要靠苏联的2000多飞行员,还有82辆T-26型坦克也起了很大作用。1937和1938年,苏联各支持中国5000万美元的援助,1939年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年利率为3%),到1939年止,共给了国民党1000架飞机和2000飞行员。1941年,苏联志愿飞行员就应召回国,1942年2月,苏联政府下令从中国召回了全体苏军顾问。


苏联在抗战中与国民党和我党其实是“一只脚踏两条船”贯彻始终,一方面本来孙中山就是联俄联共辅助农工,在日本投降后对于交付蒋介石还是我党的左右从头到尾的犹豫和摇摆。最终使得关东军留下的可以装备几十万军队的军火留给了我党,而把大城市留给国民党,同时又在交接上迷惑国民党,后来占地理优势的共产党迅速占领东三省的农村,这些摇摆都对最后国民党的失利起决定作用。


再看看同时国际上对中国的援助:西方对华在1940年以前国际上总援助是2.635亿美元,其中美国提供了1.2亿美元用于购买非军需物品,5000万用于稳定货币,而英国和法国分别提供了7850万美元和1500万美元,美国正式对华的援助要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后,在此之前,美国一直想撇开与日本直接冲突。


1939年美国商务条约终止前,美国是日本主要的丝绸买主以及石油、废铁和汽车零部件的主要供应者,满足日本40%的金属、纸张和棉花的需求。正式的军援开始是1940年罗斯福通过的租借法案,使得此法案通过的2600万美元军事物资在1941才运送中国,自1941底以后美国的军援陆续开始到来,从而代替了德俄,成为1941后唯一的对话主要的经援者。


美国飞虎队是1941年8月在昆明成立。


04
四、蒋介石的溃败:
我个人觉得,蒋介石溃败的原因有三:第一、没来及对军阀的改造;第二、舆论宣传太落后;第三、制止不了系统的腐败;


舆论失败:
袁世凯之后,民国政治制度大体是责任内阁制,而国民党本来委员合议制,1928年国民党试行五院制,而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国防最高委员会取代了国民党的中政会,成为全国最高政治指导与国防决策的机构,集党、政、军与一体;


虽然便于了战时管理,但从民主制度上,也是走向倒退,这也是蒋介石被诟病最多的地方,而那时候,延安的民主制度,就如一股小清新,所以无论学潮还是学者的进步思想,都以倾向延安为先进,同时以批判蒋介石为荣。


同时在舆论宣传上,我党先天器重,人才济济,并且全党统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便明确规定:“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对比国民党,孙中山之后,如何诠释三民主义都是一个问题,对三民主义的解读都分无数派系:戴季陶《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代表了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甘乃光的《孙文主义之理论与实际》代表左派观点;其他还有胡汉民的《三民主义连环性》、改组派周佛海的《三民主义之理论的体系》以及蒋介石的《国父遗教概要》;


国民党在抗战的同时,蒋介石的独裁和国民党腐败都是舆论界大肆抨击的主流,国民党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在1947年的一份报告中坦言:“两年以来国际舆论对我政府时肆抨击,美国舆论界除少数报纸杂志以外,无论左倾右倾,或东部西部,几异口同声诬我政府为不民主,贪污与无能……凡此现象之产生,共军宣传固为其主要原因,而我积极具体宣传材料之贫乏,亦不能辞其咎”.


就连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8年也这样向国务卿马歇尔汇报:“我们往往发现,事实是国民政府的宣传很少被大部分公众舆论相信,而由中共散布的宣传通常毫不置疑地便被接受”。


国民党腐败问题:
1939年以前,抵抗是以惨烈和英勇为主,但1939年相持阶段以后,尤其是1941年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到了高潮,士气也一落千丈,大批出现倒戈、溃逃和逃兵现象;而1945年后,接收日本投降后移交的物资时,腐败到了天怒人怨地步。


一方面,蒋介石在抗战前只完成了对军阀的形式上统一,还没来及“消化”,就被迫打了一场抗战,面对系统性的腐败,在拉拢政策优先前提,没有一个完备的中央控制体系。


同时,蒋介石对亲友的腐败也太宽容。比如蒋经国想在上海拿杜月笙开刀,派刀斧手和媒体对准杜月笙囤积物资的仓库,但立即杜月笙把宋子文仓库地址捅回来作为交易。


蒋介石所倚仗的就是自己黄埔军校和陆军学校的学生,可是那些匆促毕业的军官,大多也只是接受了几个月的军事培训,就作为蒋介石的嫡系,安插到部队的各基层岗位去控制军队,不管是40年前的德国军事顾问还是40年后的美军军事顾问,丢提出来这些人军事素质太差,但蒋介石并没有其他选择,部队还是忠诚最重要。即使这样,黄埔系的在北伐和抗战中损失大半。


而蒋介石把主要军援以及供给都给了自己嫡系的部队,对地方军队是异常的小气,地方军队不仅仅是武器装备低劣,二是面临营养不良和饥饿带来的非战斗减员,1945年美国就发现国民党第15军的士兵也只是在一英里的急行军后,就有大批的士兵因衰竭而死亡,为了补充兵员,就四处抓壮丁。


而这些国民党新兵在没有赶到部队编制以前,为了避免逃跑,走路时候都是用绳子串一串,在睡觉时候,这些人脱光了衣服谁中间,四周则是押解的士兵,而且这些人沿途没多少食物和饮水,都喝路边的污水,大量人因为痢疾和疾病死去,据保守估计,新兵这种沿途死亡居然有100万之众,国民党在战斗中也不珍惜人命,往往一个班接一个班对日军碉堡发起自杀般的攻击,支援部队往往会冷漠地看着前面的士兵一队队倒下,然后轮到自己了,再同样上前努力,八年抗战中国民党士兵的伤亡率居然是23%。


黄埔嫡系部队还好,但地方部队往往在溃败了四处扰民,在豫中会战时期,汤恩伯部队被日军打败溃退时候,由于对当地农民骚扰太甚,当地农民居然一起起来用农具和菜刀等,居然把汤恩伯部队中的5万人给缴械,还杀死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也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了这支军队根本缺乏战斗力。 所以我们屡屡看到抗战中十倍于敌人的军队经常被打得抱头鼠窜,想想5万军队居然被自发的农民给缴械,就能理解了。


抗战时期,各军阀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但抗战目标结束了,这些由于爱国而凝结起来的战线,在松口气的情形下,一夜间就土崩瓦解了,所以国民党这么快、这么多的军队的优势输了,根本原因是那些疲惫而没有信仰的军队,在猛然失去一个目标后,这种失落是毁灭性的。  而在我党对国民党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中,其决定嘴用的恰恰是国民党不屑而扔掉的30万伪军,而这些伪军在被收编后,以先进的政治工作模式,在短时间内就把这支队伍打造成了一支亢奋的有战斗力的军队。


民国史推荐:
1912-1917制度史: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李剑农
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美] 齐锡生
军绅政权  陈志让
国会现场:1911-1928 叶曙明

1912-1917军阀史:
北洋军阀史话 [台]丁中江
流产的革命:1927-1937 [美] 易劳逸
吴佩孚传 陶菊隐

1927-1937国民党时代
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1931-1937)[美]柯博文
毁灭的种子:1927-1937 [美] 易劳逸

近代史推荐:
中国现代史[台]张玉法
近代中国史纲[台]郭廷以
中国近代史 [美] 徐中约
追寻现代中国[美]史景迁
中国近代史 陈恭禄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14 23: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路窕窕 于 2020-11-14 23:42 编辑

这都是镇殿之宝贴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14 23:45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朝代更替,特朗普胜选、英国脱欧一样,是群众的审美疲劳造成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15 07:18 |只看该作者
青蛙研究这些很有一套
@红尘墨白 ,可以拉畅侃那几位研究军史的大神过来跟青蛙切磋切磋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15 07:30 |只看该作者
那时候才子佳人也很像样儿。军权时代,大概文人没了太多仕途上的幻想,专心到学问和文化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15 11:09 |只看该作者
路不拾猫 发表于 2020-11-15 07:18
青蛙研究这些很有一套
@红尘墨白 ,可以拉畅侃那几位研究军史的大神过来跟青蛙切磋切磋

他们年龄一大把了,都不会轻易动的,再动估计就不玩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15 11:33 |只看该作者
红尘墨白 发表于 2020-11-15 11:09
他们年龄一大把了,都不会轻易动的,再动估计就不玩了~

是吗,红袖也有年纪一大把的人,都还上蹿下跳,骂人比小孩都骂的狠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15 11: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路不拾猫 发表于 2020-11-15 11:33
是吗,红袖也有年纪一大把的人,都还上蹿下跳,骂人比小孩都骂的狠呢

几年前在搜狐玩劲还很足,你是没见识过他们骂人,如今,在世外桃源已经修炼得消减了戾气,只是跟几个老哥们儿随意地聊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掺和别的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15 11:52 |只看该作者
红尘墨白 发表于 2020-11-15 11:49
几年前在搜狐玩劲还很足,你是没见识过他们骂人,如今,在世外桃源已经修炼得消减了戾气,只是跟几个老哥 ...

嗯,这也很好,静悟了,心也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15 21:1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的我头晕眼花。明天再看一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15 21:29 |只看该作者
鱼小溅 发表于 2020-11-15 07:30
那时候才子佳人也很像样儿。军权时代,大概文人没了太多仕途上的幻想,专心到学问和文化上来~

民国时期确实人才百出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15 21:31 |只看该作者
路不拾猫 发表于 2020-11-15 07:18
青蛙研究这些很有一套
@红尘墨白 ,可以拉畅侃那几位研究军史的大神过来跟青蛙切磋切磋

我主要研究民国和宋,有心写部通史,既不愿太浮夸语言,又不能写得这么正式和枯燥,因为文笔问题没写,不然,我三五个月到半年可以写出。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15 21:32 |只看该作者
红尘墨白 发表于 2020-11-15 11:49
几年前在搜狐玩劲还很足,你是没见识过他们骂人,如今,在世外桃源已经修炼得消减了戾气,只是跟几个老哥 ...

那一代有意思的人逐步淡出网络,世界之悲哀啊,十年前网络黄金时段后悔没到处看看,结识这些高手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15 21:35 |只看该作者
有期啊 发表于 2020-11-15 21:10
看的我头晕眼花。明天再看一遍

前两篇都是讲典型民国时期,第一篇偏政治,第二篇偏军事。第三篇一反以前从北方政权角度写,从南方政权角度写。
这一咏三叹还时间衔接是我独特发明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16 09:2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大部头啊。先顶一下,回头细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16 10:28 |只看该作者
五十学易 发表于 2020-11-16 09:21
大部头啊。先顶一下,回头细看。

我一写历史,就太严肃了。
我都是尽量把所有大事件的知识点,讲义一样浓缩,基本看了我这版本,民国史上所有要掌握的都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16 11:09 |只看该作者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0-11-16 10:28
我一写历史,就太严肃了。
我都是尽量把所有大事件的知识点,讲义一样浓缩,基本看了我这版本,民国史上 ...

我民国史这块短板,有你这帖子,省事多了。有时间好好来学习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1-17 09:43 |只看该作者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0-11-16 10:28
我一写历史,就太严肃了。
我都是尽量把所有大事件的知识点,讲义一样浓缩,基本看了我这版本,民国史上 ...

提升了这板块的厚度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17 12: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尘墨白 于 2020-11-17 16:15 编辑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0-11-15 21:32
那一代有意思的人逐步淡出网络,世界之悲哀啊,十年前网络黄金时段后悔没到处看看,结识这些高手了。


你也是高手,现在认识也不迟,你们应该能碰撞出火花:)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17 12: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红尘墨白 于 2020-11-17 16:14 编辑
小谢青蛙 发表于 2020-11-15 21:31
我主要研究民国和宋,有心写部通史,既不愿太浮夸语言,又不能写得这么正式和枯燥,因为文笔问题没写,不 ...


写这些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的人比较浮躁,能耐心了解的人不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17 16:06 |只看该作者
看了半天,才看了第一段。挺好看。
王士珍原来这么有性格,好玩。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