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陶陶然然 于 2020-10-25 20:02 编辑
第一章 翩翩燕 网络时代,诗歌创作情形大变。以前闭门苦吟的诗人们,突然找到了可以尽情发表、尽情交流的地方,于是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在这个平台上,众多诗歌论坛如雨后春笋,而诗人们以诗为马扬鞭驰骋。 翩翩燕便是其中一位好驰骋的诗者。在热闹非凡的诗歌后花园里,口语诗与抒情诗互相争论,民间写作与学院派针锋相对,而翩翩燕却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吮吸着各流派的技巧,却一反时下大行其道的解构主义、冷抒情,走的是传统的,古典的,又结合现代的意象派诗路,偏重以传统的象征手法,直接到中国古代的诗歌里寻养料,撷取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流水、月光、桃花、雨雪等来构建诗歌的骨骼,最终结出一朵朵精致的花。 让诗飞扬是翩翩燕诗创作的一贯主张。深入他的诗歌内核,发现他主要用以下三大元素来结构自己的世界: 其一,意境美。翩翩燕的诗很注意对意境的塑造,读他的诗往往能让人感觉置身江南水乡,随处小桥流水,诗里传达出的是对美好感情的召唤,比如《雪,下在三月的屋檐下》,诗人通过很细仔的描写:“雪就这样的到来 /铺在张开的枝桠,铺在初绽的花上 /漫过我的眼眸,顺着指尖,轻盈的来 ”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结句,用了古诗惯用的手法——时空与具象的巧妙转换来营造温馨意境:“今夜,在三月的屋檐下 /看漫天的雪,温暖地将时间覆盖 ”他塑意境的另一种手法是通过语言。比如在《挽秋》里,作者运用了很多出彩的词语把对秋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二,画面美。翩翩燕的诗很多都是通过对一个个场景的描述来进行表达,有很强的画面感。他的田园诗大多具有这种特性,像《与一条公路的对峙》:“站在一个恰巧的位置上,我看见 /一条河从乡下流向城市,一条路 /从城里驰过田野 /河那边的城市渐渐灿烂,灯火辉煌 /而我的身后 /大片大片的麦地陷入沉寂”,几乎把一个图片很真实地传达了过来。还有一首短诗《月下>》“有风停在树梢 /有月打碎在溪河里 /有一只等待到夜半的猫 /静静地伏在屋檐上 ”,纯粹用对画面的勾连拼贴(不是拼凑)来寄托夜半的孤寂。 其三,音律美。读多了翩翩燕的诗,会发现很多诗能朗朗上口。比如《挽秋》通过比较整齐的韵律,使语言显得缠绵多情。全诗大至押en韵,然后又两两押韵,使全诗的韵律和谐整饬。
我想留住夕阳下的脚步 当牛羊归栏,老树昏鸦 溪流倒映着你的韵华
我想扶着你盈盈的腰 你的臂弯,吮吸那凉凉的夜色 这时沉睡的村庄,躺成丰腴的女人
然后,一起入梦 梦里,我将挽住你长长的发 你的叹息,在收割后的田野上奔跑
我想停栖在野渡边的一丛菊花里 挽住你的温暖和飞扬的果实 当大风刮过房顶 顺着十根指尖,你将依次开放
中国诗歌学会弦意先生在《<有风吹着就好>----兼谈新颖修辞手法之二(排比)》中评《挽秋》“排比修辞也成为整首诗歌的结构支架,呈现出另一种行吟味道。这首诗歌按照传统的方法运用排比修辞,但由于结合拟人修辞,语言精心雕琢,且第三节进行了句法变化,整首诗歌摆脱了排比枯燥的弱点,散发温婉的诗意。”
又如《江南》:
一曲渔歌唱晚,摇成我梦里江南
谁的歌在唱,谁的桨在摇 摇过一段烟雨迷蒙的水乡,就是那斑驳的外婆桥 桥头的阿娇,穿着花棉袄
一朵悄悄绽开的水花,仿佛是一次无言的倾诉 伫立在水湄,故事一圈圈的弥漫 思念解开了缆绳,去穿越今夜的忧伤
摇呀摇,摇过一条潮湿的时光 船尾的阿娇,丢下了红手绢 素手掬给我半个江南,月光一样的幽蓝
全诗通过en和ao的间杂交叉,使整首带上童谣的风格,而又摇曳多姿。
纵观翩翩燕的诗路历程,一言以蔽之,是呈现出曲折向上的态势。若把“今年”与“去年及以前”分为两部分,那么,去年及以前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上文一再提及的《挽秋》了。该诗文采飞扬,但是它很缥缈,就像秋天的一缕若有若无的流云。它省略了很多基础性的根系,把美好的情思提纯成这样的诗,形成它唯美的风格。从去年到今年,从《挽秋》到《在一朵花里休息》再到《外婆桥》、《今夜》等等,作者一直在寻找诗的根基,寻找诗的落脚点。 诗歌需要飞扬,但诗歌更需要形而下的泥土,有时候,诗歌该在哪块土地上扎根,比诗歌的灵感更重要。灵感往往是诗眼之所在,它让一首诗吮吸尽所有的意象,让诗的境界在霎间得到提升;然而,诗的切入点,诗的最终归宿,它该在哪里落定,却是诗的生命所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它是所有技巧的安身之所。 有时候,寻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甚至让人停止创作。通过阅读今年翩翩燕的一系列作品,发现作者对原生态的观注,对农村、对大地的歌颂渐渐走出了纯抒情的阶段。这是个可喜的现象。比较典型的《越来越近的阳光》。
雨水过后 在乡村,大片的田野上 阳光开始奔跑
庄稼都踮起脚尖,我的兄弟从清晨荷锄出发 一个约会淌过了那条湍急的溪流
当阳光到达树梢的时候 收起我犹疑的雨具,在自家的院子里 女人翻晒着春天的情事
越来越近的,还有初解风情的蝉鸣 在爬过墙来的藤蔓下
这首诗以农村生活为依据,对意象与意境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乡村及农事的熟悉,甫入笔即状物移景地展现一处有“雨水”、“田野”、“庄稼”、“荷锄”、“溪流”、“阳光到达树梢”,还有“初解风情的蝉鸣”。通过这些景致的描绘,意味在僻静的山村,已经是春意盎然。诗人描述的是一幅田园风光,越来越接近阳光的农村已经是充满了希望。同时又通过对“女人翻晒着春天的情事”,让诗注入一种很温馨浪漫的情感,照射出作者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最后提一下翩翩燕的散文创作,有人说过,一个诗人往往会是很好的散文家。翩翩燕的散文,就与诗歌写作风格接近,散淡、优美、自然。写作的题材主要是生活随感与性灵散文,其中典型的是《相伴寨寮溪》。在优美的描述中,泛着淡淡的哀愁。每篇散文都有作者极力营造的气场,在这个场里,你可以感觉到作者的欢喜和忧愁。遗憾的是在题材上眼界狭小,对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即或关注到了,力度也不够。如果一味追求性灵,必将像较后期的林语堂,但以生花妙笔掩饰事实上的虚弱,终把路子越走越窄。这个问题在翩翩燕的诗歌中显得不那么突出,但这纯粹是文体差异造成的。长此以往,也会积习难改,影响诗人向更高峰攀登。唯有放开怀抱,才能产生更好,更美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