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谢青蛙 于 2020-10-30 13:54 编辑
《蒙太奇、平行宇宙和缘分》
《穿越平行宇宙》说了一段跟我想法一样的事:一秒钟之后,我即将死去。
我的脚离开自行车脚蹬,手猛捏刹车闸,但是一切都太迟了。
我只看见不断闪烁的车灯和逼近的卡车。40 吨钢铁,像一条喘息的巨龙,挟着沉重的呼啸向我袭来。
我看见卡车司机满眼的惊恐。我感到时间仿佛变慢了,我的过往人生一幕幕闪现在眼前。
那一刹那,我脑中唯有一个念头:“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
自从物理学上发现亚原子粒子可以同一时间存在与不同的位置,而我本身也是粒子构成,那么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我可以存在各种不同的位置,
同一时刻有的我象以上事故一样已经死了,但总有平行世界我出现在安全位置不会死。
这个理论可以慰藉人们是,你在这世界跟你所喜欢的人分手,或者失去了某个机会,那么总有一个世界你是幸福的,这点光想想就足以让人振奋。
那么纵然你这个宇宙不那么出色,但总有一个宇宙会出现在出色的位置了,从概率论上,其实星球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这也解释了,为啥你那么小的概率就出生,很多宇宙中你连坯胎都没有形成,现在这个宇宙你正在敲这篇文章,宇宙的知识我们95%的空白,人类想象力被自己知识面限制住了。
1
最喜欢的电影是《罗拉快跑》,这其实说的平行世界一种: 曼尼只好乘地铁回去。在地铁车厢里,曼尼扶起身边的乞丐,同时,看见两名警察向他走来。慌乱中,曼尼下了车,竟然把钱袋忘在了车厢里。
显然,钱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时距离曼尼和老大约定见面交钱的时间只剩下20分钟,如果20分钟之内筹集不到10万马克,曼尼就会被老大杀死。
走投无路的曼尼打电话向罗拉求救,如果罗拉20分钟之内不能赶到,曼尼只能铤而走险抢劫电话亭对面的超市”
罗拉开始拯救男友的进程,擦身而过的每个人,如推婴儿车的妇人、梅耶先生、骑单车的男孩、乞丐、银行职员,
这一错身的偶然性,个个会变换决定曼尼生死的必然性,每个人出现与否,出现时机的影响,以及罗拉选择每项跟他们交错的顺序,都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和曼尼生死。
电影设置的是犯错方式是可以擦除的,罗拉开头犯的错误,导致男友死亡后,那么电影再重新从头来过一遍,让罗拉再跑一次、救男友。罗拉也有了无数次试探各种穿越方式的组合。
如果我们把思路开阔一点,我们人生是仅有一次的人生,你去旅游,你在一个湖边忽然看到一个你动心的姑娘,她漂亮你潇洒,正好这时一辆双人自行车时空,撞向一个只顾摄影的老头,你上去推开他,由于惯性你却碰到了路边一个孩子,孩子摔个膝盖,哇哇大哭,孩子妈一把拉住了你,等你过来这阵狼狈,你再回头看看,这姑娘不见了,但你一辈子一直隐隐约约觉得是你一生的遗憾,可能最后一次碰到你真正动心的女人。
如果能向罗拉一样重来,你的选择可以是: 1、 装作没看到,老人受到了伤害,你内心良心也一直不安,但也可能那姑娘受到惨况心情影响,没有心思搭理你的搭讪,你们本来那种美好感觉的前提已经没有了,这也是一种失败的选择
2、 一定去救老人,扑上推一把,你也注意到别去因为惯性去碰了孩子,但你别扭的姿势,势必导致自己受伤,于是你被人送进医院包扎,尼玛你得到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赞誉,但姑娘早走开了。
3、 一定要救老人,你避开推老人,你迎上自行车推一把,这样你自己冒着受伤、你也同样很可能主动造成对骑车的那对情侣的伤害,这时候,你会有种无过错的风险,到了你主动导致别人受伤的主动过错的风险。
只要你还是你这个体,你的本能不会不救,如果见死不救,
如果你转了个性,你特质没有了,你可能是任何品性,那么你性格思维如果没有恒定,你活与不活有什么分别?
如果你保持你特质,你其实救人是没选择的。但如果你去救人,很可能你的缘分就是无解的方程。
有时候很滑稽,你可能存在各种平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独独你要错失一个缘分?
2
接着从电影谈,先说蒙太奇。 说说电影云图,如果说量子物理和数学上有证据指向平行的宇宙,这是横向的丰腴;那么云图讲的是类似六道轮回的时空,这是纵向的丰盈。
云图的中心思想就如小说中一段所说“我们的生命不是我们自己的,从出生到死亡,我们和他人紧紧相连。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
那么我关心的不是我活着对这世界的意义,而是假如精神不灭,白驹过隙,但是经历足够恒远,是不是从概率上,每一个孤独灵魂都会有另一个最合适的配对?
从精神到动作,从心灵到肉体,纵然遇不到,但理论成立也好。
蒙太奇,就是剪辑的意思,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法语本意是剪辑,电影的板块化艺术,也就是蒙太奇的艺术。
就《云图》小说上说,一点不难懂,看看小说的目录: 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1 西德海姆的来信41 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87 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145 星美-451的记录仪183 思路刹路口及之后所有229 星美-451的记录仪297 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331 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369 西德海姆的来信417 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451
可以看出,小说板块格式非常鲜明,一次1-2-3-4-5-6讲六个故事,每个一章,如果是短篇,足矣。
但由于是长篇,讲完一个故事再讲另一个,叙述太平庸,所以作者咔嚓,每个故事从中全部故事腰斩、切一半,按照1-2-3-4-5-6-5-4-3-2-1,这么以每章半个板块故事这么讲下来。
小说局限是用文字串,不可能电影用蒙太奇穿梭的剪裁,所以故事和故事的逻辑顺序,还是非常简单的。
插播:传统叙述与碎片化叙事。
后现代碎片化叙事,实际就是情节上无法脱颖而出,而在行为艺术上,颠三倒四的哗众取宠的方式,用支离破碎的语言,毫无逻辑的情节,天马行空,走哪是哪,没准,哪块乌糟恰好碰上你心头一矜一荡的共鸣,即使没有共鸣,行为艺术的另类本身,就足以掩饰内涵的不足。
当古典经典以及历经了时间的洗涤,当代小说无法跟历史和底蕴相比时,只有靠用凌乱去博眼球,寻求另类的突破点。 颠三倒四、毫无逻辑、没有情节就是碎片化最好的概括。
当然,大街上那么多群魔乱舞的疯子,偶尔也有个别疯子行为艺术也出现探戈的美感,当从凌乱中忽然碰到碰到旋律,这时候大家就出现了,如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其实人家不过是写腻了,找一种凌乱的玩法,结果就引发了潮流。
当然,这是极个别,绝大数后现代派作家,现在依然被流行给关进了疯人院里。
直播:《云图》电影的碎片化手法 看了《云图》小说的板块结构,和为了复杂性的对半切割和组装,那么电影《云图》就好了解了。
这种切割的方式,恰恰是模仿后现代派的写作手法,纵然如此,可以模仿后现代,把六个故事板块,故意把每个故事剪成数块,插花一样推出镜头,
让观众先是分辨那组片段是六个板块的哪一块,一边看一边归类,还要挨个合并同类项,
等到最后,每个板块的拼图粘贴七七八八了,还要再联想板块之间的联系。
因为大家单线索顺序思考习惯了,这种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画画归类拼贴,跟线索追溯的逻辑常打架,所以才成了最绕脑的电影。
所以我们看电影《云图》,恰恰不能研究细节,不要研究每个切碎的板块,它跟下一个切碎的另一个板块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有的是有隐藏的线索联系者的,有的就是导演新手放置,导演都没想出联系,你却整这逻辑,不是分散注意力吗?
看云图诀窍就是粗,别考虑逻辑,就只大大咧咧地看线条,忙着从切碎的线条里去把六个板块完成的故事在脑海中随着进程尽快接近模型,这就是上路了。
结论:其实生活的艺术也是如此,学会忽略,细节永远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远见的实质就是拉远的镜头,粗犷中见到的框架。
3
画蛇添足:那么,我们从上述的小说叙述和电影蒙太奇,我们学到什么?
解构则一定讲逻辑和因果的,它重点是解构的极致和演变的推导,让你在自己脑洞里摆一个模型,若干年前某处的一个偶尔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又是若干年后另一事件的原因。
而这时变化,又导致了了下一个时间点,另一个地方的不适,我们看似没有联系的世界,其实都跟时空和地理有联系。
比如说四川人吃辣椒,但辣椒是中南美洲传来的,而传入时间是明末,传入的途径,要么是经马六甲水运,要么就是经丝绸之路的陆运。
四川人大口吃着辣椒,涮着火锅, 然后镜头一转,马六甲海峡上一个船夫跟一个富家女悲剧的相爱故事,稍微交代一个镜头:两个人船运时偷情,亲热时被辣得烫屁股,扒拉一看,原来一袋袋都是辣椒,运往中国去;
镜头再一转,广袤沙滩上,商人、行旅、驼队,然后平行着蒙太奇,喜欢吃辣的明朝以前的人,无奈地用茱萸去调辣味,翰林背着刀进客店,大喊:老板,来两斤切牛肉,撒上多放几把辣子,于是出现一个往牛肉上涂抹腌制的茱萸酱的镜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仅仅这样交代,这就是后现代,这就叫做碎片化的叙事。
如果这翰林去的酒店是个千年以辣得够劲,从茱萸到辣椒的进化为主题,有这辣的线索串联起来了,这就是板块化叙事。
如果,我是这家老客户,我上世纪初,我带着一罐秘制辣椒酱去英国,遇到温莎公爵的辛普森夫人,她遇到我吃到了这辣椒酱,从此爱上了中国,跟我来到了中国。
于是历史也温莎公爵也没有退位之说了,再加这种时空关系,这就是最简单的网状结构或者叫做晶体式了。
如果可以选择,我非常想回到2002年,那么,我很多的选择肯定于现在不同,那么我的人生和命运会有什么改变呢,这一点我一直非常好奇。
我们一点没有失误的选择,到底可能不能突破我们环境局限的瓶颈? 让一个人可以脱离本身条件局限给按死的空间和可能?
生活是基本上没有那种质变的突破口可能的,所以作家喜欢在虚拟的写作中,给主人公尽量随机的选择,从而衍生出一系列连自己也无法估摸的后续人生,让自己惊喜,这种开发性的选择,是我们新小说创新手法的动力源泉。
最后:我不知道这篇写的是什么? 叙事的艺术?影评? 平行的宇宙? 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所有经历的碎片,都存在于毫无意义中。
但总有一种组合,我们称之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