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孤山放鹤 于 2020-1-5 13:31 编辑
余秋雨出了很多书,每本都是厚厚的“砖头”,这部《中国文脉》也不例外。虽然余秋雨自己讲所谓文脉是一种文化的潜流,但其实看过后感觉没什么新面孔,例举的都是文学史上有头有脸的大腕。从上古神话到近代明清,把中国的文学史又梳理了一遍,旁及历史和艺术,文史哲不分家。
《中国文脉》的“中国”,当然是大中华,记得电影《红河谷》中藏人头领说过,我们汉藏满蒙回五族象拳头一样团结。余先生也是一样,主旋律不会变。讲秦始皇大一统,高度称赞始皇帝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要商量”。元朝清朝都是民族融合,五胡乱华也是民族融合,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余先生肯定视为无稽之谈。
余先生自称不是什么民族主义者,反对汉人只穿汉服的偏激思想。他讲长安的开放,体现的是文化的自信本书中一个亮点是讲北朝,谈北朝鲜卑族开放的文化制度,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交流,认定北朝开大唐文化的先声。
总的看来,本书感觉一般,跟以往一样,余先生谈文化架子端得太正,四平八稳,全书缺少颠覆性的东西,全书内容概括起来好比大型歌舞剧《东方红》,余先生就是那个报幕员,在一旁声情并茂地献上一支又一支赞歌。可惜感情太浓郁而显得夸张,赞美太多总是隔靴搔痒。他无非是赞颂中华文明的历程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而已。余秋雨不过是躲在唐诗宋词里唱红歌的人,比于丹要高明得多。
忽然想起木心先生,同样在文革时期,余先生是批判闯将,木心先生被批斗囚禁,三根手指被斩断,他所有画作和文字作品都被查抄销毁,八十年代初得以移居海外,重新开始写作授课,讲西方文学史,也讲中国文学,称赞西方的康德、尼采,也肯定东方的老子庄子,将东西方文学公允地放在一起横向比较,并无偏废。所以感觉相比起来,还是去读一读木心先生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