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中医治病,特别是治疗精神疾病,一贯重视心理治疗。中医心理治疗在名家医案中记载颇多。对于因惊恐导致恐怖性障碍,《黄帝内经》有“惊者平之”之法。所谓“平”,是“平常”的意思。就是予以心理治疗措施,使惊恐者对恐怖对象“习以为常”,这样来恢复常态,导致恐怖心理的消失。这就是现代心理治疗学中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疗法。
《儒门事亲》有这样的记载:王德新之妻,旅中宿于楼上,夜值盗劫人烧舍,惊堕床下,自后每闻有响,则惊倒不知人。家人蹑足而行,莫敢有声。请遍名医服安神定志药物无效,乃请心理医生诊治。乃命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面前置一小茶几。医者曰“娘子请视此!”,以木猛击茶几,妇大惊!医者曰:“我以木击几,娘子何以惊乎?”候心神稍定,再击之,如是连击三五次。又暗派人击背后之窗,徐徐再惊之;次夜,使人击其门,自夕达曙┅┅,数日后,虽闻雷亦不惊。这是“惊者平之”行为疗法(包括冲击性质的脱敏疗法)的一个病例。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大凡有某种恐怖畏惧倾向的人包括少年儿童,如对某种物体、场所的畏缩恐惧,对社会交往的畏缩恐惧,我们不应该怕他(她)们“受刺激”而消极地姑息迁就,更不应该采取回避态度。而是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去面对,逐步深入进去,去适应!这样做开始可能有挫折,有压力,甚至痛苦,但是暂时的痛苦换回的是长远的不痛苦!世上万事万物都包含着这样一个看似相反实则相成的哲理。等到其习以为常了,畏缩恐惧状态也就解决了。
当然生活实际中的情况错综复杂,未必都是如此简单和一帆风顺,必要时应咨询心理医生,以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
山野散人于养心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