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童年是在奶奶家度过的,因为有了弟弟。在别人眼里,两岁就离开了父母,我是个可怜娃。但,我是幸运的。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并且对我疼爱有加,在那个吃肉等过年,买布凭票的年代,奶奶还能变着花样给我做饭吃,让我每天都有期待。
记得有一天,我背着小书包一蹦一跳放学回来,还没进屋,就嚷嚷着饿了。奶奶坐在灶台前,一边忙碌一边让我等着。我放下书包,站在奶奶身边,问奶奶在做什么,奶奶说在给我做凉皮。凉皮?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于是,我带着好奇心看奶奶做凉皮。
火上有一个铁锅,里面有开水翻滚着。奶奶手里拿一个小吕盆儿,旁边还有一个大点的盆,里面盛有白色溶液,有些粘稠,当时不懂得是淀粉。只见奶奶从中舀一勺子放进小吕盆儿里,然后把吕盆儿放在开水中,晃来晃去,还别说,片刻功夫,那溶液就凝固成一个软软的白片片,奶奶把它倒进装有凉水的盆里。我兴奋地跑过去,一边伸手一边问这就是凉皮吗?可以吃了吗?奶奶还让我等,一点都不理解我迫不及待的心情。
又等了一会儿,奶奶把白色溶液都变成了凉皮倒进水里,其实在我看来已经很久,我早就忍不住口水了。奶奶把凉皮从水里捞出来,像水晶一样,颤颤的,带有盆底儿的弧形。接着,奶奶又把凉皮切成细条,放了盐味精,还有香菜,拌几下,让我去吃。
我那时不会用筷子,可是调羹舀不上来,滑滑的,还没到嘴边就掉下去,急死人,这时,奶奶用筷子夹起来喂我,问我好吃不?我连连说好吃好吃,凉凉的,软软的,嫩嫩的,特劲道,还有还有就是香香的。
如今,市场上水晶凉皮比比皆是,还有那大块大块的凉油粉,春夏秋冬,随时都可以买到,再也不用像奶奶那样自制凉皮。买过几次,可是无论如何都调不出奶奶的味道,也就作罢,许久不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