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8-8-10 07:04 编辑
北大,打什么“圆场”?
最近有这样一则新闻,在英国的一个华人便利店,一个华人女大学生在店里,顺走了一种食品,被人家视频记录到了,店主也没客气就曝光了,随着曝光,顺走人家商品的当事人也被扒了出来。
该店表示,一女生与一男生一起来到店里,男生询问店员是否有糯米鸡,店员从冰柜里找出后亲手递给了这位女生。可是结账时,女生只买了两包方便面。店员觉得有些蹊跷,追出去询问刚才的糯米鸡是否忘了结账。该女生表示,糯米鸡已经放回了冰柜。
得到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店员相信了她。可当店员回到店里时,发现冰柜里糯米鸡的位置出现了空缺,于是便去调监控。不看不知道!一看,视频显示,这位女学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将糯米鸡塞进背包。
8月2日,该女生再次到星光便利购物时,被店员一眼认出。可是,据该店透露,她此次前来并非为了道歉,而且在店员提到“偷取糯米鸡”一事之后,该女生依旧态度蛮横,称自己根本不存在盗窃行为。
在店主表示会报警并且有视频证据之后,女生才承认自己的确偷取了店里的糯米鸡,但却态度蛮横,说希望快点处理,她还有其他事情。
该女生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此次参加的暑期项目课程是西方美术史。该暑期项目内容主要是在约克、伦敦和爱丁堡三地游学。而偷窃的那一天,7月31日,正是她抵达爱丁堡的第二天。
按照店方的说法,在和该女生对话的时候,店家想知道女生是否有难言之隐,女生对自己行为的解读是:没什么,就是想偷。
因为是北大送出去的学生,所以,此消息一曝光北大方面就坐不住了,矢口否认女生说过这样的话。当然,店家的这个说辞是否有也确实值得推敲,唯一不用推敲求证的是,这件事确实是存在的。
真心不想弄一顶不大好看的帽子送给北大,因为毕竟这是个体行为,你要说这就代表了北大,说实话,我绝不同意。但是,因为当事人的北大身份,注定北大也跑不了背锅,这是现实。
不知道那盒被女生顺手顺进书包的糯米鸡价值几何,一种便利食品,就算贵也贵不哪里去,能花得起3500英镑,完成一次求学之旅,按道理说没必要算计到去便利店里顺人家的东西。
但是,注意到店家对这件事当事人的描述用了“态度蛮横”这样的表述,就让人觉得这个当事女生确实是不太好了。更不太好的是北大这个夏令营带队老师对店家的表述,老师给出的理由是该女生平时就粗心大意,希望店家删除就此事发的微信朋友圈,不想损害北大以及该女生的声誉,愿意赔偿店家云云。
孔乙己对自己偷书的行为定义为:窃不算偷。是不是这个女生也理直气壮地觉得:顺不算偷呢?结合北大带队老师的观点,你就不难读出该有的内涵了。
假如这是一次“意外”的粗心,相信店家没有理由这么苛刻的得理不饶人,但是,完整事件的过程,我们无非看到了一个爱贪小便宜,觉得人不知鬼不觉的人的行窃罢了。
不想刻意放大这件事,但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个原则问题,而在当事人那里,在北大方面首先考虑的是所谓的“名节”与颜面,你做都做了,却不许人家说,这是什么规矩,你又要考虑什么面子?打这样的圆场有什么正面意义?
据说北大方面已经就是否有男生打掩护,以及女生的“就是想偷”等展开调查,其实我觉得北大的侧重点错了,事情出在你学生的本身,看看是否属实就足够了。而且用不着大包大揽,更没必要觉得出了一个行窃者就是北大教育的失败云云,就事论事而已,错在当事人己身,但是试图打圆场的辩解就只能说北大很可笑了。
名节固然挺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面对事实。一个大二的女生,有着该有的人生观和行事方式,但愿这是一次偶发事件,希望她能懂得品行远远比成绩更重要。
而北大方面最需要反思的不是追着网络上以讹传讹的只言片语去做所谓的澄清,而是要想清楚就算危机公关,也要分清基本的道理与是非。
高分低能很寻常,也许当事人还有这方面的心理疾病呢。
别无它! 2018年8月10日星期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