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寒食节与介子推
查看: 73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食节与介子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4-5 10: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今天清明节,摘录一篇读书笔记,与大鷹老师同题。
【读史笔记】晋公子重耳之亡【后记】

  一,关于《晋公子重耳之亡》。

  这篇笔记是综合了《左传》、《史记》、《吕氏春秋》等文史资料写的,编辑一下与家人分享。

  喜欢文史,得益于我上学时的一位老师。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老师李振武教授,是我这一生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当年的李教授四十岁左右,气质儒雅,风度翩翩,学识渊博,严谨而潇洒,讲文史如说评书般的精彩,极富感染力,深受学生喜爱。他当年讲的《诗经》和先秦文学,特别是这段“晋公子重耳之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惜我笔拙,写不出老师讲课风采的十分之一。

  学生喜欢学哪一科,与老师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个是学生喜欢老师,自然就喜欢听这个老师讲课,还有一个是老师赏识学生,学生也就喜欢这个老师讲课。

  一个好的老师,可以成全很多学生。

  二、寒食节与介子推

  关于寒食节的传说中,介子推“割肉奉君”和晋文公“火烧绵山”烧死介子推母子的故事,都不是历史事实,是后人附加上去的。

  在《左传》中介子推只出现在《晋公子重耳之亡》的最后,"介子推不言禄",不仅没做什么大事,而且牢骚一堆,《左传》中对介子推的记载,更多的是为了衬托晋文公勇于纠正自己失误的胸怀。

  到了司马迁笔下,介子推出现在东渡黄河期间,发了一通牢骚跑了。写到最后封赏时,司马迁照抄了《左传》之后,又从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中抄来了一首诗:说五条蛇辅佐一条龙,结果龙升天,四蛇都腾飞了,就一条蛇还没房子住呢。把介子推排在五贤之中,明显是《吕氏春秋》抬高了介子推的地位。其实“五贤”跟介子推没有一毛钱关系。跟随重耳逃亡的“五贤”,除狐偃赵衰外,那三个到底是谁,各家史书说法不一,涉及魏武子等五六个人,但绝没有介子推。别说五贤人,就是十贤人也排不到介子推。

  司马迁在“介子推不言禄”之后,又列举了一个“言禄而不得”的壶叔,作为反衬,彰显了介子推的高尚。

  司马迁为什么要这么写?

  《左传》成书于公元前四百多年的春秋战国交替时期,那时思想解放,百家争鸣,历史资料比较真实可信。到了司马迁写《史记》时,已是汉家天下。汉武帝“罢黩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带有鲜明的儒家思想倾向的司马迁,应该是非常欣赏介子推的耿介个性和“不言禄”的高洁品质的。

  但两部史书都没有“割肉奉君”和“火烧绵山”的情节。

  “割肉事君”和“火烧绵山”这两段故事最早出现在汉代编辑的《韩诗外传》里,假借《庄子·盗跖》篇中的话说出来的。而其实《庄子·盗跖》篇也是汉代人伪托之作,因为《盗跖》篇宣扬的不是庄子的道家思想,而是儒家的忠孝仁义。

  割肉奉君和不言禄,回乡侍母和宁可烧死也不出来做官,美化了介子推作为封建士大夫的“忠孝信勇,礼义廉耻”形象,从而使介子推成为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都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之后的事。是统治者和儒家知识分子有意为老百姓树立的一座怀念的丰碑。

  可见,所谓历史,其实并不真实。而写历史的目的,本身也并不为了记录真实,而是为了阐明一定的道理。

  探究寒食节里介子推故事的真伪,其实意义不大,不过消遣而已。

  《史记》之后,介子推越来越高大上,但再未写进历史。寒食节的传说本来就不是真实历史,而是民俗,把一个民俗节日加入忠孝节义的内涵,使节日更富于道德教化的寓意,政府愿意,老百姓也愿意,何乐而不为呢。

  你也不能因为介子推的故事是假的就不许老百姓过寒食节。

  东汉末年,曹操曹丞相倒是曾经颁布法令禁止国人过寒食节。违者入刑半年。但不是因为介子推的故事太假,而是因为北方天气太冷。曹丞相担心老百姓吃冷食容易生病。

  三、这个《晋公子重耳之亡》的笔记,写了十七天。

  但笔记的问题也不少。《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不足两千字。还没有我这篇后记字数多。

  我是临屏即兴而写 ,很不严谨,我就是对照两篇古文,一边翻译一边瞎扯。

  人物称呼也不合理,很多人名都是谥号和后世史书的命名,如晋文公、楚成王、秦穆公,如怀赢,齐姜等,都是他们死后,史家的称呼,如果是写故事,不应出现在行文中。

  写笔记,是对过去所学的一个归纳总括,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零一七年仲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4-5 10:13 |只看该作者
你呀

我真没法说你

典故多,记错了正常

说的时候可以换个方式:啥啥典故的主人公好像是某某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4-5 10:17 |只看该作者
拍岸浪 发表于 2018-4-5 10:13
你呀

我真没法说你

不用太虚伪,跟大鷹老师这样的智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4-5 10:22 |只看该作者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点在这,果然醉姐现在为师几度春秋了。嚯嚯。。。。。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4-5 10:2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4-5 10:17
不用太虚伪,跟大鷹老师这样的智者。



不是虚伪,是说话技巧

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的同时也不让别人尴尬

就算我是娘们之心度爷们之腹吧。。。。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4-5 10:56 |只看该作者
拍岸浪 发表于 2018-4-5 10:23
不是虚伪,是说话技巧

表达了自己的立场的同时也不让别人尴尬


我是这样理解的:圆润温和是一种性格,耿介直率也是一种性格。
我宁愿让别人认为我直率。
非不懂,是不为也。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4-5 11:1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8-4-5 10:56
我是这样理解的:圆润温和是一种性格,耿介直率也是一种性格。
我宁愿让别人认为我 ...

嗯,你理解的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8-4-5 11:45 |只看该作者
拍岸浪 发表于 2018-4-5 10:13
你呀

我真没法说你


良言............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8-4-5 13:18 |只看该作者
古代人对人肉滋味很熟悉。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8-4-6 22:46 |只看该作者
对于读史我始终纠结,因为谎言太多,我们就是打小被忽悠大的。不拿出专业精神研读历史,真是雾里看花,读个一知半解反而误人,还不如不读。就是所以干脆也就不读了。醉笑读史还是比较用心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