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我十多年前写的一个小帖子《明白、语言,与辩论》:
老祖宗创造“明白”这个词,其实大多人不思考,是不“明白”的。我告诉人说,日月为明,这个日月,既有光亮的意思,更有时间的内涵。要明理,时间和阅历带来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万卷书不如万里路,这个路不光是走得多漫长多辛苦,更有心路的意思,要不停去思考,求证。“白”,一有纯洁无杂的意思,说明你“明”的道理是真理,而不是陷入语言诡辩中的带有杂质的歪理。二是,还有说明,讲述的意思,比如对白。唯一真正“明白”了的是,只有佛祖,他明了的是最高妙的真理,并可用最合适最高境界的方式讲述出来。佛祖说法,有拈花一笑的故事即是证明。
明,需要思考和阅历,时间。在某个境界的人,绝不可能明了超越自身境界的大道。而“白”,则需要最合适宜的语言和方式。语言是很矛盾的东西,没有它我们无法交流,但有了它,也制造了无数的误会和矛盾。事实上,大多感觉是语言无法完全说明甚至根本无法达到的。比如,我们常常会尝到一些东西的味道超越了所有关于味觉的词汇,几乎无法用语言来描述。何况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心理感觉呢?这是我对于误会向来觉得无法解释并置之不理的原因。说话太多,不但解释不了基本事实,反给人狡辩浮华的印象,不如沉默。
所以,与任何人就任何事去进行辩论和说明,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若有,那意义也在语言之外:显示你诚恳的态度。不过你得清楚,即使是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也要看对象。否则就不要浪费你的语言和诚恳。我经常教育多话的儿子说:人一辈子只可以说一万句话,说满了就得变成哑巴。所以,请节约你的语言。
人与人的相遇相处,自然是因了注定的因缘。但并不是所有的因缘都是美好的。在俗世的利益中,总会有矛盾和斗争。明了事理,善用语言,固然是排遣困难的办法,但最重要的,还是心灵的默契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