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芬芳栀子花
查看: 799|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芬芳栀子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8-1-13 19:2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伊江春水 于 2018-1-13 19:55 编辑

    老屋门前是一口应水塘。我离开家的那年,塘还很深、水还很清。站在洗衣埠头上,勾着头可以看得见水下一层一层堆垒起来的石块:一头粗一头细的碾身啦,凿有枢眼的石门槛啦,诸如此类。薄薄的一层淤泥下,常常露出半爿磨盘、舂臼、缺了口的猪食槽;还可见到从破庙基上淘来的抱鼓石、带字的牌匾……,凡一应避水之物、可供搓衣打棒棰的,都汇集到这里来,在塘沿上一溜排开,“千家万户捣衣声”就从这里传出去。

    家下姊妹多,父亲早年在门前临水的半坡上种下一颗栀子花株,正对着洗衣的埠头。还记得栽花的时候,父亲很郑重其事地挖了深坑,挑来鸡埘灰拌灶灰,夯夯地填了几筐进去,果然后来长势极旺:开桠抱节、成堆打叠,团团簇簇的一大篷。花色正是故乡顶常见的那种大叶栀子,农历四月天,赤脚下泥田还感觉寒浸浸的时候,家前屋后,犄角旮旯,那一丛丛素白而雅的大叶栀子就静悄悄地绽放了,而尤以塘岸的那一丛,花苞最多、叶片最厚,葳蕤浓香,最夺人眼球。
     这个季节,连平日最封建、最忌白的太婆婆们,也不介意将几朵洁白的栀子花别在鬓边。清晨来洗衣裳的姑娘媳妇,还没有戴花的,就直接来我家花树上掐一朵别起来,还要顺手掐几朵未开的骨朵,揣在兜里带回去。

     那清晨的砧声常常将我从酣梦中唤醒,去学校赶早自习。我喜欢摘些含露水的栀子花骨朵,泡在装生水的茶盅里,放在案头上,下学回来,那股清香早已充盈整个屋子。我在窗边晃晃当当念书的当口,总可以看见四姑娘端着一盆衣服来洗。放着红衫绿裤白坎肩,她舍不得下棒棰,总是重重地用洗衣粉,水面岸上散着一地的白泡泡。她衬在当中,仿佛童话里的白雪公主。
     四姑娘与我同岁同宗,但在族中辈份不同。她老爹连胎生了四个丫头,红橙黄绿排下来,她占个绿字。老爹想儿子想疯了,给每个姑娘都派个“招”弟、“待”弟的义务,所以姊妹名字都带个“娣”字。绿娣曾是我的同桌,朝朝暮暮同踩一条田埂,下雨天她大大方方将我罩在她的小伞下,雨越大我们贴得越紧,近到彼此可以闻到体香、听到呼吸……。时光飞逝如电,很快她弟弟也升上了初中,他老爹便当机立断下了她的课。绿娣跟我那些辍学的姐姐们一样,很安详平和地接受了这命运的安排。
     偶尔绿娣衣服洗好了,会来我家串个门,“哈拉”两句学校里的人和事,打问一下“那谁”和“谁”这一年过去啥样了等等。我问起她为何总在这个时候洗衣服?她给我解释说,她最怕人多挤得慌;与众不同时,可以活得自在些。

     我“背井离乡”去外地上学的时候,绿娣也外出打工了,是村中“外头跑”的“先驱者”。她那“平凡的足迹”,已从南走到北,从深圳宝安直抵天津滨海,中间萧山与昆山,苏杭二地都算到过;成衣厂、汽车零部件厂、电子公司都曾扣门而入;农村人的纯朴、灵动、开朗与聪颖,让她顺风顺水,从操作工、技术员、班组长、课长一路走来,期间恋爱结婚、生子买房。每每年节前后,我们也还能见个面,交流一些外面的情况,说起她坚持多年的网络自考,我跟她说起:而今文凭是没有用的,她总不肯相信。
     端午回家听她娘说起“四姑娘很‘舍得’”:5岁的孩子长年丢在老家,自个在外闯荡,业已在外资公司里作了“国家干部”、业余正在攻读大学云云。正说着,扎四五条小辫子、顶一头栀子花的“小绿娣”从外头进门来,怯生生地喊“叔叔好”,她外婆纠正道:“喊错了,岔好几辈,至少得喊‘舅爷爷’了”。
     如今阖村青壮男女也都在外闯荡,家下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孩子。那洗衣的埠头也明见消索,被水花生禾占去了大片水面;栀子花株倒是长得更高、花开得更旺,白花花一片炫在枝头,那清香一股接着一股地飘进屋里来。

     临行前的清早,我去父亲的花树上掐些带叶花苞,鼓鼓地塞入行囊,预备给我远方的家捎带一些些故乡的味道。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8-1-13 20: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那一簇盛开的栀子花勾起了诸多美好的回忆,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但刻在骨子里的乡情越来越浓烈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1-13 21:33 |只看该作者
簪花,这似乎不是北方习俗,反正我的家乡就没有。记得有句诗好像叫什么白头簪花,颇觉春风嫣然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8-1-14 08:0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小影清双 发表于 2018-1-13 20:41
那一簇盛开的栀子花勾起了诸多美好的回忆,时间在流逝,社会在发展,但刻在骨子里的乡情越来越浓烈了。

随着,,,故园越来越多地成为回忆,城里有着乡下人的梦想,而乡下埋着“城里人”的双亲。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8-1-14 08: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虎步漫游 发表于 2018-1-13 21:33
簪花,这似乎不是北方习俗,反正我的家乡就没有。记得有句诗好像叫什么白头簪花,颇觉春风嫣然

北方,没有生活过,眼见刘姥姥簪过花的;在俺们那旮旯,簪花最多是栀子花,这是老百姓的花花。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8-1-14 08:51 |只看该作者
伊江春水 发表于 2018-1-14 08:12
北方,没有生活过,眼见刘姥姥簪过花的;在俺们那旮旯,簪花最多是栀子花,这是老百姓的花花。

汪曾淇《受戒》中也写过簪栀子花,是小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8-1-14 19:35 |只看该作者
我爱栀子花,又白又香人人夸。。。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