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凉快了几日,这两天,沈阳的气温开始回升,人们身上的衣裳,大多也由长袖换回短袖。
老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反应显然迟钝了许多,不仅依然长袖在身,不少还穿上了外套。
晨跑归来,遇到小区里那位常穿老式军装的老大爷,气喘吁吁的,一个人在外面散步。我向他挥手问好,他向我微笑致意。
这是位勤劳的老大爷,经常看他费劲把力地清扫小区里的卫生。这当然是义务的,用他老人家的话讲,就是看不得那些乱扔的垃圾。
老大爷不知是气管不好,还是肺上出了问题,反正总是气喘,行动极不方便。这让我更加敬佩他的义举,每每遇到老人家清扫卫生,都向他问声好,道一声辛苦。
有一次上楼回家,老大爷看到有人把一袋子装修垃废料放在四楼缓台的过道里,想把它拖到一楼出口处的垃圾回收站,不料里面全是坚硬沉重的水泥块,他根本无能为力。
见到我,老人家很抱歉也很气馁:“不行了,岁数大了,弄不动了。先放在这里,再想其它办法。”
我心生敬意,却没多说什么。
再下楼,我拎起那个沉重的袋子,送到了垃圾回收站。
二
想起暂居合肥的老妈。
老妈也是个闲不住的老人。2012年初至去年12月初,在沈阳那两年,老妈成了楼道的义务清扫员,定期打扫,无怨无悔。
去年12月9日,老妈从沈阳启程回老家参加孙儿的婚礼,小住半年后,又去了定居合肥的大哥和小妹两家。
原本说好在合肥住一阵子就回沈阳的,不料小妹突然患病,禁忌颇多,需要长年服药。
老妈立马不淡定了。小妹是她最小的孩子,不到37岁,儿子还在上小学,突遭此劫,老妈自然担心不已。
不只是担心,老妈开始力所能及地帮小妹干一些家务,做做饭,洗洗衣物,辅导孩子学习,不停地忙碌。
问老妈什么时间回沈阳,她说不知道,还问春节我们能不能去合肥接她。
老妈的意思,我懂。她想尽可能多帮帮小妹,也希望我们这些当兄嫂的可以去看看正蒙受病痛折磨的小妹。
三
小妹的病情,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位老人。
她是老妈高中同学、在辽宁盘锦油田工作的卿昌福叔叔的岳母,重庆开县人。
因为卿昌福叔叔的爱人患病,这位老人在75岁那年从西南来到东北,在盘锦女儿女婿家一住就是20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生病的女儿,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如今,卿昌福叔叔和他的爱人也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那次送老妈去盘锦和老同学聚会,说起这事,老人们都感慨,都说母恩比天大、比海深,当儿女的怎么回报都不过。
问题在于,世上有多少儿女能像父母疼爱儿女那样疼爱父母?
昨天在医院,和同一病房、年近八旬的老大爷闲聊。他说他有三个儿子,得知他腰托住院,都说没时间来照顾。他还说他一个人独居,自己解决一日三餐。
我们都有些不平。老大爷却很淡然:“我还能动,他们不来就不来吧。”回过头,老大爷又说:“什么没时间?要是他们的孩子生病了,你看他有没有时间?保证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
我们都乐了。这可是大实话啊。
乐过了,却有些沉重和心酸。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能做该做的,很多很多;但实际做到的,太少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