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微风轻拂、细雨飘渺中,我们走上敬亭山。穿过门坊走不远,便看到一尊李白塑像,道骨仙风,举头凝思,似在创写又一段千古佳句。李白曾先后七次来到敬亭山,敬亭山之所以为“江南诗山”而名播华夏,当与这位诗仙密切相关。
宣城,曾是南朝“二谢”——谢灵运、谢朓相继担任过太守的地方。在这里,谢朓还留下了歌咏敬亭山的诗句:“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当然,最脍炙人口的还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随着谢、李诗篇的传颂,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孟浩然、李商隐、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文天祥……相继为敬亭山吟诗写赋。千年历史的沉淀,幽思洋溢的诗情,终而蕴积出这座厚重的“江南诗山”。
前行,我们来到了广教寺双塔。广教寺旧时规模甚大,现只存双塔。双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是一对并肩比立的方形古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经过千年风霜侵蚀,仍屹然挺立。这种沿用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宋塔在中国现存古塔中极为罕见,也是此类佛塔中可以登临的最早实例。
继续前行,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遍布的茶树。一株株茶树列队整齐,宛如一条条绿色的巨龙,一片片叶儿刚经过细雨的浸润,翠绿欲滴。走到半山道上,有一座石坊:古昭亭,西晋时初建,现存是明代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宣城县令陈泰来所建,并亲书“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
一路上绿拥翠绕,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一片竹林中,这里有座“皇姑坟”,一尊眺望远方的玉真公主立像,相传玉真公主在敬亭山出家数年并圆寂于此。玉真公主为唐玄宗一母同胞的妹妹,深得唐玄宗的宠爱,而李白与她之间还有着一段凄婉故事。李白早年仕途不顺,直到他认识了玉真公主并成为密友,仕途才有了转机。
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唐玄宗宣召李白入京封他为翰林学士,李白还享有“御手调羹,龙巾拭吐”之宠。后来宰相李林甫进谗言,李白不久就被赐金放还。玉真公主反对李白被赐金放还,又说不动唐玄宗,于是散去了家产,辞掉公主的名号,离开京城远去安徽宣城修道。
李白对玉真公主充满爱慕。在宣城,李白写下千古流传的《独坐敬亭山》之时,玉真公主正是在敬亭山上修炼。李白向着敬亭山,心驰神往:“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公元762年,玉真公主死于敬亭山,终年七十一岁。同年,李白病发,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六十二岁。
敬亭山,在李白孤独寂寞的时候,以其静谧和安详,给予诗人无限的温馨,抚慰诗人寂寥的心灵。小雨沥沥中,站在高处屏气凝望,薄雾飘渺,山色空蒙,我努力尝试着进入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我物相融的精神境界。欣赏山景,游览观音宝殿和太白独坐楼等建筑的时候,心里一直在揣摩着李白当年写下《独坐敬亭山》时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