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7-6-15 20:43 编辑
我的父亲与我,还有我的女儿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没有给我讲过什么大道理,因为他的文化水平也就是小学一类,加上母亲几乎不识字。所以我从小接受的文化是什么样就可想而知,而我的智商又确实不高。看到有人的父母是老师或官员,今天我能坐下来打字,就觉得自己很是不错了。父亲所做的就是任劳任怨地干活养家。而在母亲的眼里父亲是很不聪明的人,因为当他当村支书的几年中,非但没像别人一样沾点公家的光,反而把自家的东西贴进去不少。这让家中本不富裕让总是盘算着过日子的母亲怨声不断。可是母亲却多次骄傲地对我们说,你爸就凭着照顾他们班的战士立了三等功。她是不是知道这是要有多么正的思想才能做到啊!我问他是怎样做到的,他说我是我们排长带出来的。于是我对上行下效有了深刻的认识,更是佩服几千年前的孔老先生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后来生产队解散,很多人偷拿队里的东西,他却坚持一点也不准我们去动。有一次我问他这是为什么,他气愤地对我说,因为我沾着一个党字。现在的我真是叹服他们那一代人受的教育。
正好女儿今年参加高考,让我想起我的高考。我受的教育是在村里的小学开始,代课老师就是我们村毕业的初中生。到我升初中时汉语拼音都没完全掌握,于是老师不得不重来,这就我们的教学水平。什么样可想而知。女儿从小就在县城就读,说不上好,相比来说也不算太次,可她就是不愿刻苦学习。所以我才知道,成不成才先天与后天都有关系。八十年代初的高考是万人过独木桥,我虽然也有幸参加了高考,但像我这样的都不敢用名落孙山来形容。女儿虽然学习也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像别的家长一样做到了送考接考,既是安慰她也是为了安慰我。剩下的由命运去决定吧。但我高考后还是很颓废,成天无精打采,是有一天父亲把我从梦中惊醒。这一天他一改往日的慈善,对我大吼:做人不自在;自在别做人!这一吼真的起到了醍醐灌顶振聋发聩的功效。从此后我真的不怕苦累挫折走到了今天,过上了我认为不错的生活。(当然在妻子的眼里还差的很远,女儿没说我也知道她也不认可)我有时真的想对生活在幻想中的女儿振聋发聩一次,但我至今没做成,因为我害怕她拿离家出走来应对我。
父亲今年九十六岁了,但生活仍能自理,这是我们做儿女莫大的福分。只是耳聋得厉害,不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话他是听不见的。他也不习惯带助听器,说里面杂音太大。我想这可能与给他买的助听器不够高级有关。由于耳聋不便与人交流,所以现在他一天里基本保持沉默状态。父亲是一个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他扛过枪打过仗爱过轻伤。他对我们看的电视节目很少感兴趣,可当他看到电视画面有战士拼杀的镜头时,就是耳不能听,他也会睁大了眼睛注视画面。前几年我和他路过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用激动而又深情的语气大声地和我讲述当时他和战友们冲锋的情形。这里我知道他有对往事的回忆,与有对那难忘岁月的感怀。我知道他虽然默默无语,心中一定会有他高举战刀,战马载着他在战场上飞奔的情景。(因为他当过骑兵)
今天的父亲仍不肯浪费一点水,虽然自来水已接到家中,但他洗脸仍是过去的少半盆。你一旦倒的多了,他肯定会反对。对于粮食更是珍惜异常,我不知用什么样的名词来形容。父亲退伍后本来安排在国家的粮食部门工作,在六十年代饥饿遍及国人的时候,为了孩子能吃饱他坚决地回家以种地为生了,可能是因为战火的洗礼,尝过饥谨年月的作用,他们自有对生活的认知,也就生成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与生活方式。而我可能是受他和母亲的言传身教过多,在节俭这个事上还是继承了他们的一些传统。可我的女儿和他相比已是相差千万倍之多了。
女儿对于水可以说从来不知珍惜,对粮食的态度也让我愤恨之极。但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是二比一,我总是处于劣势。因为她妈总是站在她一边,理由是你没能耐挣不来钱,所以总是怕孩子浪费,这都什么年代了,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她的吃喝穿戴差远了。放眼一看人家说得也不无道理,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是既迂腐又孤陋寡闻,根本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但是让我去挣大钱我还真没那个能耐。而让我有所安慰的是像我这样的在中国还很多,甚至还有不如我的也大有人在。于是我无语来对待。久而久之,女儿形成了让我非常愤怒又无可奈何的生活方式。
这个年代是不是还需节俭,我其实也在矛盾之中。国家的扩大内需就是要人们多消费,而人们节俭过日子,内需肯定要缩水。节俭是乎与国家的战略背道而驰。久而久之我对女儿的生活方式采取睁一只眼闭一眼的态度。只是看到父母还是这样节俭,想到女儿这样浪费心中就不是滋味。当我告诉父母不用这样节俭时,他们却坚决反对。所以我处于矛盾之中。
李商隐在总结历史经验写就的《吟史》一诗中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样的经验在今天是否还适用我也有疑问。但古人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还是应该谨记的。这是一个习惯成自然的过程。对人生来说今天认为是小事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变为大事。
我的父亲是我的一本教课书,而我却不能成为女儿的教课书了。这是因为时代和环境不同了。教课书有了多种版本吧。
反正我是不敢做我认为是浪费的事情,也许是自己的无能,也许是自己的无知。但我做事时一定会想到我的父母,我害怕受到良心的遣责。我只能管好我自己,至于女儿由她去罢。生活是最好的教课书,但愿她们这一代和下一代下下一代都能生活是无忧无虑和平发展的环境中……
鲁迅说过,所谓生活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但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我很是认同他的观点的。父亲为了生存尽了力,我为了温饱离开了故乡,现在女儿嚷着要去发展;父亲走到今天我认为他不是苟活在人间,我认为自己已超过温饱,但我够不上奢侈也不敢有奢侈的妄想,女儿要去发展,但愿她不要走向放纵。(至于什么样的生活算是放纵我也不能诠释)
我是经常批评妻子与女儿的只想享受不想付出的懒散行为,不想我现在也有这种倾向了。六星文学网是我喜欢的一个网站,我知道要想让网站繁荣兴旺就得多写贴多回贴(即使贴子质量不高),而我多是来这里欣赏好贴,因为这里有很多高手写的文章让我艳羡不已,读了就是一种享受。而我就是懒散得不好写贴与回帖,这大概也是一种只想享受不想付出的思想吧。今天看到书房有这一话题,正好女儿也参加今年的高考,于是强迫自己写下一段冗长又寡味的陋文以示支持。并决心以后改掉懒散的毛病……
2017-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