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耶律折腾 于 2017-6-8 10:49 编辑
人们互相之称谓,古时侯很重要,现在依然很重要,说到底,称谓一出,早已给下面的交流定了调,情绪、亲疏、厚薄全然已在其中了。 臣下见天子,自然是自称全名,比如说“奴才奕訢叩见圣母皇太后!”比如说“臣李鸿章叩见圣母皇太后!”满人名前冠以奴才,汉人名前冠以臣;偏偏刘铭传是行武的老粗,又是第一次谨见,上来就“奴才刘铭传叩见圣母皇太后!”大家就笑他,你是汉人,称什么奴才,套什么近乎?刘也不以为意,本来我就是奴才嘛。 朝堂上,慈禧还是叫奕訢爵名“恭亲王怎么怎么着。。。。。。”私下里或没外人的时候,她就称奕訢“六叔”,她是指孩子叫,就是“孩子他六叔”、“皇上他六叔”的意思,这样透着亲近、认亲。对大臣也一样,如果啥时她直呼大名“李鸿章!!!”那下面就肯定是一顿喝斥了。 同朝共事的朝臣们,在公事场合互称官名,在私下场合不称大名而称号。这很好理解,前者是要敬重,后者透着亲近。 我的同学们有一个规矩,所有的男同学称名时都在字前冠以“阿”字,这样称呼起来很方便,又透着额外的亲近,这样就“阿华、阿坚、阿志、阿苏、阿利。。。。。。”等等叫成一片了。有的名字实在不好拆,比如有同学叫“红旗”,拆成“阿红”也不好,拆成“阿旗”也不对,只好起外号,称为“一杆旗”。 我有一些同学总爱搞携夫人参加的聚会,这些夫人的名字我又记不住,这就让我敬酒时感到很为难。为此我发明了一个称呼方法,端起酒杯时我就喊“阿坚家嫂子我敬您一杯!”再端杯又喊“阿利家嫂子我敬您一杯!”都指着我的同学叫,这样又不失亲切,又防止记不得名字的尷尬,此办法我用了多年,屡试不爽,成为我的“折腾密笄”。 大家细想,其实论坛里也一样,对网友的称谓也很重要,如何能把名字叫得很得体又很亲切,是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当然了,对于掐架或抬杠时,如何把对方的名字叫得很搞笑更戏谑,也是个很深的大学问,嘿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