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君子文化。
中国的人,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一般也都可以用“君子”和“小人”来划分。
古往今来,我们的修身标准无非就是“亲君子、远小人”,我们的用人标准无非就是“用君子、弃小人”,等等。
但是君子是天生的吗?君子后天可以养成吗?
今天这个故事,似乎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其中的道理。
汉文帝的皇后,姓窦,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窦皇后,后来的窦太后。
窦皇后是河北观津人,她有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
这个窦少君,小时候被人贩子拐卖了,被转卖过十几回,经历过十几个家庭。可见童年的生活,满满的都是阴影,而且阴影面积一定不小。
窦皇后被立为皇后的新闻传遍全国之后,这个窦少君也听到了。
于是,他就进京找窦皇后,说他是皇后的亲弟弟。
皇后就召来问话,反复验问,发现窦少君所言不虚,确实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
那种久别重逢的欣喜,可想而知了。
于是,皇后为了补偿这个弟弟,赐给他很多田宅、金银珠宝,并且和自己的哥哥窦长君一起,都把家安在了长安。
这个喜事,大臣们按道理也都该跟着高兴才对。
但是,总有高人是见微知著的。这个高人就是绛侯周勃和将军灌婴。
他们俩从这个喜从天降的大事背后,读出了一丝惊悚和寒意。
这天,周勃对灌婴说:“要是咱们老家伙运气好,命大,一时半会死不了的话,今后的命恐怕就悬在窦家这两兄弟手上了。”
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
这兄弟俩出身微贱,一定要为他们选好师傅和朋友,万一以后他们俩又效法吕氏那些人,那咱们就完蛋了!这可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于是,就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一批有节操、有品行的有志好青年,与窦少君和窦长君住在一起,时时处处熏陶影响他们。
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不得不说,周勃他们虽然是带兵的人,但是并不缺少智慧,想的主意还是很对的。
从此以后,窦长君、窦少君兄弟二人居然真得变成了退让君子,从来不敢以高贵的身份而骄傲自满、洋洋得意。
反观后世,很多以文义自持的所谓士大夫,其智慧和见识不及周勃和灌婴远矣!
【原文摘要】皇后,清河观津人。有弟广国,字少君,幼为人所略卖,传十余家,闻窦后立,乃上书自陈。召见,验问,得实,乃厚赐田宅、金钱,与兄长君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