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严格秉承过午不食的祖训,打死也不吃晚饭,整整负隅顽抗了五年,间或有自首倾向,但大都被强大的意志力抵消了,这种前苏联布尔什维克精神传到大陆,玲珑热泪盈眶,挽起叶赫那拉的袖口,挥笔疾书,吃的伟大,饿得光荣。
中国的精神文化大部分脱胎于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大部分剑指晚餐文化。很多家长里短大道八卦指辄窃喜一律在晚餐中形成统一战线,想想看,人最放松愉悦的时间就是晚餐那段,犹太人追求的还是有道理,中国人大部分没有优哉游哉的习惯,早餐匆匆,午餐对付,唯有晚餐,是身心彻底的解放,不像古代那么缺心眼还引以为荣,胡广若不是有朱棣罩着,再加上初入翰林,也不敢冒大不玮吃晚餐,心里明镜得很,那时候吃晚餐是耍流氓的行为,用现在话讲,奏是一个道德败坏,那时候都偷摸吃,所以很多美好的传承都是鬼鬼祟祟鼓捣出来的,至于胡广最后吃死了,那是馋,好像一个人得了糖尿病还胡吃山喝,怨不得别人,脑袋瓜有缝,怪不得惊雷。话说回来,国宾接待还有晚宴,有欢聚一堂的感脚,有宾至如归的不亦乐乎,设宴洗尘最原始的肉体情感,古朴乡村,三两农家菜,夕阳西下几时回,海鸥飞处彩云飞,那是桃源。即便是城里,大街小巷万家灯火,煎鱼卤肉火锅乱炖,哪怕爆炒土豆丝儿,仅仅是家的味道么?
那种美好的晚餐情结在儿时炊烟中就在骨子里打下了烙印,徐徐展开的豆蔻年华风华正茂年富力强力不从心,华灯初上,三过百年老店而不入,省却的不是健康,是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