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西流 于 2016-9-30 21:21 编辑
坊间有老人故世,殡葬前要摆设灵堂。灵堂里两厢悬挂的壁画大多是二十四孝图。烧冥纸焚香表烟雾弥漫;笙簧咽人号哭喧嚣鼎沸,这样情境下没一个人能静下心去观摩那二十四孝图。但仓促的顾盼中,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卧冰图”却给人较深的印象。
王祥其人,事见《晋书》,记述甚简略。倒是野史稗抄多所述及。王祥卧冰求鱼故事的形成最早出现在东晋孙盛所著《晋阳秋》中,梗概如是:“母患,方盛寒,冰冻。母欲生鱼,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会有处冰小解,鱼出”。同样这个故事,在宋代无名氏所撰《记纂渊海》中就移步换形,味道大变了。他这样说:“王祥事继母至孝。母疾,思食鱼。时冬月,冰坚不可得。祥解衣卧冰上,少时冰开,双鲤跃出”。
王祥为继母去弄鱼吃,好几种书籍都说有这事,大概是抵定的了。关键是弄鱼的方式在《晋阳秋》和《记纂渊海》里的叙述大异。前书说祥解去衣服,将要剖开冰面寻求鱼儿,而后书说祥解去衣服卧在冰上。两种行为所得结果也不一样:前书说恰在这时有一处冰面开解,鱼就出来了;后书说卧冰少时,冰开鱼跃。前书的鱼出来,是指鱼从水里露出来,并未跃出,至于是大鱼、小鱼、鲤鱼、鲢鱼,未曾言及;而后书则直接说有鲤鱼跃出,且是成双。
王祥的老家在山东沂州,一千多年前大概没有温室效应,那里的冬天肯定比现在要冷得多。俗言冰冻三尺,是说冰之甚厚。锤击镐凿剖开坚冰已属不易,何谈去卧冰暖化?恐怕那冰凌一些儿未化,王祥这厢早已冻成冰棍儿了。《晋阳秋》说的还靠谱儿,《记纂渊海》简直把后人当三岁顽童忽悠了。
无独有偶,同在晋代,有个叫王延的人冬月为母求鱼,扣冰而哭,鱼忽跃出冰上;宋朝有个罗孟郊,他卧冰求鱼的事与王祥略同。天可怜见,要当孝子就非得去卧冰求鱼么!不曾闻及有母亲一心心要吃豺狼虎豹的肉,儿子也去泼命弄来的。因为那个孝行太危险了,搞不好把小命都搭上了,要那个孝子的虚名干什么?冰倒是可以卧的。当围观的人中有悲悯者,拉孝子起来,或抱一捆稻草垫在孝子身下,孝子虽脱衣解怀,不免战栗,短时间内绝无性命之忧。围观者若是看厌了,最好四散而去,孝子的功课也已圆满,苦身表演应马上收场。至于有没有搞到鱼,已不重要。若人去场空,卧冰的孝子仍死赖着不爬起来,这孝子的脑子肯定是缺根弦。既要张而不弛地去卧冰求鱼,又要争取让地球人都知道,为自己眼前的环境改变和以后的登龙机遇夯实基础,这才是卧冰求鱼者的真实目的。
古人的言论(包括一些正史)要听一半扔一半才好。汉高祖那样的伟人,史书尤说他母亲在一点珠胎时与龙交配而生高祖。假设秉笔史官拿这段子去念给老太后听,看不用大耳刮子搧他!同理,二十四孝把王祥收录进去,也要精心包装一下,不然不能惊人、服人。反正那个年代有文化的人少,普通老百姓所能企及的也就是有幸听学究村儒摇头晃脑地瞎念一通,或是冬日闲暇之夜,听江湖艺人南腔北调,鼓词评书坠子腔地胡诌乱唱。假如有一二明白些的人站出来质疑,回答的必然是:王祥卧冰双鱼出那是孝心感动了天地鬼神,你不相信是你的孝心有问题!看你还有何说辞?
魏晋时期,礼坏乐崩,忠直摧折。曹氏的篡汉,司马氏的篡魏,哪里有仁义礼智信的半点影儿?无怪乎连后赵那个粗鲁皇帝石勒都讥笑他们说:“大丈夫寓光明磊落如日月,终不效操与懿,欺孤凌寡,狐媚以取天下!”欺孤凌寡自不必说,这个狐媚当是指假仁假义的伪孝子、伪君子之类。
政权到谁手里,谁就对自己夺取权柄时的卑劣手段讳莫如深,再不容别个当着瘸子说短话。但政治还是要搞的,主义和信仰也必不可少。在这节骨眼上,孝字充了大用。事亲孝,事君必然孝(绝口不能谈忠),所以科考外就有“举孝廉”这个取仕途径。一个有野心有智慧的平头百姓,要想步入仕途官场,必然要在孝字上做足文章。
世道陵替,到王祥这辈儿上,家境已孱若鲁缟,进身的资本微乎其微。像王祥这样机深内重的人肯定会走为孝这条道路。因为进孝不扎大的本钱,只需劳苦、忍耐、煽情、张扬就行。既来得上手,又是接高攀贵的唯一手段,曷不戮力哉!碰巧亲娘过世,继母当家,这继母也合该成全王祥,竟是凶妒不论于理。寒冬冰坚,她要吃活鱼;平素里突发奇想要吃黄雀;风雨交加,立逼王祥去看守果树。王祥都办得有过之无不及,给自己的孝行增添了浓重的色彩。
使人费解的是,这些典型事迹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去卧冰求鱼纯属个人行为,至孝之人应该悄然而去,把长衫短袄脱净,甘之若饴地躺下去暖冰凌。恐怕把人冻死一百二十回,也没人知道。继母吃到了鱼,绝不会到处扬声夸赞(那样就等于自己掌自己嘴巴)。走露消息只能从王祥这里找原因。你王祥的孝行孝名惊动了朝野,恶母懦父却落下千古骂名;你在大力倡扬自己孝道的同时也彰显了亲恶,使尊亲落耻蒙羞,这又算哪门子孝道呢。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容与名利事功牵缠在一起。孝行是后辈对前辈抚养之恩的真诚回报,发自亲情,无微不至,潜移默化,务求实效。若稍事张扬,便玷污了孝道的圣洁,涉入善欲人知的恶途
再者,日常生活中为尽孝可以节衣缩食以奉尊亲,但长辈绝不会夺子女的衣食以自奉,重要的是相互的体贴和温暖。饮食适口,衣服宽暖得体,心性时时相通,举家和睦雍熙,这就是孝道。古人说的“得亲顺亲是谓孝”,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