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塔希提 于 2016-8-11 10:05 编辑
2014年4月14日,星期一,成都,熊猫基地,多云。
由于做足了功课,早起后的公交车一路顺利。上车前,在便利店简单地解决了早餐后,从酒店步行100米到纱帽北街站,便乘上了前往成都动物园的18路公交车。14站的路程,花费了不到一个小时,再从成都动物园站换乘198路公交车,乘11站,即可到达熊猫基地。
成都熊猫基地,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简称。58元的门票,比起杜甫草堂还便宜2元。从导游图上看,熊猫基地的范围非常大,所以,基地内有10元一人的电瓶车可以乘坐。而我们却喜欢边走边玩边拍照,所以一般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乘这种车。
早上八点刚过,应该是熊猫早餐时间了,因此紧赶慢赶,往熊猫公寓走去。路上看见一只锦鸡,在竹林里悠哉游哉、闲庭信步,见到人来,毫无惧色,姿态依旧。再往前,又见几只孔雀闲居树头,鸣声犀利。原来在熊猫基地,一切鸟类都是散养的,任凭在园中游走飞翔。或许这就是基地的用意,为熊猫创造一个接近大自然的良好环境呢。
在亚成年熊猫馆,六只熊猫刚刚“起床”,饲养员尚未来及打扫,隔着落地玻璃窗,可以看见满地吃剩下的笋壳,以及乱七八糟的粪便。六只熊猫里,能看出有一只是成年大熊猫,无论身躯还是长相,特征都十分明显。而那五只调皮捣蛋的未成年熊猫,不顾室内的污秽,纠缠在一起,互相打闹,饶有趣味。
突然,那只成年熊猫“扑”地拉了一大泡屎,好家伙,黄呼呼的,全是箭竹渣渣。然后又撒了一大泡尿,尿液流得到处都是。这应该是只雌性熊猫,或者就是这些熊猫孩子们的妈妈。只见这只“妈妈”扑倒在地,肚皮平贴着地面,整个身体放松开来。而其它的小家伙们,仍旧玩耍着,在馆内走来走去。
一位饲养员打开了灯,昏暗的室内明朗起来。原本在昏暗中拍照景物效果较差,现在可以曝光更充分些,熊猫的毛也看得更清楚些。其实熊猫黑毛以外的毛色,并非白色,而是黄黄灰灰的。或许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吧,总不见得这些国宝们每天都会人工洗澡,刚才看见的馆内地上那么脏,即便是白毛,也会变成杂色了。
顺着小路台阶,来到熊猫产房。原以为能看见刚出生的小家伙,结果只看见了两只正在被饲养员抱走的小熊猫宝宝,而且不知被抱到何处去,再也没见到。以前电视节目里看到过这种可爱的熊猫小宝宝,亲眼所见还是第一次。可惜隔着玻璃栅栏,只拍下一个侧面的身影,要是早来一步,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此刻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熊猫们准备早餐用的箭竹,一把把地将箭竹的竹枝插在竖直朝上的管口内,看那姿态,一定是模仿竹子生长的样子。果然,当熊猫们被放出来时,立刻跑到这些准备好的箭竹前,一屁股坐在边上,顺手捞起一根,从中间嘎嘣咬断,然后像人类啃甘蔗一般,撕剥着竹皮,将剥好的竹子塞入口中,咀嚼起来。竹枝上半截,或许比较嫩,无须剥其皮,便可直接吃进口中。那种紧吃慢吃的模样,如同在享用天下美味。对于人类来说,这只是箭竹,可对于熊猫来说,这可不就是一顿可口的美餐吗!
熊猫的食量似乎很大,一只成年熊猫,不一会儿,便把一丛箭竹吃个精光,然后再寻找新的箭竹。我想,这种没有天敌、衣食无忧的生长环境,让熊猫们生活得舒适而懒散,从而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兽性和野外生存能力。倘若把它们放到深山老林中,一定无法适应。听说卧龙熊猫基地,就有野化训练而准备放生的那种,但熊猫毕竟太珍稀太贵重,不会贸然让它们冒这个险。
当我们回到亚成年熊猫馆时,那六只熊猫早已被放出,正在草坪树木间,啃食着箭竹,或者饱食之后,躺着休息。一只调皮的小家伙,三下两下,爬到一棵小树杈上,笨重的身躯,在树杈间晃悠着,让人时时有一种生怕它掉下来的担心。按理说,这些熊猫个体,怎么也有上百斤重吧,那柔弱的小树杈,怎能支撑得住这团活动的皮肉分量呢?可是,任凭这只熊猫爬行腾挪或翻转倒立,它始终能稳稳地在树上巧妙平衡着。看来,我们太不了解这种熊猫与小树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杞人忧天似的担心。
人潮突然涌动起来。在两面小旗子招引下,来了一群花里胡哨的老外游客,顿时熊猫观看围栏被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中国游客都如此好奇于熊猫,何况老外乎?或许有些老外一生都从未见过真正的熊猫,这样面对面地近距离接触,更是稀罕不已。因此,在无尽的好奇心驱使下,老外们注目着,观察着,似乎想把这种传说中的中国特有的动物看个明白透彻,好在回国后,能够对亲友们详细地描述模仿。老外们还购买了绒毛制作的熊猫玩具,成都熊猫基地也当仁不让地打着“买一送一”招牌,做起了老外的生意,而那些得了便宜的老外们更是热烈交流着“淘宝”体会,引得更多的老外再次购买。想想也是呵,那些没有熊猫的国家或城市,亲友们能得到一份熊猫玩偶的礼物,会是什么样的兴奋呢。
不经意间,那只顽皮的熊猫,已经溜下树,钻入圆木搭建的平台下,呼呼起来。或许是玩耍得太辛苦,或许这是熊猫们一天必备的功课,吃饱玩足后,需要养养精神。而那只熊猫妈妈,此刻却独享箭竹,坐在地上慢慢享用着丰盛的美餐。这可能与人类一样,有着共同的美德吧:妈妈总是让孩子们先吃饱,然后自己再吃剩下的食物。
在另一熊猫活动场所,一对母子在共进早餐。这只八个月大的小家伙,边吃边玩,在妈妈身边跑来跑去。若是独自看起来,倒也没感到这小家伙有多小,可是与妈妈坐在一起,立刻显得小宝宝的“袖珍”。那短短的身材,毛茸茸的脑袋,细小的爪子,就像一只可爱的小仓鼠。
小家伙吃饱后,调皮地爬到一根倾斜的原木上躺着,可即使再小的身躯,也要睡得平衡才能安稳。小熊猫在圆木上不停地动,身子一歪,呼啦掉下来。正在用餐的熊猫妈妈,听见声响,回头望了望,见小熊猫一骨碌爬起来,便放心地继续吃着。小熊猫不甘掉下,仍然爬到斜木上躺倒,可不多时,又掉了下来。这次妈妈头也不回地只顾自己吃。如此几番,小熊猫睡不住了,便换个花样玩,一不留神,却顺着陡峭的斜坡,骨碌碌滚下沟来。
围栏边盛开着玫红色的杜鹃花,恰巧一朵花掉落在小家伙的背上,花柄插入毛中,像戴了朵鲜花的少女。好一会儿,小熊猫顺着沟边,爬上爬下,慢悠悠地自个儿玩耍。此时的熊猫妈妈,也在饱食箭竹后,泡在水池里,想必是吃得满头大汗,用凉水散热呢。
一只绿孔雀飞来,栖落在一棵树上,长长的尾羽,拖在枝桠下。我正欲拍照,忽听有几位游客走过,打着合肥乡音。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听见熟悉的合肥话,实属不易。我故意对着孔雀,用合肥方言道:“好赞哦!”,果然那几位游客惊奇道:“合肥老乡吧?在成都遇到合肥老乡,真不容易!”大家互相用乡音打了招呼,道别而去。呵呵,这种巧遇,当年登泰山时也遇到过,乡音便是籍贯的名片。
或许还有很多熊猫没有被放出,或许还有我们没到的馆所,前后大约看到十几只熊猫后,便觉得过足了熊猫瘾。拍了许多熊猫的照片,也拍了几段熊猫视频,当然少不了与熊猫的合影。成都的熊猫基地,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那些照片与视频,无论何时,都能让我们再看到它们可爱的身影。
途经孔雀园和天鹅湖,稍作休息,之后便离开了熊猫基地。由于时间比较宽裕,我们可以乘公交返回春熙路,不慌不忙地在香豆小厨吃好在成都的最后一顿午餐,买好晚餐及第二天的早餐与午餐后,回酒店取行李。一切准备就绪,我们便乘地铁去成都北站。在候车室,等了不到一个小时,终于进站上车了。
这是成都北站开往上海站的Z124次列车,因为成都是始发站,所以一切感觉甚好。回程时,我们仍旧是两个下铺,一个上铺,只是上铺在隔壁的铺厢。女儿与一位中年男子互换了铺位,将上铺换到了我们这边。这样,我们便踏上由西往东的归途,列车将历时约十九个小时,经武汉、合肥、南京,于第二天下午抵达上海。
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上海,多云。
列车准点到达上海站,停靠在难得的一道。两个小时后,我们顺利地回到家中。至此,我那颗一直紧张的心,那双疲惫的腿,才得到放松。回家的感觉真好,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小窝”。
八天的旅程终于结束了。八天里,我们游览了长沙、重庆、成都这三个著名的城市,应该说,它们各有特色。长沙的精典实惠、重庆的巴山蜀道、成都的川西美味,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要是必须作一比较,我们可能更钟情于重庆,不仅是山城的气势,那山那水那街那人,那小吃那火锅那建筑那交通,都更使我们难忘。或许是重庆山城的特点,有别于我们看惯了的城市街景,才会有此印象。或许在今后,我们不再有机会重游此三地,那么,就用我的照片和文字,构成我们的《西行散记》,为我们想念它们时,提供一种可重温的媒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