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天良 于 2016-8-28 18:17 编辑
有一种幼虫叫“斗米虫” 请问,有谁听说过“斗米虫”三个字了?不瞒各位我也是刚刚听说过。某天我看农业频道电视节目,无意之中被我看到了。这是一种跟蚕宝宝差不多大小,全身乳黄色的幼虫。因为它隐藏在树干中,以树心为食。人们平时很难见到它的“庐山真面目,”但是我见过,而且不止一条。 为什么叫它“斗米虫”呢?相传在古代,人们要用“一斗米”(12.5斤米)才换得一条虫。《中药大辞典》记录“斗米虫”具有强身健体、清凉解毒、生津开胃的奇效。2012年11月,网上流传着一个民间偏方,用“斗米虫”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明显。 关于这“斗米虫,”使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小区绿化带上栽的无花果树。 这棵盆景树是从花鸟市场花了1.5块钱买来的,上面还结了二个小果实。因为此树不见它长,我便把它移到室外空地上。没想到此树换了环境接上了地气飞快疯长,枝繁叶茂当年就结了不少无花果。后来又移植了二棵。当无花果成熟季节,每天清晨都能摘上一小塑料筐,估计有2斤样子,吃不完就送左邻右居。我还把图片发到网上,同城的网友说我不要独吃,要有福同享,建议开个无花果节,让大夥儿也一饱口福开心开心。 有一次我突然发现有昆虫在啃嫩树皮,走近悄悄的扒开树叶,原来是天牛这坏蛋在蚕食哩。我毫不客气用大拇指与食指狠狠地挟住了它的身子,它发出“吱吱吱”叫声,它那铠甲般的外壳拼命挣扎,妄图从我手中逃脱。我愤怒极了举起手猛地把它砸在水泥地上,再踩上一只脚叫它粉身碎骨。之后每天清晨抓天牛成了任务。 秋后我发现无花果的叶片提前掉落了,树干上出现了很多虫眼,从虫眼里不断有树屑往外吐出来,还有棕色的液体沿着树干往下流,一副惨状!不用说树木惨遭虫灾了。我买来农药按比例兑成药水,用针头对准洞口注射进去,直到药水从后洞流出来。这一措施虽说很灵,但很难灭绝虫害。凡注射过药水的虫眼,之后再无树屑外吐了,说明幼虫己杀死在树干内。 树洞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将有虫眼的分支砍下再劈开,终于发现了白白胖胖的幼虫在蠕动,让人看的毛骨悚然。 由于虫害太严重,三棵无花果树的树心全被钻孔了,慢慢地前后枯萎了,再也不结果了。最后我只好把树锯了。 昨天电视上还说浙江山区的农民变害为宝,专逮“斗米虫”,在浙江黄岩当地,一条虫子最贵可卖到50元。烘干了的“斗米虫”一斤要卖到数千余元。野生的供不应求,于是在一种叫云实刺树上进行人工繁殖,为防止扩散设置了隔离带。一位山民说每天捉30多条不费时,收入有300多元。“斗米虫”居然成为了山民的一项致富产业。 受“斗米虫”患害最重的莫过于柳树了,很多岸边的垂柳变成了千疮百孔惨不忍睹。有的己经枯死。我看见公园的柳树干上有挂水和打针的“新型疗法”,那都是扯蛋。 “斗米虫”可以油煎。过去我不知道这幼虫还能吃,据说油煎后的“斗米虫”非常香。下回到要弄几条油煎了吃,因为我以前吃过蝗虫米蛆蚕蛹蝎子之类,相信会有这个胆量的。也算是“报仇雪恨”吧!
2016.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