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塔希提 于 2017-8-31 09:20 编辑
地处皖南山区的泾县,高山起伏,峰谷连绵,深山虽无藏龙卧虎,却有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新的旅游景点——水墨汀溪。
七年前的冬季,我们曾经来过这里,那时虽值隆冬,却被皑皑白雪中环抱的绿水青山所折服,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若不加以开发利用,真是太可惜了。泾县政府经过两年的打造,终于向公众奉献出这一响亮的名字。水墨汀溪,不禁让人联想起水墨山水图,泾县属于宣城,宣城属于安徽,原本就是宣纸徽墨的故乡。那一座座迷离的高山,那一弯弯湛蓝的溪水,有如画家奋力泼墨疾书下的大手笔画作。
清明节后的一个下午,我们再次来到汀溪,来到这一富有盛名的山水宝地。早先的山间小路,现已修成能够通车的水泥道路。一路上,随处可见满山遍野片片映山红点缀其中,忍不住停车赏看,其爱难舍。
驱车来到景点大门,门票60元。对于这样一个新开发的景点,应该不算贵。久居城市的人们,寻找远离尘嚣的僻静,这里是再恰当不过的地方了。深山幽谷,天然氧吧,环顾四周,静心聆听,作个深呼吸,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视觉、听觉、味觉上的全方位恩惠。
溪水在山谷中徘徊,环绕。它的源头就在高山之巅,在高达数百米的山顶,有着永不枯竭的泉眼。泉水喷涌着,流淌着,形成飞流的瀑布,再顺着山势,流到山谷中。溪水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时而深邃,时而平浅,所经之处,无不将山谷冲击成一片片的堆积着滚圆卵石的河滩。枯水季节,溪水的颜色也在各处随深浅而变幻着,或蓝,或绿,或明,或暗。
跨过曲折的木桥,进入景区,原生态的植被覆盖在山坡上。岩石背阴处,苔藓遍布,无名野花开放在石缝边。一边是山坡,一边是山涧,当两车相错时,必须有一车停靠路边,方能擦身而过。遇到急弯处,尽管设置了折光镜,还是要预先鸣喇叭,方感到安全。翻山越谷,终于穿过一片翠绿的竹林后,到达此行的栖息地汀溪山庄。
水墨汀溪景区尽头的地方叫做“杨树塘”,此处有好几家农家乐,汀溪山庄就是其中一家。山庄的主人热情地接待着我们,把我们安排到新建的小楼住下。在门前,我们欣赏着炊烟袅绕中的暮色,看着晚霞在山影间渐渐散尽。此刻山里的气温也陡然下降,比起进山时要低近10度,使人不由地穿上外套,在稍带热气的堂屋里,品着主人新泡的茶。
晚餐不算丰盛,却有着城里人吃不到的野菜、应时菜蔬和土鸡蛋等绿色食品,还有这里特有的蒿子饼,腰花和咸肉,也都来自主人家自家杀的猪。劳顿一天,美美地吃上一餐后,商量着明天的行程安排。却听得主人家的小二子说晚上要炒茶叶,从未经历过茶叶制作的我们,都想看个新奇。说起茶叶,这才知道,眼下的茶叶最为珍贵,产量也最低,一家三口,一天采摘的茶叶,制作后不足半斤。就这一点茶叶,主人家两个人足足忙乎了两个小时呢。明前茶价格极其昂贵,甚至上千元一斤。初时我们还不大理解,直到第二天亲自采茶后,方才知道这茶叶的价值。
山区的寂静和旅途的疲劳,让我一夜沉睡到天亮,直到雄鸡高唱数遍。清早起床洗漱后,我们便随主人来到屋后山坡竹林,开挖竹笋,但并不像我原先想的那样,竹林间的竹笋可以尽情地挖。毛竹生长有大小年之分,而今年正好是大年,所有竹林间的竹笋必须留着长成毛竹,若明年再来,则是小年,届时可以随处挖。我们只好在竹林边缘处,顺着蔓延的竹鞭,到林外的茶树边,寻找着可挖的竹笋,虽然难找,但也挖到十几只。足矣,不在乎多少,关键是参与了,而且还可带回城里享用自己挖的竹笋,绝对比从菜场买来的好吃。
早餐后,我们背起采茶的竹篓,戴上草帽,往茶山一路走去。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裤脚,太阳刚刚从山脊露出,山坡茶园,露珠还挂在茶树叶子上,茶树一排排,一行行,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小二子此刻当起了老师,教我们怎样采摘,并且强调重在娱乐,不计多少。至此,我们才理解为什么这时的茶叶那么值钱:半人高的茶树上,只有枝梢上那么一点点嫩叶可采摘,而且必须是一样均匀大小的标准的一叶一尖,才可入茶,不然,茶叶会因不符合标准而品质下降,茶叶也会被大打折扣。可是,并非每树每枝都有一样大小的一叶一尖,因而必须瞪大眼睛,仔细寻找可摘的嫩叶,有时候连续几棵树都没有符合标准的茶叶,只能放弃。所以,采了半晌,大家的篓子里连底都没盖住。
阳光渐渐强烈起来,茶园里的露水被蒸发殆尽,此时方知草帽的好处。小二子问要不要休息一会,喝口水,我们倒是需要点时间,给自己来张采茶照,这可是长这么大从未有过的体验,怎么样也得留个纪念吧。我们这种“小猫钓鱼”式的采茶,五人加起来,才有人家一人采的多。时近中午,阳光高照,气温不断攀升,转眼就有二十几度,主人家说,还是回去吧,这话如同大赦令,我们忙不迭地拿起衣服,沿山坡离开茶园。
归途中,看见空中有钢缆滑翔的人头顶“飞”过,不由得抢拍下来。许是看见我们向她们挥动草帽,俩小姑娘也在空中挥手致意,还突发奇想地要我们把草帽扔上去。途径一座吊桥,一群游客从桥上摇晃着经过,吓得胆小者哇哇叫,这情景让我想起浙西大峡谷曾经发生的吊桥坍塌的事故。所以,在吊桥上行走,决不能摇晃蹦跳。后听说溪边有一处马兰头长得特茂盛,忍不住跑过去,摘起来,一会功夫,便摘了半竹篮,想想够大家中午尝鲜了,于是带着收获的喜悦,回到汀溪山庄。
等待午餐时,我们又到周围的山腰去转悠,一棵老梨树,独立山坡,开满了白花;几根粗壮的树干,排列在菜园边,上面还长着花菇。周围几乎都是茶园,一直延伸到溪畔谷底。再绕回到竹林,遇见一位寻找午餐的女游客,说是有五人,问我们哪里能提供?同是游客,我们便介绍来到汀溪山庄,还让主人把我们采摘的马兰头分出一半给他们吃,并且自豪地告诉他们,这是我们自己采摘的马兰头。显然这几位来自合肥的游客有点不好意思,客气了一番后,便又大吃大嚼起来,主人问,还要不要青椒炒鸡蛋,他们连声说:要,要!
午餐后,我们提前离开汀溪山庄,在返程中再沿途游玩。车开出两公里,看见景致非常的山谷,便停下玩赏,不仅又想到摘马兰头的地方,于是回头,又去摘了一马甲袋方罢手。哈哈,可怜的城里人!
在继续玩了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不舍地离开这里。十公里的山路,小心驾驶的我,自然是无法仔细观赏山间美景,但一处处景观,一丛丛映山红,总是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山水之间,那分明就是一幅幅水彩画,或是一幅幅水墨画,粼粼的波光,倒映的山石,嫩绿的枝芽,斑斓的野花,构成十分自然和谐的色调,带来感官上无以伦比的享受。
这就是水墨汀溪,这就是皖南山区。朋友,看了我的文字,您是否也深深受此感染,而爱上这山这水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