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叫儿子起床,儿子答应了一声又一声,就是不起来。于是我不厌其烦地教导他: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早起来一会儿,活动活动,才能吃得下去东西,吃饱了,一上午上课才有精神,反之…… 儿子终于一骨碌爬起来,万般无奈的样子问我:老妈,我姥姥当年是不是也这样唠叨你啊? 转过身去,忽然感觉眼眶有些潮润,我想告诉儿子,当然是啊,那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可是我再也听不到了。但是终于什么都没说,默默去给儿子准备早餐了。 哪个孩子的成长不是伴着老妈的唠叨呢?儿时,听着妈妈唠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天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节俭;听着妈妈唠叨孔融让梨,一天天懂得了谦让,懂得了友爱;听着妈妈唠叨狼来了的故事,一天天懂得了诚实,懂得了守信。这些唠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让我们终生受益。 我就是在这样的唠叨声中长大的。有一点不同的是,我有一个轻度贫血的毛病,一直查不出原因,却也始终无法根治,只能是补。在家的时候自不必说,红枣和红糖是家里必备的,老妈只是经常提醒我吃。等到出去读书,这就成了老妈的心病,每次回家,必定一遍又一遍地唠叨:给你带多少大枣也是有限,你自己一定要记得买,记得吃,平时吃饭也不要舍不得钱,多吃些肉啊肝啊的,别自己不当回事儿。 我只是一笑了之,当然是不当回事儿的,因为轻度贫血基本没什么症状,只是比别人怕冷些,穿多一点儿就是了。我把老妈给我进补的钱,都买了书,买了漂亮衣服,直到下次面色苍白地回家,再继续一面吃着桂圆红枣粥,一面听老妈的唠叨。 工作以后,回家的次数渐次减少,而电话却迅速发展起来。老妈在我儿子出生的第一时间,特意跑来给我安装了一部电话,从此这部电话就成了老妈的热线。关心外孙是当然的,我的桂圆红枣粥也提上了日程,每每电话打来,都是这两个主题,而我的脸色,也在这一遍遍的唠叨声中日渐红润起来。 前两天身体偶感不适,去医院检查,做了个血相,医生说:贫血啊,其实不看化验单,单看你的脸色都能看出来,典型的贫血貌嘛。忽然心里就多了委屈,已经有多久没人提醒我要多吃红枣了?自从妈妈走了以后,我自己也经常疏忽,差不多都忘记了自己是经常贫血的。 坐下来和儿子一起吃饭,看儿子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真想告诉他,能有一个人唠叨你,其实是件挺幸福的事儿。可是想想还是算了,有些情感,需要自己慢慢去体味,哪怕等真的懂了的时候,那份情感已经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