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说文字的理解力。
先举个例子。
一对热恋中的情侣不幸遇到一个变态杀人狂。杀人狂是个心理非常扭曲的人,专门挑情侣下毒手,杀人之前还要让他们玩游戏。游戏很简单,两个人玩猜拳,剪刀石头布,一局定输赢,输的人当场被杀死,赢的人会被释放,平手的话,则是两人都被杀。两个人商量出石头,一起殉情。但在伸手时,男孩出了剪刀,女孩出了布。女孩当即被杀,男孩活了下去。
这个虚拟的故事出现在很多心灵鸡汤文中,很多人指责了女孩是心机婊,活该被杀。并一再申明不要轻易相信女人。
但真的是这样吗?
死亡规则确定之后,共同商量出石头殉情之后,男孩决定自己死去,出剪子让女孩活下去,这是爱的忠诚。但女孩心思更高远,她知道男孩为了让自己活下去,一定会出剪子表达最深沉的爱。女孩决定出布,让男孩活下去。结果如愿,她把最后的爱用布表达出来。
这个结果,对于钝感的男孩来说可能再也不相信爱情,对于机敏的男孩来说可能一生被爱笼罩。
两个人都背弃了约定的忠诚,两个人都是为了让所爱的人活下去,但女孩的举动会不会让人误会甚至一辈子不被原谅呢?
这是有可能的。
文字的理解力就是这样,有关的文字无论多么冰心玉壶,但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误解甚至被仇恨
这大概不是作家的错,甚至不是任何人的错。
当大多数网友的阅读理解基础一直在中学语文、中学历史、中学政治上徘徊时,文字何辜?
当读书成为一种负担,当阅读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边缘化行为,当性学已经是显学却被有意忽略的当下
小说创作的空间被挤压变形就不可避免,那些学识渊博的人被理解力尚在中学阶段的人耻笑
这既是文字的悲哀,也并非完全是文字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