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回、特殊伙伴
凳子心地善良,很疼爱山子,一般不让山子到远处去。自己若是有事,带着山子不方便时,就要山子呆在家里别出门,并且叮嘱又叮嘱,生怕山子有什么闪失。
有一次,凳子唯一的亲人——在小镇上住着的姑妈,带信来叫他去一趟。
凳子很久没到姑妈家去了,不知道姑妈有什么事。凳子还考虑到小镇子离王家庄太远,有十多里山路要走,还要坐一程车,路程这么远,怕山子吃不消,同时,拾着山子的事,还没告诉姑妈。凳子觉得不便带山子去,加之两个人去,费用也要大些,就决定一个人去。
凳子将想法告诉山子,山子爽快地答应了。
凳子将山子午饭安排好了之后,就上路走了,赶到姑妈家,才知道并没什么大事,姑妈因为很久没见到凳子了,想见见凳子。姑妈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想凳子也到镇子上去生活,这样就能经常见到凳子。
姑妈因为娘家就只有凳子一个人了,怜惜娘家亲人,因此特别疼爱他。
凳子见了姑妈之后,安慰了姑妈一番,说自己在王家庄生活惯了,也很好,不需要姑妈牵挂。凳子并没有将山子认作干儿子的事告诉姑妈,他担心姑妈觉得没有血缘关系而反对。在姑妈家吃了午饭,他便回家了,因为路程这么远,到得家里,已是傍晚时分。
凳子回到家中,却不见了山子,就到处寻找,找遍了王家庄,仍然没找到人。
凳子心想,这山子能到哪里去呢?他想来想去,估计山子可能是回自己山里的家中去了,就连夜进了大山。
果然,凳子在山子原来居住的老屋里见到了山子。令凳子惊奇的是,山子旁边还多了一只麂子,而这只麂子,正是先前凳子追赶的那只麂子。
原来,山子这么爽快答应凳子,心里早就有个打算,想趁凳子外出时自己回老屋里去。
说起这只麂子,还真有缘由。
两年前,山子的父亲有一天上山打柴,忽然发现一窝麂崽子,就奔过去想看个究竟,也想弄几只回来改善生活。不料,那麂子很害怕人,便迅速奔逃,一转眼就不见了。只有一只小麂子却眼睛眨都不眨地望着山子的父亲。
山子父亲觉得很奇怪,就走近一看,原来是这只小麂子的后腿负了重伤,走不动了。山子父亲见此,就从自己的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条,将小麂子的腿包扎好,抱了回来。山子父亲也是个善良的人,见是一只小麂子,而且负了伤,不忍心杀着吃掉,就要山子照看,让麂子好好养伤。
山子见了小麂子,十分高兴,便将这只受伤的小麂子当做家犬一样喂养。
过了一段时间,这麂子的脚伤就好了。
小麂子伤好了之后,山子的父亲就仍然要将这麂子送回当初发现麂子的老地方。
山子有些舍不得,不肯爸爸送去,说是要自己喂养。
山子父亲告诉山子:这野兽儿是在野外过惯了的,到家里养着反而不好,它也会想自己爸爸妈妈的。
山子听父亲这么一说,也不好说什么,就依依不舍地让父亲抱走放到山里去了。
到了第二天傍晚,山子高兴地看到那麂子又回来了,在山子家住了一晚,另天又回山里去了,以后,这麂子就时常来看看山子,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凳子看到山子与那只麂子在一起,心中很是诧异。
听了山子的叙述之后,便想起自己那天几次欲射杀这麂子,真是好生造恶,好在没打着麂子,不然,心里不知道该有多后悔。
这天晚上,凳子与山子同麂子一起在山子的老屋里住了下来。
夜深了,山子将麂子安放在柴草窝里,自己才去睡觉。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山子看见父母微微笑着向他走来,走着走着,父母亲便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人。
白胡子老人告诉他:
“你的命运合该如此,你要好好活着,将来会有许多奇异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在适当的时候,我会保佑你的”。
山子醒来时才知道自己睡在床上,原来是做了个梦。
天已大亮,山子想起自己做的梦,心中甚是惊奇。但感觉却有了几分踏实,觉得自己不但又有了一个待他很好的义父,而且自己的父母亲在阴间也保护着他。
山子将梦里所见告诉凳子,凳子也宽慰山子道:
“你的父母亲一定会保佑你的,你要听话,我会尽力照顾好你的。”
山子点点头,走近麂子,在麂子的头上摸了几下,那麂子很乖,绵着山子一动不动。
山子的父母死于意外,也没给山子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是几间茅草屋,屋前屋后几块开出的空地可以种些作物。
家里除了弄饭的简单餐具与种地用的工具之外,最值钱的就要算是那本字典了。这是一本康熙字典,没有了封面,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历,谁传下来的。
山子没有上过学,山里也没有学校。学校在相距几十里的大山之外的小镇子上,父母也没打算送他到学校去读书。
山子长到四五岁,母亲就靠这本字典告诉山子怎么识字,怎么认数,怎么写自己的名字。
山子也就是凭妈妈的教育,靠这字典认识了一些汉字,知道写自己名字,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字。
山里的树木杂草,父亲也教他辨认,告诉他哪些东西可吃,那些食物有毒;哪些果树什么时候结果实,哪些果实是什么味道。这便是他对外界的认知。
山子虽然没进过学堂门,但山子很聪明,接受事物的能力强。山上的杂草树木,父亲只要告诉一遍,他就认得,并且记住了父亲的嘱咐,知道哪些树结的果实有营养,哪些东西对身体有害。
以前,还没有这麂子的时候,山上的昆虫、小鸟,都是山子的伙伴。有时候,他捉条小虫子,能逗它玩耍,可以玩上半天不厌;树上的小鸟唱歌,山子特别喜欢听,而且常常产生一些奇想:若是自己能变成一只小鸟,那该多好啊,可以飞到山外去看看新鲜。
山子对生活也有自己的领悟,他特别喜欢思考问题,譬如他家里吃的山泉水有点远,他就问爸爸,为什么不弄几根楠竹破开将水接到屋门口来?爸爸听了他的建议,果然与山子一道砍了些竹子劈开,铲除节塞,将山泉水接到了自家门口。
此时,山子看着麂子,用手不停地在麂子头上摸摸。麂子也用和善的目光看着他,仿佛知道山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忽然,山子似乎明白了什么,对这只麂子倍感亲切起来,觉得这只麂子就是上天送来的神物。或许就是他的父母变的,或许是因为上天要夺去他的父母而见他可怜才派它来护佑自己的。他这么一想,就感觉这麂子也是他的亲人了。
自此,山子与凳子相依为命,也与麂子相依为命。
每当凳子将他带下山去生活几天,他又不得不回到这大山之中,他想念父母亲,也想着这只麂子。
这麂子很是乖巧,每当山子一个人上山来的时候,就像知道他要来似的,或在屋门口等着,或待山子到了之后不久就来陪伴他。
凳子见山子经常离开王庄到自己老屋里来,次数多了,也就慢慢地也习惯了,外出做事回来不见山子时,也没那么着急了,他便知道山子到自己的老屋里去了。
凳子自己没事时,也就随即进山来,有事时也就让山子在老屋里一人住上几天。
山子住在老屋里时,也不害怕,因为他有麂子作伴。白天,他到山上去摘野果,寻草根,也扯来一些嫩草给麂子吃;麂子也到山岩上刁来一些山子摘不到的果子给山子吃。
晚上,山子睡在房里的茅草坑上,麂子守在茅草坑旁,像一个忠心耿耿的哨兵,为主人站岗放哨。山子感觉很安全。
山子在采摘野果的同时,也回忆着父母在世时种地的方法,就模仿着在屋前屋后栽种了一些红薯,以备度过寒冷的冬天。
冬天里,山子觉得麂子很冷,就抱着麂子同卧一处,相互取暖。
凳子担心山子的吃喝与冷暖,也将山子的老屋当作了一个家,时常带山子下山去住住,时常又让山子一个人或带他一起到山里住住。
就这样,山子与凳子、与麂子共同度过了五六年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