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3-23 13:14 编辑
文/归隐宋朝
玉玲珑善于见微知著,基于一些琐碎之事,阐述一些参禅悟道的思考与心得。令我有所触动的是,玉爷何至如此?时间的错位?亦或是,情感的错位?若说沧海桑田就少了那么一时半刻,若说风云变幻又多了那么七上八下。看来人世间的波诡云谲,何止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么简单!
自忖无论是道家之言还是佛家法度,初修谓之求索,继而谓之自省,再者谓之平和,最终谓之空明。这是指修为。其实能够走完这一过程的必非凡种,一夕之间大彻大悟者,更是几近荒谬的传说。西方人讲究的是自我救赎,与东方宗教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人生在世不过是个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的好事并不会出现在这一世。如此看来,佛法似乎更加宏大一些,转世成佛即为终极佛法。而道家崇尚道法自然,所有修为要遵循自然法理,有多大的定数享受多大的命数。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我的理解,大致若此。
我是喜欢道家的,不过,这一喜欢有点偏了方向,只有自然失了道法。循了懒散顽劣的性子,失却努力勤奋的修为。天性不为不争,可也会因一时不忿而乱了分寸。红袖的苏抱琴曾说我写的东西缺少人气儿,无尽意也深以为然,惹得我大为不爽,啰唣几句,我记得玉玲珑还出面为无尽意争上几句。其实,这就是一种真性流露。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很在意别人的喜欢不喜欢。
作为凡夫俗子,是很在意他人的喜欢与不喜欢,这成了存在的动因与意义。别看有人以藐视天下的态度说,我不在乎!可心底里还是不忿:你有啥资格不喜欢我?
喜欢,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感受的表述,是主体强加给客体的极为愉悦的认知感。我们把对待种种想要得到、已经得到,以及那些颇为认可的事物的认知、体味和希望的感受,称之为喜欢。所以,喜欢也就附着了各种不同的追求与欲望,甚至是妄想和野心。喜欢也是存在比较心理的,参照物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这也就成了我们痛苦和嫉恨的根源。人类的大多数幸与不幸皆源于此。喜欢可以成就事业和爱情,喜欢也可以滋生贪婪与私欲,所以,喜欢的前一步是天堂,后一步就有可能是地狱。譬如,“权力最终会暴露我们最大弱点”这句旷世名言,不就是针对权力的过分“喜欢”吗?
话题有点扯大了,没有玉玲珑的巧思独具。其实,我是喜欢她的那种闲适而又有点颓的生活情调,基于我们生活的主色调,兴高采烈不是装出来的就是借过来的,真正的喜欢无不是潜下心来,点点滴滴、自自然然期盼的,等到的。无不是因势利导,水到渠成。那些企盼意外之喜,不劳而获,以及非分之想,又怎能有心安理得的喜欢哪?
庄子云:乘物以游心。愿望要谨从自己的内心,要遵循自然法则。我虽不能超然世外,但依然想独处以静心。凡夫俗子嘛,再大的造化恐怕也无福消受。缩小志向,乐在其中,也不失为一种本分吧?这也许就是玉玲珑所谓的“喜欢把凡俗的生活过得稍稍诗意些”。把我们能够心安理得的一切喜欢过了,这一生也就平静的过去了。
喜欢看玉爷的字,便有了上面的心得。再用谷川俊太郎的诗来结束: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先睡觉吧,小鸟们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因为远处有呼唤我的东西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可以睡觉了 孩子们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我把欢笑喜欢过了
像穿破的鞋子
我把等待喜欢过了
像过去的偶人
打开窗然后一句话
让我聆听是谁在大喊
是的
因为我把恼怒喜欢过了
睡吧小鸟们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早晨,我把洗脸也喜欢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