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6-3-7 17:37 编辑
哥与师父玉玲珑和归隐先生同题一个,滥竽充数,狗尾续貂。
其实哥想来凑个数,起意于归隐的《喜欢》这篇文字。
归隐的《喜欢》开篇第一句“知微见著”一词,看着很生硬。
你要说错了吧,也有不少人这么用,你要说对吧,很别扭。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韩非子》:
说林上第二十二有这么一段:
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下不足矣。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商纣王不知道从哪儿弄一双象牙筷子,给群臣显摆,纣王他大爷箕子见了很害怕,说从此天下要闹饥荒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用象牙筷子,不能再用陶土的杯子盘子了,那得配犀角和玉雕的杯子盘子,“玉杯象箸”不能用来装咸菜喝凉水吧?就得整牦牛大象乳豹之类的来吃,用这样的餐具吃这样的东西,你得穿什么衣服住什么房子?不能穿着背心大裤衩子住茅草房吧?就得穿绫罗绸缎,住高台广室。这些东西都要财力物力人力啊,如此骄奢淫逸的生活,于是就得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结果就是天下大乱。 一双象牙筷子引发的悲剧。
箕子从一双象箸而知后来天下不足,韩非子说这叫见微知萌,见端知末,后被班固归纳演化为“见微知著”。
这个成语的结构,是“见到什么然后可知什么”的一个由此及彼的推论过程,见和知的顺序不可颠倒。见一叶而知天下秋,不能说成“知一叶而见天下秋”。所以哥觉得正确的提法应该是“见微知著”,而不是“知微见著”。
还有那句“偿闻”,这是个错别字。
古汉语用于表示“曾经”的是“尝”——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这都是中学课本里的。
归隐的文字,师父誉其“雅致”“文字厚重,朴实”,哥感觉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谁说的归隐的文字“缺少人气儿”,苏抱琴?简直目光如炬。
归隐长于政论,立论高远,莫名的奇妙,但有时会让人感觉莫名其妙,而他的语言风格,缺少的就是朴实。
关于语言表达,前几天西湖说醉笑的文字“瘪涩”,没有文采。
其实我一直就想写一篇“语言,如何是好?”专门探讨文学的语言风格问题,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
但动起笔来,才发现这个命题太大,而哥功力不够,肚子里虽有些想法,写出来却不是一般的一塌糊涂。
想说明白这么一件事,也不容易。
汉语的特点是词汇丰富,同义词多,一个事物,可以有很多的词表达和描述,可以用很多的修辞方法去表现。
那么用什么样的词,怎么去形容,如何去描述,就因人而异,文字水平和功力修养也高下立判。
汉语的古今文学样式和作品中,最华美的表现形式是“赋”,散韵结合,骈四俪六,铺采摛文,极尽豪奢。
但那样的文字风格,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大家都熟悉的《滕王阁序》,是王勃即席而作,那年王勃25岁。
哥这样的,苦学到105岁,也写不出其中一句来。
写作这个东西,是极不讲理的,饱读诗书,勤学苦练,也只是打基础,真正的艺术创作需要天赋。
初学文字,一般容易喜欢并模仿华丽的文字,看上去很有文采。
但这是个陷阱,是误入歧途。
就一般水平和素质而言,很难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和完美。过于注重华丽的语言,无不伤及内容的表达。
所以,网上的所谓“美文”,几乎全部是垃圾。空洞无物,不知所云。
如抹了一脸厚厚的化妆品的女人,脂粉下仅一个个骷髅。
当然,文学的语言还是需要一定的艺术性和形式美的,选词和炼句还是很重要的。福楼拜说:艺术的目的,首先是美。
他说:文字上升为语言的艺术,就是要给内容找到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原话记不清楚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懒得去找了。】
哥读书不多,于白话文中,哥最喜欢平直朴素的语言,不做作,不雕琢,不堆砌。
哥以为,这也很不容易,甚至比用花里胡哨的语言来写,更不容易。
能用最平淡的语言说清楚一件事,是一种能力。
林语堂说: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足以充实之,则味同嚼蜡。故鲜鱼腐鱼皆可红烧,而独鲜鱼可以清蒸,否则入口本味之甘恶立见。
他举例说赵飞燕的妹妹不化妆就去见皇帝,其他妃子就不敢,为什么,因为不化妆就不好看。
敢用平淡语言写字,就如敢于素面朝天的女人,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自信和超脱。
乱用华丽的语言,其实是一种遮掩,遮掩自己的肤浅,毫无思想内涵甚至毫无内容,只用华丽的语言拼凑文章。
哥发现个规律;生活中,越是没文化的人越喜欢臭词乱用,套用成语或者歌词,其实粗鄙不堪。
于是哥在写字的时候,尽量避免用生僻,生硬,华丽的语言,我的想法,那样会影响别人阅读。
哥读别人的文字的时候,有个教训:好多人的字,看似华丽,却读不下去,经常被一些不当的词语和突兀、生硬的描述打断,要去判断对错,斟酌一番他在说什么。
注意力始终停留在文字表面上,这就影响了对内容的解读,华丽的文字,是阅读的最大障碍。
所以哥在语言上追求的境界是,让别人看我的文字的时候,不受任何文字和表达方式上的干扰。这样容易让人看进去。
这不过是哥对语言风格的一种追求和想往,现在还差得远,哥的字,还须再精炼、再简约、再端严一些。
就这。
哥喜欢咬文嚼字,喜欢挑别人文字上的毛病,乐此不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