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0-2-2 13:00 编辑
“哥”的传说
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就“火”起来了,这一句“不要迷恋哥,哥是一个传说”,火的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唉,这就对了,现代人就这思维方式,逮着一句顺嘴的话就不松口,不把它顺溜到家喻户晓,大江南北,那不叫“传颂”,据说我们最早的文学形式就这么来的,这叫口耳相传,而在传的过程中,或有遗漏,或有添加。
日前一小子在Q上问我“你说这:不要迷恋哥,哥是一个传说有什么意义,居然能传的这么火?”这问题很没有意义,流传的东西未必就要讲出意义来,所以,“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能被现代人当成流行语,红透网络。你说它有什么意义?
空虚啊,这就是空虚。道学家犹如久古先生摇晃着脑袋不以为然。您请打住,啥叫空虚,这个嬗变而眼花缭乱的社会,您总得给年轻人一个足够的空间,他们或扯淡,或发泄,不严格的说,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说过,这种很形似古文学口耳相传的流行,所以被很多人接受,并不断地派生演变,其实是契合了这个社会现实的。别动辄就挥舞着信仰和道德的狼牙棒去指责我们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间,只要他们喜欢,你管他哥是一个传说,还是哥是一个现实?
课堂上他们要面对一张卷子定终身的科考,科考万一中举了,他们要面对四年的大学生涯,之后要面对的就是就业的茫然,然后还有安身立命,娶妻生子,构建蜗居的困惑,当然还要置身于这个社会不断地拗着自己的身子,很不舒服的去拼命适应社会。这时候你如果贴着他们的耳朵“谆谆教诲”,还不如让他们自得其乐更实在一些。
张若虚老先生多清雅,一曲《春江花月夜》,喝着小酒,听着琵琶小曲,然后叹息“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其实人生不是歌咏出来的,也不是诗词家们笔下的风花雪月,那是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是实实在在的安居能否乐业。
朋友的儿子带着新婚不久的媳妇双双去了澳大利亚的一个岛子上求学,临行前安排了一个答谢酒会,在酒桌上这孩子非要我对他说几句话,我憋了半天:
前路漫漫,别信传说,自己努力,创造明天。
可以传说,但是终归要面对。
写着脑子里就跃动着改编的曲子:
哥不是美丽的传说
所有的石头都认识哥
哥曾经被它绊倒多次
哥曾经被它磕的血流成河
但是哥的初衷不改啊
总是要面对生活。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