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老兵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年齡。 記者金月展 攝 70多年前他們風華正茂,走上戰場奮勇抗擊日本侵略者;如今他們步入耄耋之年,無情的歲月在他們臉上雕出一道道溝壑,有的已經駕鶴西去。他們,就是戰爭的親歷者--抗戰老兵,像散落在地球上的活化石一般見證那段不朽的歷史。河南省駐馬店西平縣合水街原是一條平凡的街道,但它卻因擁有13位幾乎歷經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台兒莊戰役等抗日戰爭重要戰役的老兵而不平凡。這些老兵從未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英雄,但他們卻用血肉之軀鑄成了一座永久的豐碑。 ■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月展 河南報道 現年37歲的李磊是河南省洛陽市紅山石老兵志願者協會會長。2003年因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心中忿忿不平。他決定尋找散落在民間的抗戰老兵,傳播他們的抗戰事跡,也讓日軍的殘暴行為見諸報端。他不曾想到這條尋找老兵之路走了十餘載。讓他自豪的是,在全國找到的一萬多名老兵中,僅他一人就找到了四百多位,這其中就包括合水街上的13位老兵,他們當中有上校團長、一等兵、黃埔軍校畢業兵、抗戰女兵,幾乎涵蓋了8年抗戰。 「由於年代久遠,抗戰老兵都居住得比較分散,找起來特別困難,但是像這樣在一條街上找到13位是個傳奇,從2010年開始4年裡,也算是『踏破鐵鞋』了。」在一個破舊的掛滿老兵照片和資料的地下室內,李磊向記者介紹道,這些老人幾乎都是90歲以上的高齡,有的對以前的事情記得不清楚,有的在文革時候受到很大的衝擊而不想讓人知道。在他來回幾次奔波求證中,才最後確定了這13位。 經歷可編書 辭世留遺憾 「13位老兵的故事幾乎都能編成一本書,找到的第一位就是揮大刀與日軍血戰台兒莊的孫殿修老人,當時身體還算硬朗的孫老還能展示一下打鬼子時候用的刀法,第二位是會寫書法的胡富經,張志被日軍俘虜過,李少卿是女護士,抗戰勝利回家後基本都是務農,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生活特別清貧」,說到這些老兵,李磊侃侃而談,「但是找到的速度並沒有他們離去得快,有的是前幾天還聯繫,後來就突然去世了。比如孫殿修老人特別愛喝酒,每次過去看他,都要拉上我喝上幾杯,但是不幸的是去年他突然離世,我很遺憾沒給他辦百歲生日宴」。 李磊稱,每次去看這些老兵的時候,他們就會聚在一個牆角聊他們當年打仗的事情,角落裡壓一張皺巴巴的黃紙,上面寫「老兵活動中心」。 也是緣於對這些老兵的尊敬,2010年冬天,李磊組織了一些志願者前往合水街給老兵捐款捐物,並且在合水街上租個房子,正式成立了「抗戰老兵活動中心」,給了老兵們一個無論颳風下雨都能聚在一起「嘮嗑」的屋。但歲月無情,目前尚健在的老兵只剩下5位,94歲的胡富經、93歲的張本元、92歲的張志以及90歲的張清元,和一位已不能說話的抗戰女兵李少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