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阴冷的“感动”
我讨厌任何形式的命题作文,所以,可以说,我的文没有任何的特定色彩,我不需要秉持某种背景和旨意去言不由衷。
我在很早的博文里说过一句话,算是自己问自己,也问他人,那就是我们是不是要直面这个残酷阴冷到骨髓的时代,这句话确实饱含着我巨大的愤怒和困顿。我想不明白,也看不清楚,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大先生笔下那些麻木不仁,伸着脖颈的看客们的喝彩声。
话题是由和朋友们在自由的谈论最近一个“乡村女教师的故事”引起的。这个被拐卖,被侮辱的女人,在N年后,据说已经爱上了那块曾经让她血泪交加的土地,她已经离不开哪里。
朋友问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我持久沉默,然后我回应说:我依稀记得当年王家岭煤矿透水大营救之后的一些故事,在那场灾难里,有很多人幸运生还,也有很多人不幸死去,而整个营救结束之后,据说某电影制片厂突然就来了灵感,要拍一部带着主旋律色彩的《王家岭大营救》,我还记得,当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在博客上愤然发文,对这种消费逝者的轻佻,对这种硬是要把出殡当成喜宴的无耻,表示了足够的愤怒。当然,也许是迫于各方对这个剧组的怒斥和压力,这部楞要制成中国式喜剧的悲惨往事,终于不了了之。
我们真的那么喜欢歌颂吗?我们真的需要踩着逝者的遗骸去狂欢尽兴吗?这是怎样变态外加扭曲的人格思维,能做出来的事情?
回到这个曾经被拐卖的乡村民办教师话题身上吧。
恕我直言,我看到了人性之中最可怕的逆来顺受的懦弱和屈从邪恶的习惯。
我一点儿也不怀疑,她郜艳敏现如今可能是真的爱上了那片土地,因为那里有让她放不了手的,需要给予文化的孩子。但是,如果说这样的一个女人,就此就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我觉得我们的感动来的太肤浅了。
一部《嫁给大山的女人》愣是把一个人间悲剧,升华到高大上的主题,我特别愤恨这种罔顾事实,忽略本源的人为拔高。
是,当年这个叫郜艳敏的女子已经被无良的人贩子毁了青春,难道我们今天还要揭开人家流血流泪的伤口,去制造一个典型吗?这很无耻,相当无耻,就是无耻。
把一个悲剧,愣是要制造出喜剧的笑料,要么是心理变态,要么是缺乏基本的人性。
郜艳敏是懦弱的,这个经历悲惨的女子,尽管如今的生活境遇有所好转,并不等于她被买卖是合理合法的,说的尖刻一点,我看到的更像是一个罪恶不堪的性奴故事的中国版。诚然,人口买卖是世界性的古老的罪恶,但是,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依然去宽恕这种令人不齿的罪恶,就是对自己的犯罪。
一个被罪恶拐卖的女子,被塑造成“被拐来的天使”,这样的故事,听起来让人脊髓泛着凉意。18岁的女孩受尽凌辱,被拐卖到山村,自杀逃跑未果,成了代课教师,然后被树立为典型,成为当地的最美正能量。这个近乎于荒诞的故事,让我们该如何面对?
故事的悲剧并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而是这个价值观畸形的社会。难道别人的痛苦仅仅是你们完成指标赚取票房的工具?难道人家这样的不幸不是让你们想起法律的神圣不可侵犯,而是让你们“感动”了?
确实悲哀,为郜艳敏悲哀,为那些叫嚣着说郜敏艳断了他们娶(买)媳妇之路而愤怒的那六十几个汉子悲哀,当然还有更大的悲哀,也许我不说你也懂。
这当然不是羸弱的郜艳敏的错,从开始到现在她都是悲剧的主角,更加不幸的是,当她已经麻木到习惯于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却要莫名的被“感动”。
把一滩肮脏的血污,生生榨出一种东西叫“感动”,此情此景,我们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2015年8月2日星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