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老句容的故事
查看: 8679|回复: 1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句容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5-7-1 08: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穿越梅岭 于 2015-7-1 08:58 编辑

本文作者趕場子的逛客,原名《句容的奇聞、奇人和野史》,所寫皆是吾邑之舊聞軼事,自2006年起在《山水句容》網發表至今。
句容是個古老的縣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迹眾多。著名的道教上清派發源地茅山道院,律宗祖庭寶華山隆昌寺。


作者原序


生在句容、长在句容、客住句容者,都能听到或经历过一些值得一说的旧事。它们可能不能成文,但绝对是饭后茶余的好资料。我想在此诚邀大家进来说一说。不限文字长短,不要带迷信色彩。相信文人看了,能成创作素材;百姓看了,会开心一笑。期望它能成为本茶楼最受追捧的贴子!
我先带头说几个,抛砖引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5-7-1 08:34 |只看该作者
巫恒通的妻子向彭冲提的最大要求
巫恒通是句容最著名的烈士之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彭冲曾是他的战友。
文革后的一天,省委第一书记彭冲亲自来到句容的巫家,看望巫恒通的妻子。老太太此时已是八十多的高龄,但仍耳聪目明。文革后百废待兴,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很多,不少人都希望老太太趁机能向彭冲提一下,这样天大的事都能办成了。
彭冲来看望这位老太太后,亲地问:“老嫂子,你家还有什么困难吗?尽管告诉我!我一定解决!”
老太太想了想,说:“我没有什么困难,只是牙齿有些痛。”
如此的老太太,虽然大字不识一个,真让人肃然起敬啊!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1 08:34 |只看该作者
郭纲琳的弟弟如此说姐姐
句容籍的著名烈士郭纲琳牺牲死1934(?)年,建国后,她的亲人们并没因此而沾她的光。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她的一个胞弟仍在袁巷乡的一家小旅店里任服务员。
有一次,我去袁巷,想从他的嘴里挖出点郭纲琳的英勇事迹来。谁知他的弟弟很平淡地说:“我的姐姐也是个很平常的人,我从来没有察觉她和人家有什么不同啊。”
是的,再伟大的人,也有极平凡的一面,这才是真正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1 08:35 |只看该作者
陈鲁老师果然满腹才学
蔡竹友老先生出生于豪门,年轻时是“大学专业户”,没干过事,只管上学,故学识惊人,不料有一次却让陈鲁给出了个“洋相”。
陈鲁曾在北京某大学任过教,后来在光明日报任文史编辑,再后来打成右派,下放句容。此后他不愿回京,就在县中教语文。
蔡竹友是县政协聘用的文史资料的主编。有一次他写了篇文章,说句容蚕桑的历史悠久,还引用了《史记》中的一句话,称秦时就有了“蚕室”。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蚕室自然就是农家养蚕的地方了。
陈鲁读到此文后,当即在一次会上梗直地说:“什么叫‘蚕室’啊?那哪是养蚕的地方?它是专门给太监净身的地方!不信你们去翻《辞源》的某页!”
一言既出,四座皆惊。我回家一翻,顿时对陈鲁五体投地。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出现描写太监的专著,知道“蚕室”的人,少之又少。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7-1 08:36 |只看该作者
屁股上哪来一道划痕
旧时的知青想上调,千难万难。
句容某女知青一天找到某公社一把手,求他让自己调走。一把手邪邪一笑:“你晚上到我的宿舍来填表吧。”
晚上,女知青来了。一把手门一关,就抱她上了床。他正干好事,忽然觉得从背上到屁股一阵大痛。
“呀,你这是干什么?”
“干什么?”女知青露出手中所藏一根大头针,“姑奶奶的便宜岂是好沾的?你不让我走,我就告你!”
没几天,女知青果然顺利回城了。
不久,县领导找公社一把手谈话:“你为什么对女知青耍流氓?”
“我冤枉啊!”
“你冤枉?你把裤子脱下来,让我看看屁股上是不是有条长痕再说!”
“……”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7-1 08:37 |只看该作者
大官小了个便
现句容客运公司对面,直到七十年代后期都是一片荒地,那里有口脏水塘,另有一个破烂不堪的厕所,里边肮脏得几乎不能入脚。
一天,从上海方向开来数辆军用吉普,车上下来六七个持枪的军人,他们分别面向各方,守住公厕。然后车上下来一个大官,入内小了泡便。
车开走后,少数看到此阵容的观众纷纷交头接耳:这是个什么大官啊?
至今没有人知道这个大官是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7-1 08:48 |只看该作者
康有为的《众妙》之碑竟被当过茅坑板
在茅山的印宫,有块康有为所题的“众妙”之碑,是茅山道院的一宝。它也可能是康老圣人在茅山道院仅存的一个文物了。可是1979年冬我去印宫时,那块碑竟被人当成了厕所的垫板,厕所地址就在印宫老道院一进门的右侧。此茅厕至今还在,只是已改堆了一些杂物。康老圣人的手迹碑如何沦落到那个地步?是有人故意想羞辱康有为,还是有人想以此保护这一文物?盼知情人能出来说明。
不管怎么说,这块碑都因此而保存了下来。也许造反派们不屑和这块石头计较了吧。总之,它当初没被人一锤砸碎,已属万幸!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1 08:48 |只看该作者
日本鬼子都十分敬佩巫恒通
巫恒通被俘后,在今句容华阳镇上绝食而死。如果照常规理解,日本人一定要割下他的人头悬于城门之上示众了。可是根本没那事。相反,日本人还找了口最好的棺木厚葬了他,并向他行军礼致敬,还特地请了当地的道士与和尚超度他的亡灵。说日寇是惺惺作态也好,说他们想收买中国人心也罢,总之人家是这样做了。
后来,日本人还将巫恒通的遗体礼送出句容东门,并请人捎话,让共产党派人来接,他们保证不伺机抓人。
这在中日两国的战争史上,好像是个特例?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7-1 08:49 |只看该作者
古人曾开采过东昌的煤炭
句容的小裔庄之东曾经有个东昌煤矿,后来改为东风煤矿,矿工们在那里挖出过很多煤。据说它是镇江地区的第一大煤矿。不过那里的煤离许世友同志要求的“扭转北煤南运”的要求,实在过于遥远,而且开得连成本的几十分之一可能都收不回来,后来也就关闭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煤矿工人在地下打通一个古洞,洞里全是积水,造成了不小的事故。那古洞其实是古人挖煤时采空了的宕宕。在这之前,也有矿工在挖煤时发现了古代矿工所留的遗物,如破碗、瓷勺等。
古代的矿工是什么时候在那里采过煤的?他们又是怎么发现那里有煤的?采煤的老板是官方还是私方?规模有多大?这全是一无所知。不但我们不知,连编句容县志的老古人也不知。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1 08:49 |只看该作者
陈诚的“亲家”是怎么“潜伏”到句容来的
1949年4月21日,南京即将解放。国民党高级将领达非自然很是慌张,他当时负责随上司镇守杭州,忙派了一辆军用吉普将自己的父亲从南京送往杭州,然后乘飞机逃至台湾。
谁知车子行至句容的新塘,坏了!司机一看无法修好,当即对老达说:“对不起,你我还是弃车逃命吧。”然后就走人了。老达无奈,只好带着当时尚小的女儿和妻子往句容走,贵重的东西也不敢要了。他不敢回南京,尽管那里有他的家。
老达来到句容后,句容已经解放了。他只好一会儿当教书的,一会儿当收旧货的,那几年也不知怎么混的。直混到他的女儿嫁给东门陈家边(?)一个种田的,他才算在那里正式落了脚。
镇压反革命时,老达自然是重点怀疑对象了。人家三排两查,就查出了他是历史反革命,就地劳教多年。直到他的儿子转运,他才跟着沾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7-1 08:49 |只看该作者
赵庄曾经有人劫过一笔国民党的军饷
抗战之初,句容和所有的战乱区一样,极其混乱。当时国民党的县政府跑了,共产党的政权还在延安,汪伪政权的班子没来得及组阁,地方上只有土匪、自卫团什么的横行了。自卫团的头头要是好,百姓还好过;要是坏,百姓就倒了血霉。
1938年冬(?),句容陈武赵庄有人发现几个神秘的外地人从此路过,好像还带了不少东西,当地的自卫团就决定把他们劫住。赵庄可是个大村,人多胆也大,外人入了村,就如羊儿入了虎口。杀罢他们的人,打开他们的包一看:妈耶,不得了,全是花花绿绿的大钞耶!死者还留下了一些军事文件,原来他们是奉国民党军委之命,上茅山给那里的地下部队送军饷的!
死人不可复活,于是大家立誓不可泄露如此的重大秘密,免遭全村杀头之祸。
可是这钱怎么分、分给谁,当时就成了焦头烂额的事。很快这事就传开了。后来,杀人者先后被杀,这笔巨款也让有势的一方给占了。听说后来投奔新四军的地方英雄洪天诚、洪天寿兄弟,也借助这款中的一部分,买了部分武器进行抗日。
请陈武的网友留心一下此事,好好采访一下,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句容文史资料》上也从来没有人写过。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7-1 08:49 |只看该作者
有个孕妇在西门外看了枪毙人之后
上世纪二十年代某年某日,句容的官府要在西门外枪毙一个江洋大盗。这在小县城内可是个难得的新闻啊!于是引得很多好奇的人邀邀约约,全都成了“赶场子的逛客”,去了。
其中有个孕妇,挺着个老大的肚子,也跟着去了。此人的夫家是华阳镇上的小开,她也因此是个少奶奶。少奶奶要看希奇,佣人只好陪着她去。还替她占了个很好的位置——面对犯人脸的不远处。
“砰”,枪响了。
奇就奇在枪要响未响时,犯人忽然抬起头来,冷不防地与少奶奶打了个正照面。也正在这时,犯人脑袋中了枪,脸被打开了花,露出极狰狞、极恐怖、极难看的模样……少奶奶可能是当时惟一从正面看过那张脸急剧变化的观众,她从来没看过这种怪脸,当即“啊”的一声,吓昏过去。
据说她回到家后,当晚就生了。她生的是个男孩,别处都很健全,惟独脸部残缺:面部奇扁,上有天生的肉疙瘩,眼盲、无鼻……当地人私下传说,那孩子是犯人的转世。
大家都想将这孩子丢掉,可是最后他还是被保住了。他后来还娶妻生子,生活在外地。当他七十多岁时,我见到了他。他的确是我见到的最丑的一个人,可是他的孩子很健全。
恕我不能说出更多的详情了。
我不想让这个故事带有迷信色彩。我只想劝您:当您年轻的妻子将生养时,可千万别让她去看丑陋的景物,免得她因受惊吓,让胎儿也发生变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5-7-1 08:50 |只看该作者
大悲大喜,全集其家属之一身
行香乡曾经出了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名叫林康,本是个有名的文人。
抗战初期,林康即投身革命,没功劳也有苦劳吧,总之他后来当上了新四军的句容县县长,与共产党在江南的上层人物都有过很深的交往。
在抗战的相持阶段里,句容的形势非常险恶,林康好像逃往了上海,并在那里被捕,后来就成了众所周知的“叛徒”,据说还干了不少“出卖革命组织”的坏事。
句容临解放时,林康又网罗旧部,搜集国民党败兵留下的枪械,还维持了地方的治安,静候共产党来接管句容。
镇反时,林康被枪决。
林康的一生极其复杂,三言两语实在说不清。可是他的家属受他的牵扯,就更一言难尽了。
他的儿子林福和,极为聪惠,画画得出类拔萃,可是由于出身不好,一直只能在县剧团画画布景、打打前站,他的才华就这么被埋灭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县政府才又为林康“落实政策”,说他属于“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他的儿子接到这一通知,直哭得石头人都想掉泪。这种百感交集的心情,绝非我的笔墨所能形容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7-1 08:50 |只看该作者
句容曾经有个很怪的老画家
老句容的文化人都知道,昔黄梅中学曾有个图画老师,名叫阮其缄。此人并非当地的,而是从南京下放来的,好像此前还在部队呆过。关于他的经历,我已记不清了。似乎他的下放与犯过什么“错误”有关吧。不过我知道他的绘画作品曾数次在全国获过大奖。那时能获全国美术大奖者,真是麟角凤毛,他的水平绝非一般人所能超越。他的作品现在也可能挺值钱了。
老阮是个书呆子型的文人,木讷,不善言语,极不会与他人交际,一肚子的货,好像也倒不出来。所以他连县中都不能呆,只好被发配到黄梅中学。
不过,凡句容有重大的宣传活动,阮其缄都是必被邀来的,因为他的画、他的美术字、他的美术创作、美术设计,都是极上档次的,没他还玩不好。
阮其缄是个大胖子,我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他的怪。他每次来句容、每次上街,好像都身背着一个大包,包里装满了日用品,包括开水、杯子什么的,一样都不少。他的饮水量很大,可是从不愿向人家讨水喝,他的怪就怪在万事不肯求人,连喝水也不愿求人。
阮其缄的个人生活被处理得一团糟。因为他太不善于照顾自己了,更别说会照顾他人。他的妻子和他离了婚,他又没个一儿半女,一个极有才华的文人,就这个窝窝囊囊地死了。死时也没几个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7-1 08:50 |只看该作者
对阮其缄的再认识
发罢阮其缄老先生的贴子后,我好像老是觉得有个满头花发、身穿一件似乎永远没洗白净的老头衫的老先生在远处怨怨地看着我,使我如芒剌在背。我知道,这是阮其缄在不满意我对他的评述。
我和阮其缄不是同一时代的人,除了当面叫过他一两声“阮老师”外,并无什么正面的接触。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确是部队下来的画家,他创作的一幅作品好像早在1959年就在全国就获过高奖。他下放句容后,人们永远记住了他曾经犯过的“错误”,却很少有人记得他在画坛的功绩。
如今我觉得句容人最对不起阮其缄的事,就是几乎所有的人连他的大名也没读准过,这对他来说,是何等的悲哀!大家普遍认为,“缄”字读“咸”,其实这字应读“间”。于是上上下下,都称他为“阮其咸”。更要命的是,不少句容人是苏北人的后裔,而在苏北话里,“咸”又被读成了“寒”!于是又有人误叫他“阮其寒”!
阮其缄的画功,不要说在句容了,就连在镇江,也很难有人与之相提并论。可是他身在黄梅中学,能和谁谈那高雅的艺术呢?即使他偶被抽调来句容搞大型画展,可那全是当时的政治宣传品,与艺术基本无关。当地的某些行家与他也并非一个档次,甚至可能会有点“欺生”(这只是我的主观臆想)。这使他的心情好像从来没有舒展过。
我在上一贴里,说他好像一出门就带个大包,里面装满了开水、茶杯什么的,其实这也不全对。现在想起来了,那里面还装着柴油炉、柴油、钢精锅、挂面、酱油瓶、味精、食油、盐……因为他出门后,几乎天天自己下面条吃,而他又图省事,也不愿求人,于是凡该带着的全带着,不该带着的也全带着。这种才艺高级、生活质量很低的失意文人,如今可能已被多数人忘记了。
其实阮其缄的家就在华阳镇,可是他的家庭关系处理得很不好,也不愿回去(当时是否离异,我已忘了)。
说到阮其缄的画艺,因为我不懂绘画,实在说不出个道道。不过他的美术字写得如如今的电脑打印的一般,成百上千字的文字说明,一丝不苟,一字不错,极见功底,凡经他手搞的画栏,省市来人时无不惊叹。不过,领导来惊叹时,他可是不能在场的。
听说阮其缄极“小气”,“小气”得一粒盐也不会浪费。他不嗜烟酒不饮茶,不过他的藏画听说也极丰富,而且质量最为上乘。那时再大牌的画家,其作品也不值价,但只有他才深知那些画的价值。他的钱可能全花在了这上头。
阮其缄死后,一些他熟悉的文人往往只有一句评论:“他手头还有不少名家的字画呢。”不过那些字画后来流失到何人之手,只有天晓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5-7-1 08:50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吗?句容有个人当过汪精卫的“行政院副秘书长”

你知道吗?句容曾经有个人,当过汪精卫伪国民党行政院的副秘书长呢!此人名叫巫兰溪,是今白兔上荣人。他21岁上茅山时,曾有幸会到康有为,康见他谈吐不俗,曾大加鼓励。
关于巫兰溪其人的经历,《句容文史资料》上曾有介绍,恕我不再详述。他曾在上海工作过,听说和国民党、共产党的要人都打过交道。汪精卫叛国后,他应邀来南京当过伪行政院的副秘书长。我曾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看过一份关于他的原始档案,其中有一张是伪行政院的工资表。其上第一名领薪的是汪精卫,月薪500大洋;其二是陈公搏,月薪450;其三是周佛海,好像是400;其四是谁,我忘掉了;其五就是我们的句容籍老乡巫兰溪,月薪150元(数字可能有点出入,但汪精卫的月薪绝对是这个数)。不过后来兰溪可能有先见之明,于日寇投降前就辞官不干了,否则国民党即便不杀他,也会判他个“汉奸罪”。
建国后,巫兰溪被捕入狱,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获释,返回白兔。后来不知是让儿女接走,还是老死句容,我就不太清楚了。希望知情人告诉我。
巫兰溪入狱后,曾向狱方书面反映,说自己救过陈毅,望政府就此饶他。政府有关部门向陈毅(时任上海市长)了解此事时,陈毅复信说认识此人,但无救过自己一命之事。于是巫兰溪并没因此减刑。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5-7-1 08:51 |只看该作者
你知道吗?句容还有个国民党魁陈诚的“亲家”

句容曾经有个老头,自称是国民党魁陈诚的“儿女亲家”,也是个历史反革命。他后来随女儿住在东门外的陈家边(?)。文革后县政府安排他当了个县政协委员,他还在某部门领了几个月的生活补助。此人名叫达天禄,是电影演员达式常的本家长辈。他的儿子达非,1978年被作为国民党战犯特赦,后去台湾。(达非不是1978年去台湾的,我在后面已作了更正)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5-7-1 08:51 |只看该作者
唐时,有一支回回商团来到南京,后定居南京北边的小县六合,从此姓达。达家是当地的大族,电影演员达式常就是其中的一员。
达天禄出生于当地的大地主之家,十四岁在南京读中学时,因与同室学生夜读《独秀文存》,被北洋军阀决定次日枪毙于雨花台。其父亲大惊,连夜请鼓楼医院院长马德先生(德国人)出面保释,达天禄这才只当了一回陪梆,不过那两个同学的脑汁溅其一身,他被抬回家后三天始醒,母亲为他洗头时,水都变红。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5-7-1 08:51 |只看该作者
达天禄曾在旧铁道部任浦口扶能中学校长,抗战时在苏北(南)任“文抗”负责人,据说江渭清(建国后任江苏省委书记)当时是苏南(北)“文抗”的负责人,与他齐名(此是他自说,无可稽考)。
达非是其独子,据他说是陈诚的女婿。他说陈诚有个女儿名陈玉芬,是他的儿媳。
建国前夕,这对父子没来得及逃往台湾,先后在肃反中入狱。
1978年,北京开始释放国民党七十来名的高级战犯,最大的是杜聿明、黄维,达非在此中名列榜末。不过他的年纪可能也是战犯中最小的。达非此时已无家可归,听说统战部副部长还特地陪其来句容探望老达。(以上介绍可能与史实略有出入。达非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赴台的,副部长陪小达来句容看望老达,是老达亲口对我说的。)
老达一直是句容的“历史反革命”,随其女儿生活在东门外。其女儿智力平平,又因受其牵累,不识一字,只能“下嫁”普通的农民,生活很为清贫,对老达也颇有怨气,老达的日子过得也可想而知。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5-7-1 08: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电脑被限制登陆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5-7-1 08:5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手机到没事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5-7-1 08:57 |只看该作者

什麼情況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5-7-1 09:19 |只看该作者

输入密码错误次数过多,一看是大小写没切换,哈哈,现在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5-7-1 10:49 |只看该作者
蚕室听说了,但宕宕这词儿,我可头一回接触呢。
梅岭老师八得真够水平啊,每次读您的帖都有收获。城南有您是幸事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5-7-1 11: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好玩儿的小故事,读起来令人不禁莞尔。或朴实,或幽默,或讽刺,信息量颇多。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5-7-1 14:2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5-7-1 14:55 |只看该作者
过气柴禾妞 发表于 2015-7-1 10:49
蚕室听说了,但宕宕这词儿,我可头一回接触呢。
梅岭老师八得真够水平啊,每次读您的帖都有收获。城南有您 ...

宕宕

這是我們句容方言,讀“蕩蕩”就是小土坑、小水坑的意思。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7-1 14:55 |只看该作者

水煙下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5-7-1 14:58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7-1 11:27
好玩儿的小故事,读起来令人不禁莞尔。或朴实,或幽默,或讽刺,信息量颇多。

很多都是有歷史事實的,想巫恒通烈士,郭綱琳烈士,郭葬在雨花臺烈士陵園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5-7-3 09:41 |只看该作者
穿越梅岭 发表于 2015-7-1 14:58
很多都是有歷史事實的,想巫恒通烈士,郭綱琳烈士,郭葬在雨花臺烈士陵園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