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城北三棵树 于 2015-6-28 15:55 编辑
荆紫关
丹江小渡
最早看到这个名字,是在许多年前读贾平凹先生的小说《小月前本》里,具体的故事情节已经模糊,但荆紫关这个名字却记忆了下来。向往去这个地方,看看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幽静所在,看看流淌在她脚下的美丽的丹江水,那个曾触我心弦的的摆渡姑娘,不知是否还在?
黄昏古街
到达古镇,已是傍晚,天下起了雨,安排好住处,便迫不及待地踏入现今依然保留完好的明清古街,或许是时间和雨的缘故,街上行人稀少,恰是晚饭的时间,两旁雨檐下捧着海碗的古镇居民,边吸溜边扯着家长里短,他们已然是习惯了这样的习惯。这种感觉,对于已然习惯了都市呱噪的我,既熟悉又陌生,既亲切又恍如隔世。
老街关楼
旧的关楼或毁于战火,或泯于洪水,但长长的老街却无声的记载着这里有过的繁华,曾几何时,荆紫关码头船舸弥津,街道商铺林立,奔走在秦岭伏牛山间的商人们云集于此。这里是豫鄂秦三省的咽喉,从秦川来,到长江去,从汉水来,到河南去,从山中来,到山外去,一日跨三省,朝秦暮楚,豫调汉合。
山陕会馆
建于清道光年间,由秦晋两省商人集资修建山陕会馆,荆紫关曾经繁华的佐证。
戏楼
会馆的戏楼里,不知曾演绎过多少曲的悲欢离合,多少场的生死离别。戏里是人生,戏外亦是人生。男人的戏里,女人是琴弦,触碰,抚动,沉醉,柔到荡气回肠,或是弦崩琴断,从此百怨不解,恨至千古。在女人的戏里,男人是锣鼓,铙钹,敲打,依偎,豪到雷霆万钧,或是鼓破锤碎,就此撕心裂肺,断无轮回。
平浪宫
黝嗷依!哈依!呦嗷! 呀嗷依!呀嗷依嗨呦!苍劲浑厚,悲怆有力质朴粗犷的丹江号子已随着江水的堰塞和岁月的变迁不再响起,曾经喧嚣的码头早已难觅影踪,我们找不到那些曾经在这里拉纤撑篙的船工。只有在小镇之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平浪宫前想象那时间的繁华。平浪,风平浪静。而这些美好的心愿何尝不是每一个船工们的期待?
过荆紫关丹江大桥,到白浪街,白浪街因贾平凹先生而著名,于是,在街中央的三省客栈的墙面上,工整的刻着那篇著名散文《白浪街》。亭子下边,便是三省的界碑,分三面刻着豫鄂秦。一条小街,住着三省人家,攀着三省的亲戚,有着三省的风情。在现代通讯定位如此准确的条件下,或者你只是从院子给屋子打个电话,也是省级漫游长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