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可馨 于 2015-6-24 09:15 编辑
只抱怨孩子,不公正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总给老师、家长捅娄子添乱子、总让大人不省心是极不公正的,孩子的这种行为似乎不可理解,但本人认为,这些都能从家长的身上找到问题的答案。
有一个高中学生的母亲和我的同事倾诉:她的孩子经常和老师顶嘴、和同学打架,就在前几天,又把一个同学的眼眶打青了,同学的愤怒、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教训,他都满不在乎……我的同事了解到: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孩子的爸爸只知道训斥和动粗,张口就骂、抬手就打,并且平时和孩子很少沟通,孩子已经和他结下了“仇恨”,这个孩子已经让他们当家长的无计可施了。
这个家长自始至终都在大篇幅地说孩子如何不听话、不懂事以及上了初中、高中更是让人操碎了心等等,几乎没说他们当家长的自身有什么毛病。
其实,无数个实例证明:家长简单粗暴,只能让孩子一次次地鄙视你、对抗你、远离你,只能让孩子性情越来越孤僻,越来越消沉,越来越习惯在自己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无法拿老师、家长撒气时就去寻找别的出气筒、替罪羊以泄私愤,或者使孩子在和老师同学发生矛盾时故意扩大势态、一不做二不休地一错到底,即:孩子可能是在这种家教方式中学到了野蛮。要是另一位家长也不能深明大义,一而再、再而三地袒护孩子,孩子会更加是非不分、美丑不明。
再回到上面的案例上来,那个孩子以及类似的孩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不然,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有一个办法完全可以让这样的孩子知错、认错、改错并会坚持自觉的少犯错误、不犯错误,那就是:需要家长本着真正为孩子身心健康和前途命运负责的态度,深刻反省自己的不妥,放下架子,痛改前非,向孩子真诚道歉,用善于自我批评重塑自己的形象,感染、带动孩子审视过去、改正错误、完善品格。具体做法是:家长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进行一次沟通,鼓起勇气向孩子表白——你之前所有的错误都不是你的错而是爸爸的错,爸爸在你面临困惑和解决你与别人矛盾的问题上,表现得最为自私,因为我只顾了自己的感受、只遵循了自己的逻辑而没有耐心地听你的陈述;你在我面前,是最无辜的,因为你是孩子,在你的认识很幼稚的时候,却没有得到爸爸最正确的指导与安慰,使你鲁莽、冲动、一意孤行;是爸爸没能仔细地关注你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要,是爸爸用最坏的脾气伤害了我们父子之间的感情,让你感到压抑和委屈并让你从爸爸这里学会了用最草率、最不计后果、最不文明的方式来解决各种矛盾;是爸爸的最坏影响导致你经常犯错进而承受了太多的责怪;请原谅爸爸过去的不负责任,请你帮助爸爸改掉所有的缺点,请相信爸爸这次真实的表态,请期待爸爸未来的改观,请看爸爸以后的行动,爸爸向你保证,今后不再像以前那样愚蠢,爸爸要多关心你的痛苦与欢乐;爸爸也希望你能像爸爸一样勇敢地做出自我批评并在今后的日子里对人对事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让我们父子共同改正缺点,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家长这样以心换心、坦率地和孩子对话,会使孩子有一种前所未有地被家长尊重的感觉,这无异于替孩子出了一口心中的怨气,使他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排解,使其内心逐渐恢复平静、充满阳光,他还可能从家长与他零距离的交流中感到羞愧、为之感动,他会消除戒备、放弃抵抗、敞开心扉。他在得到可以监督家长表现、纠正家长过错的“授权”后,既有释重感又有责任感,还会有足够的动力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通过这样的对话,孩子会逐渐信任家长、向家长讲明一些事件的原委和他犯错时的心理活动,这时家长再向他提一些合理的意见、建议,也容易引起孩子思考和被孩子采纳,没有这个前提,家长说破天,孩子还是认为你最没有资格教训他。
用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后持之以恒、“言必信、行必果” 的家教方式,一定会换来孩子的回心转意、换来孩子可喜的变化、换来孩子积极的人生。(本文写于2014.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