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道德思潮
1.
在这个时期,要谈任何事情,都离不开一个人和他影响至今的理论——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相对论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社会。一切变得那么不确定,一切又那么得有意义。 在伦理学方面,韦斯特马克说:一个人认为好的事物是因为该事物引起了他的赞成的感情,而被认为是坏的事物则是因为引起了他的不赞成的感情。而这些感情都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位移而改变。 埃米尔.杜尔干这个人就比较有创意——一个人必须先知道人们在实际上是怎样行动的,然后才可能对他们该怎样行动发表任何有意义的议论。他断言,这一点正是大多数哲学家大错特错的地方,他们发表了他们理想的伦理规范,却极少提及人的实际本性和人的行为。康德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并为此找了一个很失败的借口——一个哲学家未必按照他的理论来生活。孔夫子很早就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杜尔干说,道德价值的最高权威是一个人碰巧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特定社会。仅此而已。杜尔干的这句话用在爱情上一样准确,没有谁好,没有谁坏!恰好遇到对的人,就能爱一辈子。这个世界上,还是有“爱情”的,只是人太多,“对”的几率太少了点而已。 《水上歌剧院》中有这么一段话,是对相对主义比较好的阐释:既然不存在各种绝对,那么,一种价值并不因为它是相对的就不够可信,不够纯正,不够有权威,不够“真实”了!······这些相对价值我们是有的,哪怕我们所有的就只是这些相对价值,那它们也毫无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