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雪天使君 于 2010-1-23 14:12 编辑
虞妈是一个她带了八年的弱智孩子对她的尊称。平日里我叫她阿姨。虞妈个头不高,脸红扑扑的眼睛很大,比眼睛更大的是她的嗓门。和老乡打电话松脆而超快的语速感觉象阿拉伯语。平时她很注意轻声的说话,尤其在我看书或写字时。她小心翼翼的反而让我觉得过意不去。
那天看姚明打球,和俄罗斯的那场,70:71时眼见姚明传球失误,急的我叫出声来。妈妈问:“中国队输了?”我一探头:“答错了,扣10分。”虞妈在一边笑着说,看你们娘俩多开心。知道她想女儿了,我赶紧说阿姨你看电视,阿姨手没停活眼睛瞄了下电视说了一句让我吃惊的话:“进两个三分球就赢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N年前阿姨从安徽来上海和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看啥啥新鲜,最让她难以想象的是抽水马桶,那些个脏东西都去了哪里?城里人真脏。这是她当时的感受。好奇的她跟在东家后面战战兢兢的问,很干净的地板干吗要擦的能照出人影来?厨房擦的干干净净的还过不过日子?现在她说自己当时傻的够可以。如今的她手机使用相当娴熟,擦什么物品用什么牌子的专用清洗剂心里一清二楚,女儿来上海过暑假,教她怎样使用数码相机,一教就会,拍出来的照片挺不错。
阿姨很开朗,她的老公小她一岁,他们的婚事按当地的风俗办了酒席酒算成了,结为夫妻要领结婚证是到了上海才知道,她说如果被老公抛弃了也没话好说。自然这是戏言,他们两很恩爱,在阿姨的言语中能感觉到。只是她老公从来不做饭,农村的陋习,男人不上灶台。入乡随俗这些年听说偶尔也会煮煮饭,也就是插个电饭锅啥的,根本上大男子主义的思想正慢慢在蜕变。在工地上打工的他挣着一份不错的工资,和阿姨的收入合在一起也能赶上一个小白领的收入了,最近,虞妈在股市开了户,东家帮她赚了三万元钱,乐的她嘴也合不拢。
虞妈挣钱供老家的两个女儿读书,说到女儿又欢喜又犯愁。大女儿读书在学校数一数二,去年考上县城最好的高中,大热天的阿姨回去办谢师宴,说是累眼角却乐开了花。小女儿的成绩差点,今年也考上了姐姐的高中,让阿姨担忧的是小女儿没父母的照料得了肺结核。年迈的奶奶把孙女的咳嗽当作了一般的感冒,谢师宴没办,阿姨把女儿接来上海治疗。医药费不菲,好在我们大家都伸手帮了一把,九月中旬小女儿康复回家读书了。临行前我把自己的书柜狠狠的整理一番,所有她想要的书都送给她,包括许多草稿纸,听虞妈说在农村草稿纸都需要自己买,农村培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虞妈的心牵挂着孩子,尤其看到我撒娇时,感慨的说,不和孩子在一起生活都亲不起来了。孩子们来过暑假或者春节,虞妈总给她们买好吃的,除此以外很少能聊点啥,虞妈为此很苦恼。记得我写过一篇文章《留守的他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觉得当父母的把孩子留在老家自己出来挣钱是把金钱放在亲情的上面,毕竟童年的孩子需要亲情的滋润。从虞妈的身上我看到打工的父母也是出于无奈。农村贫乏的收入满足不了生活所需,离乡背井也是无奈。逢年过节时给虞妈的点心她总是要藏起来留给孩子,给她额外的钱总也是以给孩子为由她才收下。虞妈希望女儿能考上大学,将来不用再象父母一样吃苦。两个孩子都争气,读书之余一个喜欢看书,一个喜欢画画。虞妈说孩子投胎投错了,她没钱让孩子去学画画。学画画是成本很高的投资,就是在城市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这么一说虞妈才有点释怀。
两年后虞妈的大女儿就要参加高考了,希望孩子能如愿虞妈所愿,不枉几年亲情分离、无法弥补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