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15-2-10 21:32 编辑
杂感
1、
转眼就到了旧历的年底,习惯的大扫除又要开始。
夫人总是对我在家里随处放置的书和各种期刊杂志多有微词,并且经常调侃我:你的人生所以不算成功,就是因为你太喜欢书(输)了。
我不以为然:人生这种事情,所谓的输赢何以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是个体的事情,输了赢了又如何?还不是照样在时间的盘剥之下活着?
不能不说,自打有了网络,我的阅读习惯是发生很大变化的。现如今,我对大部头的书籍读的越来越少,而各种期刊杂志以及网络上的宽泛的信息则是我每天必不可缺的阅读内容。并非是要“赶时髦“,而确实是网络为我打开了一扇最便捷的信息之窗,有人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文化速食”,别说,还是挺生动形象的。
按照习惯,一年来积攒下来的各种期刊杂志基本是要处理掉的,没办法,空间有限,虽然多有不舍,也只能忍痛割爱。
而书柜子里面的书,基本都是搬出来把书柜擦拭干净之后,再重新摆放回去。这事情,我每年会重复一次,偶尔也会把一些自己觉得需要处理掉的书挑出来,尽可能的把更多的空间留给自己心仪的书籍。
我这个五连排带着转角的书柜用了差不多十年,边角处有些破损,前不久我特地跑到家装市场,买回了贴面,然后重新粘补了。
书柜里最上面的一排,不是书,而是差不多近百部DVD影片。多是国外的,也有一些综艺的。
至少有85%是原版的碟片,当年价格都不菲。坦率的说也有一些盗版的,因为当时想看,买不到正版的,就看了盗版。
家里的DVD机早已经灰飞烟灭,所以,这些碟片如今想看,也无非是在电脑上播放一下,可是,家里的电视早就用上了智能的盒子,片源之丰富,查找之方便,效果之好,注定要让这些DVD进入冷宫。
所以舍不得扔掉,多少还是有一点怀旧的恋物情结自其中,当年收集这些片子花费了很多时间和财力。
2、
柜子里的书,有一些是连位置都铁打不动的,比如《鲁迅全集》比如《资治通鉴》《史记》《辞源》等等。还有一些文学作品,基本我现在一年都不翻看一次。
我去年满打满算读了25本半的书,这与我一年给自己设定的“三十本书”的目标相距不算太远。
基本都是社科类的,当然一些所谓有影响力,或者有争议的都首当其冲。我自己就在书房搭了一张床,平时办公也都在这里。想看什么书,随手就可以找到,倒也很方便。
躺在床上临睡前,无论如何也要摸一本书看上几分钟,然后一扔,见周公去了。我收到的免费赠阅的各类期刊确实很多,本市的,外阜的,有时间就扯出来看一阵子,所以,连家里卫生间都备了一个期刊杂志筐。
对我这种读书没有明确目的性的人而言,随心所欲大概就是习惯。不带着目的的阅读,让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饥不择食的杂家,这样也不错,都这把年纪了,没必要拘束和额外设计自己。
书看的多了,看的杂了,思维也会多样化,天上地下,信马由缰。
我其实一直有一种幸福感,一种有书可读的幸福感,只不过相比于从前,我的阅读量下降了,但我依然在读。
除了几个书柜塞满的图书,还有一部分属于“收藏”吗?基本是以集邮为主,早先的时候还刻意收藏什么小型张,版票,后来渐渐没了兴趣,也只能保持每年一个册子,日积月累下来,居然三十多册了。偶尔也拿出来翻阅一下,不能不说,一个国家的邮票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缩影和体现。
还有的就是十几本相册了,这些相册也是我的最爱,可以说是记录了我的家庭重要的生活片段。偶尔也拿出来看看,感觉时不我待,岁月催人的厉害。
去年年底的时候,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种便携式的胶片转数码影像的扫描仪,大喜过望,家里有数千张胶片底板,正发愁如何转换呢,于是果断入手,是一个德国品牌的,专扫135胶片的,成像效果可以达到千万像素,已经相当满意。
更满意的是,有了这台胶片扫描仪,我家里的那台佳能胶片机就满血复活了,因为我手里还有差不多上百卷柯达,富士的彩色胶卷,还有几十卷黑白卷,这下都可以用了。虽然自己不能冲洗,问了一下,冲洗一个胶卷也很便宜。所以,即将到来的春天里,我出行的时候,又多了一个拍摄利器,带着复古风的胶片机,搭配着我的微单反,那一定很惬意。
想一想就激动。
3、
我承认我确实是一个相当容易满足的人,哪怕是小小的满足也会让我感到快意。因为生活的标准低,所以满足感就很容易得到。
昨天看到网络新闻说的是西安最美的癌症女孩走了,这个20岁的女孩,带着一种从容和坚强,笑着看这个对她真不公平的世界,从12岁到20岁,她和癌症抗争了8年,“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选择快乐。”听了这样的话,总是会让人感悟和感动。
也许,生活本该如此。
每一次大扫除,都注定会有一些东西被遗弃,这倒也符合规律,只是对我而言,多数时候是依依不舍的。
像我这样一个不是很特别去在意的人,大概最大的好处就是粗线条的生活态度。和朋友吃饭喝酒他们都知道,我就是一个“快”,端起饭碗几分钟就可以结束战斗,相比别人的细嚼慢咽,我觉得有点不能接受。
所以,即便是同样的一杯白酒,朋友们可能细斟酌,慢慢品,我则三下五除二,这当然是算不上好,可是习惯就这样,转眼都大半辈子了,也就不打算改了。
当然也有细的时候,比如码字儿,手很快,但是一篇文字一定要推敲许久。
还是那句话,这世界没有任何放不下的,舍弃和放弃是一种智慧。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争抢也没用。
开心的活,未必就是要去追逐那些所谓的物质,按照自己的活法,坚持走自己的路足够了,人生说到底就是一个不复杂的生命过程,简单的人生非要往复杂了活,基本属于自己给自己添堵,找不自在。
这一个下午,我断断续续的码着文字,顺手整理着几个书柜,地下很多要清除的过期期刊报纸,说实话,如果家有足够的地方,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这样做,可是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如此。
中午外出办事,家门口的小区边上,一个卖春节对联福字的小摊位引起我的注意,本来是想自己三脚猫的弄副对子贴上了事,可是觉得实在拿不出手,看着对联和福字也不错,一问价加在一起20元,没得商量,20就20都不容易,这都送货上门了,难道不成还要人家给你贴上啊?
4、
那日与夫人闲聊,她笑我你这人就是容易满足。
我坦然承认,因为我从来就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和理想,年轻的时候没有,到了这把年纪再有就有点扯了,索性就不要有了。非要把自己有限的人生搞得鸡飞狗跳,搞得殚精竭虑的,这种累我真的很怕。
没有理想,易于满足,这算是我人生的最真实写照。
不去攀比,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自己的斤两自己知道,是根门闩就不要做栋梁的梦,脚有没有力量,要在路上走才知道。不去羡慕别人的成功,因为你没看到人家成功背后的泪水和汗水。没看到人家那种种苦逼和不容易的付出,只看到人家成功后的鲜花和喝彩。
易于满足没有什么不好的,贪心不足的人容易走火入魔。
“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这是老孔对爱徒颜回的概述。
当然,从营养学的角度上说,大鱼大肉,人间美食自然不错,可是到了消化系统,无非是在生成有机或者无机的碳水化合物,所以,简单也没什么不好的,当然是否值得提倡那都是各自的选择了。
晚一些的时候,接到了老友的一个电话,得知一个兄弟的父亲走了,心中一阵唏嘘,不过八十有六也算是高寿,先忙不迭的打了一个慰问电话过去,自然是劝慰,其实都是白说,谁家遇到这种事情都会很难受,又是高堂长辈。
白说也要说:人生就是这样,你熟悉的,你至亲的人,会越来越少,然后迟早有一天轮到我们,所以,想开一点。
5、
收拾柜子的时候,我又拎出了一大包旧日的日记本,这些日记基本是我从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的日记,差不多有四五十本,几次搬家夫人都要扔掉,都被我制止。没什么特殊的理由,只是觉得那里记录着我的人生的一段很重要的时期,记录着我的生活,感受,偶尔翻开看,可以带着一种穿越感。
我其实内心一直有一个想法,如果有时间,我一定要把这些日记用电脑整理出来,我不好说一共有多少篇,多少字,但是,工程量一定会超大,巨大。
我平时在花钱上有几个方面是从不算计的,最早的时候,我喜欢买书,买各种精美的本子,喜欢各种钢笔,再后来计算机出现之后,我在这方面可谓“高额投入”,除此之外,我从来没有给自己买过什么衣服鞋帽,都是夫人一手置办的,她买什么我穿什么。
有一天在QQ上和朋友闲聊,说计算机,我说我自己买了多少计算机,最早的时候,应当是93年,我买了一台SX386计算机,硬盘4G,内存256M,14寸显示器,现在看绝对古董,那时候绝对潮流。不过这机器也只能运行求伯君的wps文字处理系统,而且是带着五寸盘的读盘器,像一本书那么厚,五寸磁碟进去,吭哧半天才会有反应。就这机器,当年一万四一口价。
后来就是DX386,DX486,DX586,总之是我毫不吝啬的掏着血汗钱,前赴后继的走在升级的路上,那才叫疯狂。
再后来我突然感觉到,升级电脑,就是一口填不满的井,于是果决的把旧电脑送给了连襟,然后弄一台奔腾级别的。
那时候我也是真疯狂啊,家里现在还有一部最早的奥林帕斯数码相机,300万像素的,买的时候六千多。
再后来就开始玩本子了,最早的本子是飞利浦的,用了不到一年,大连襟的孩子要出国,非要要,于是送了。
上周一老友来小坐,他看了一圈我的房子,然后大笑:你真疯狂,三个房间一个大厅四台本子,我指着连接着电视的台式微型机箱这还有呢。
当然,真不吹的说,比尔盖茨的微软的系统,我是看着它长大的。从最早的3.11的视窗,到后来的windows所有的系统,我用了个遍。现在我家里两台本子是win8系统,一台是win10系统。
就使用感觉而言,win10会在不远的时候全线取代现有的系统。其实平心而论win7的系统很好。无论是操作界面还是系统的稳定性都不错。Win8如果是触屏电脑还可以,否则有点不伦不类。
当然,我这都是外行人,从使用的角度上说的。
2015年2月10日星期二
|